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0章 赐画题诗

作者:飞花逐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641章赐画题诗


    得到宦官回话,朱景洪进到了乾清宫,然后来到了暖阁之内。


    一进房间,他就看到了旁边的画轴。


    他本是来汇报和谈之事,此刻则临时改了主意,而是自顾着走向了画卷。


    “爹……这画儿……”


    “画得真好!”


    就知道他憋不出好话,于是朱咸铭问道:“好在何处?”


    “处处都好!”朱景洪回过头答道。


    画上的场景,那叫一个父慈子孝,对朱景洪来说是借题发挥的机会。


    所以没等皇帝发问,他就接着说道:“还是打猎有意思,您老若有空再去,儿子还给您牵马执缰!”


    说完这句,朱景洪转过身来,接着问道:“爹,当日打的那头狮子,可已剥皮做成了袍子?”


    当日那狮子只被射中了眼睛,全身皮毛完整无缺,拿来做袍子非常合适。


    “那得问尚功局!”


    朱咸铭应了一声,随后问道:“谈得如何?”


    说起正事,朱景洪便来到皇帝身前,勾着腰答道:“没谈出个结果,准噶尔人还威胁咱们……”


    接着,朱景洪就讲谈判过程讲了一遍。


    其实在他来之前,朱咸铭就已知道了结果,他更知道在谈判开始前,朱景洪如何压制的两位侍郎。


    作为君主,在具体事务上可以不懂,但必须能用对人且压住人。


    现而今看来,朱景洪用人没错过,且文武大臣都能压制,这确为非常优秀的品质。


    朱景洪不会知道,在他讲陈利害之时,皇帝看他是越看越满意。


    “所以儿子以为,他们此行前来,只不过是为了麻痹朝廷!”


    “待其喘过气来,定会与我朝开战,届时反倒咱们被动!”


    端起茶杯,朱咸铭问道:“所以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朱景洪答道:“这得看您怎么想,若是一定要平定准噶尔,咱们只管步步为营平叛即可,期间为麻痹准噶尔,跟他们谈也不是不行!”


    “如果爹觉得,平叛之战劳民伤财,真跟他们和谈当然也行!”


    关于西北平叛之战,其实现在反对声很多,其中也包括军中将领。


    毕竟打仗这种事,既耗钱又费命,被人不喜欢也正常。


    朱咸铭沉声说道:“准噶尔狼子野心,还和罗刹人勾结,当然要彻底平定!”


    朱景洪便答道:“那事情就简单了,无非是战术上随机应变!”


    “所以呢……”


    朱景洪答道:“若能让其退出吐鲁番,咱们暂时罢兵也不是不行!”


    “至于咱们预定的条件,儿子看来实在是过于苛刻,准噶尔人不可能同意!”


    微微点头后,朱咸铭没有再多说,而是吩咐道:“那你回府去吧!”


    “是!”


    朱景洪拜过之后,正打算要出门去,却又被皇帝叫住了。


    “刚才那副画,你若是喜欢……可以带回去!”


    皇帝突然来这么一句,完全出乎朱景洪的余料。


    此时他不知皇帝意图,以为他又在从某个角度试探,于是出于本能答道:“爹……这是专给您画的,儿子岂敢擅领!”


    朱咸铭笑着说道:“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幅画,这两年你立了不少功,赏你一幅画又算什么!”


    “昨天敲打了我,今天就送画……大棒和胡萝卜?”朱景洪心里想着。


    “这……”


    “婆婆妈妈,莫非你看不上?”朱咸铭皱眉问道。


    “儿子不敢!”


    于是朱景洪接过画轴,只是心里非常凌乱,因为他把不准皇帝的新意。


    进退失据,左右支拙,说的就是他现在的遭遇。


    正当他准备谢恩时,只听皇帝说道:“只是这画缺首题诗,你回去琢磨琢磨!”


    “爹……您是让儿子题诗?”朱景洪不太确定的问道。


    “怎么?不行?”


    朱景洪面露难色,说道:“您是知道的,儿子行军打仗还行,做学问一窍不通,写诗实在是为难儿子了!”


    端起茶杯,朱咸铭语气不满道:“又不是让你考进士,能有多难?”


    “罚?禁足在府,不是让你玩几个月的女人,正好王培安也已回京,可以让他给你上课!”


    这番话,直接让朱景洪傻眼,他本以为可以歇几?月,哪知道皇帝早准备给他上强度。


    “这……”


    “难道你又要抗旨?”朱咸铭放下茶杯,抬头看向了眼前的儿子。


    “当然不是……不敢欺瞒您,儿子其实也喜欢读书,只不过以往没遇着名师而已!”


    “尤其王妃与内宅诸女宴饮时,吟诗作赋谈古论今,每每看得儿子心向往之,故而……”


    “行了行了,说得跟真的一样!”朱咸铭不耐烦的插话。


    “没什么事,就回去吧!”


    “是!”


    怀里拿着画,朱景洪转身离开了。


    出了乾清宫,他并未直接回府去,而是去了坤宁宫看望皇后。


    这两天皇后病倒了,所以即便与皇帝发生不快,朱景洪也没去过跟老母亲诉苦。


    进得坤宁宫,他才知皇后刚刚睡下,于是朱景洪只在寝室外望了一眼,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就走了。


    皇后依然憔悴至此,他怎忍心再让她心烦。


    出了皇宫,朱景洪径直回了王府,此时宝钗正在安抚孩子。


    看着已经睡下的儿子,朱景洪方才意识到,自己似乎跟他相处太少,当然这也包括他那女儿。


    这段时间待在家,他也正好尽父亲的义务。


    将孩子放回摇篮中,宝钗便与朱景洪去了前殿,然后她就发现了御赐的画儿。


    “这是?”


    “老头子赏的!”朱景洪答道。


    “画的什么?”


    “此前打猎时的情形!”


    点了点头,宝钗方说道:“打开来看看!”


    房间内侍女都被挥退,所以只能他俩亲自展开画轴。


    看着画里描绘的场景:“父皇就没说什么?”


    “让我在府里禁足几个月!”


    “还有呢?”宝钗抬起头来。


    坐到一旁椅子上,朱景洪哀怨道:“还让我好好读书,给这幅画题诗!”


    他刚感慨完,就听宝钗不满道:“哎呀……你抬起来些,画都皱了!”


    于是朱景洪只得动手,把画卷再度给绷直了,同时开始思索皇帝的意图。


    画当然不只是画,肯定代表了皇帝的态度,但具体是什么还得自己体悟。


    他本以为赏赐代表着安抚,可当眼下冷静下来写,再观察到画卷上的内容,于是逐渐改变想法。


    画卷之上,第一主题是皇帝的勇武吗?此刻朱景洪不觉得是这样。


    这时宝钗已然开口:“好一个父慈子孝的场景!”


    迎着宝钗的目光,朱景洪说道:“你觉得画的是父慈子孝?”


    “不然是什么?”


    “所以这是告诫我要孝顺?”


    宝钗点了点头,自顾从朱景洪手中拿过画轴,走向侧厅书案说道:“应该有这一层意思!”


    朱景洪起身跟了过去,问道:“还有什么意思?”


    把画铺在书案上,宝钗仔细观察着细节,然后说道:“或许是怀念吧!”


    “怀念?”朱景洪大感诧异,这个词出现让他觉得违和。


    转头看向一旁的丈夫,宝钗指着画里的父子说道:“难道你不觉得……这一刻很美好?”


    朱景洪没有看画,而是直接调出脑中记忆,他承认那一天确实很融洽,父子二人如寻常百姓一般。


    “嗯!”朱景洪微微点头,其实他不太愿意承认。


    宝钗坐到椅子上,越发笃定说道:“所以啊……陛下应该是期望,你们父子重归于好!”


    朱景洪继续深思,刚才分析的内容,他若是旁观者也能道出,身在局中所以难以自观。


    “真是这些个意思?”朱景洪不确定的问道。


    宝钗遂答道:“不管是不是,按着这个思路走,至少不会有大错!”


    “嗯!”


    朱景洪才应了一声,就听宝钗说道:“帮我研墨吧!”


    “做什么?”朱景洪下意识问道。


    “帮你题诗啊……难不成你来?”宝钗没好气的问道。


    “你的字迹,终究娟秀了些,只怕……”


    “我写下来,你抄上去不就行了!”


    “也好!”


    于是乎,朱景洪干起了小厮的活儿,而宝钗则提笔皱眉思索起来。


    待朱景洪研好墨,宝钗蘸墨便在白纸上书写起来,竟是一连写了三首。


    朱景洪粗略一读,便惊叹于宝钗之才情,能以应制颂圣的格律,把父慈子孝写得入木三分。


    谁知下一刻,宝钗竟是直接夺过纸笺,揉成一团后扔到了废纸篓里。


    “你这是做什么?写得挺好的啊!”朱景洪反问。


    宝钗站起身来,走到一旁的椅子落座后,说道:“就是因为写得还行,所以扔了!”


    “为何?”朱景洪疑惑发问。


    宝钗随口答道:“你又不考进士,写这么好作甚?”


    虽然是玩笑之言,却也道出了原因。


    走到宝钗面前,朱景洪伸手就要将她拉起来,同时说道:“那你倒是重写啊!”


    奋力拍开他的手,宝钗说道:“你急什么,反正你也得禁足一段时日,过些日子再写又何妨?”


    “好好好……依你便是了!”朱景洪笑着说道。


    “倒是有件事,我已急得不行,还请王妃帮我!”


    “何事?”


    抬头看向朱景洪,只从对方脸上坏笑,宝钗就意识到是怎么个事。


    看着已经扑来的朱景洪,宝钗一边躲闪一边说道:“这可大白天,你不要脸我还要呢!”


    “你我夫妻,谁敢乱说?”


    言罢,朱景洪不等宝钗解释,便将她拦腰抱了起,朝着卧房方向走了去。


    颠鸾倒凤之事,自是无须赘言。


    转眼又是几天时间过去,朱景洪真就老老实实待在府里,听着王培安每日跟他上课。


    而在这几天里,朝廷内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个便是涉案的将领们,他们的处置结果被确定,三十余人里有七人被免职,有十三人被降职任用,余下十三人则降级外放都司。


    如此惩处,相较于张儒林定的罪,已是朱咸铭宽恕的结果,反倒让他收获了一波人心。


    至于张儒林,则在东宫一系弹劾下,被安上了贪功冒进的罪名,最终在睿王一系尽力挽回下,落了个外放知县的结局。


    而这件事之后没两天,皇帝就又发布了谕旨,嘉奖睿王修大典进展神速,一应赏赐可谓是丰厚无比


    最让东宫难受的是,朱景源为国举“贤”推荐的十几名官员,全部都获得了皇帝的同意。


    一时间,睿王府声势大涨,竟有盖过东宫之势。


    三月初一,傍晚,东宫。


    “殿下,陈阁老的意思是,咱们这份名单得改改,如此他才好向圣上陈奏!”


    东宫一座偏殿内,一名学士正在小心解释。


    沈进勋等人有了处置结果后,王培安就启程去了金陵,毕竟他的差遣还在那边。


    看着修改过的名单内容,朱景源只能全部都同意,直到他看到了最后一处改动。


    准确的说不是改动,而是“贾赦”这两个字被划掉了。


    朱景源非常清楚,掌握军队是何等重要之事,所以他想到了倚重贾家,然后他就想到了神威将军贾赦。


    贾赦是一品散阶衔,理论上来说可以做都督,但朱景源知道这不现实。


    为了尽可能降低皇帝猜忌,朱景源没让贾赦到亲军和京营任职,而是打算外放其到广西任都指挥使。


    广西偏远不至于让皇帝有戒心,且有平定南越之任可攥取军功,最关键的是都指挥使的位置年前空下了,乃是安插贾赦最合适的位置。


    只是,朱景源这绝妙的点子,被次辅陈锦昀给否决了。


    作为内阁大臣,陈锦昀一直与三位嫡皇子保持着距离,可在近期情况发生了转变。


    比如眼下,这位大学士竟主动给太子提建议。


    叠好名单,朱景源徐徐说道:“你告诉陈阁老,说其他的我都同意,唯贾赦一定要任武职!”


    这里他已改变说法,只要求是武职而未定具体职务。


    “是!”这名学士无奈答道。


    当此人退下之后,又有一名宦官进了殿内,却是来跟他禀告朱景洪的情况。


    他在襄王府,自然也安插了眼线,一些基础的情况都知道。


    今日所禀告的内容,和以往天基本没啥区别,朱景源问了几句便让这宦官退下。


    “父皇是真要冷藏老十三?”朱景源低声呢喃,语气仍不太确定。


    这是元春走了进来,刚才的话她听见了,于是说道:“殿下,咱们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


    朱景源抬起头,看见已到面前的妻子,于是笑着起身:“你说得对,只要咱们在变强,就不怕别人威胁!”


    “老十三犯了禁忌,被削了俸禄还被禁足,如今威胁倒是不大了……”


    听到这话,朱景源摇了摇头,说道:“只要他没被废,威胁就不会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