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0章 薛蟠的惶恐

作者:飞花逐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且说朱景洪进了内宅,刚走进宝钗的屋子里,只见妻子正坐在书桌后,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翻看。


    朱景洪正要开口,却见宝钗抬起头来,面带浅笑道“王爷这么久才回来,莫非是在哪儿绊住了?”


    坐到一旁客位上,自顾取下手上护腕,朱景洪随口答道;“在外面多骑了一会儿马,跟侍卫们多聊了一会儿!”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王爷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悄悄话呢!”


    宝钗只知朱景洪偶遇了迎春,并不知他们谈话的细节,所以这句只是单纯揶揄而已。


    “遇着了贾家姑娘,随便问了两句!”朱景洪笑着答道。


    他其实不怕宝钗知道真相,所以此时他回答得很坦然。


    穿越到当下两年多,他其实已深受当下的价值观影响,心态方面较之前世已有极大不同。


    以他如今的这身份,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到如今没有丝毫乱搞过,已算得上是格外注重自我约束。


    事实上,宝钗也很珍惜朱景洪的洁身自好,所以此刻她没有再继续多问,夫妻二人相处得很有默契。


    放下书本,宝钗慢条斯理问道“今天下午的事,想必你已知道了?”


    “你是说贾家的事?”


    宝钗答道“正是!”


    弹了弹衣袖,朱景洪取下头上珍珠折檐帽,答道“知道!”


    待莺儿接过帽子退下,宝钗起身走向了朱景洪,神色郑重道“我觉得此事不简单……”


    “嗯?”


    “今天咱们才出城,就遇上了这种事,还与贾家起了冲突,未这免太巧了!”


    端起一旁的茶杯,朱景洪问道“你想说是老六在捣鬼?”


    宝钗答道“也可能是东宫反其道而行,让我们以为是老六家!”


    朱景洪露出笑容,随后说道“虽有几分道理,但如今既已消除误会,此事也就算了吧!”


    宝钗恨恨答道“咱都退出京了,他还使这些手段,未免欺人太甚!”


    “虽是退出京了,但身边探子可多,今日之事想来老头儿会知道!”


    “老六这人确实聪明,但小聪明也太多了,使多了只会让人厌烦!”


    见朱景洪浑不在意,宝钗遂答道“看你这意思,是不打算折腾了!”


    “都出城了,老老实实待着吧,别让人注意到就行!”


    “你就不怕一直待在城外?”


    “不怕!”


    “为何?”


    宝钗很疑惑,她不明白朱景洪底气何来,难道就凭自己是皇帝的儿子?


    “你们都是一叶障目,以为京城这片天就是全部,殊不知天下很大,比如西北那边……罗刹国和哈萨克一直在增兵!”


    “所以呢?”


    “依朝廷现有兵力,很难说有压倒性优势,所以朝廷也得增兵才行,兵部那边已在部署此事!”


    见宝钗仍面露疑惑,朱景洪只得继续说道“这一仗,大明输不起!”


    这时宝钗终于明白过来,随即问道“所以你觉得,只有你能打赢?”


    朱景洪笑了笑,随即答道“不……要让所有人以为,只有我才能打赢就行!”


    那么当今天下,是否认为朱景洪能打胜仗?答案是毋庸置疑,毕竟他在西北打得实在太顺了。


    “所以伱还要去战场上?”宝钗面露忧色。


    放下茶杯,顺势抓起宝钗的手,朱景洪笑着说道“朝廷已被他俩分了,不去战场还能去哪儿?”


    这确实是实话,文官不可能支持他,否则又是一个朱咸铭,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那几乎是谁都受不了。


    所谓“类父”,可不只是皇帝对朱景洪的观感,文官们绝大多数也有如此想法。


    二人闲聊了一阵,随后朱景洪便一人去练武,而宝钗则是去了别院后方,与朱云笙等人玩去了。


    然而朱景洪还没歇多久,就听外面有人前来禀告,肃陵卫、高陵卫和裕陵卫三位指挥使前来拜见。


    大明一共有十三支陵卫,除了南京孝陵卫其余都在洛阳附近,守卫着自太宗以降的所有皇家陵寝。


    肃陵、高陵和裕陵,距离襄王府别院最近,前后不过三十来而已。


    所以这些人过来作甚?


    虽然心里疑惑,但朱景洪还是吩咐道“请他们进来!”


    “是!”


    没一会儿,三位指挥使进到了别院中,领头之人是肃陵卫指挥使梁文。


    陵卫部队非常特殊,唯一的任务就是守备皇陵,除千户以上军官由朝廷任免,其余军吏都将是祖辈世袭,所以其与外界基本没有交流。


    所以任职到这种地方,对武官仕途来说极为不利,稍有上进心的人都畏之如虎。


    “叩见王爷!”


    看着眼前参拜的三人,朱景洪面带疑惑,问道“你们三位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禀王爷,臣等奉旨意遣人前来护卫!”


    “奉旨?”朱景洪更是疑惑。


    梁文答道“主上有旨,说襄王府孤立于城外,为防您与公主殿下有失,故命臣等派兵护卫!”


    “肃陵卫,高陵卫,裕陵卫,各遣三百军士前来,如今已到了别院前方!”


    陵卫部队虽便知齐全,但仍实行太祖所定屯垦之制,每卫五千余军户仅有战兵千余人。


    如今每卫出三百军士,已算得上是大规模调动。


    老头子这般关心于我,是揍了我之后再给个甜枣?朱景洪如是想到。


    下一刻,只见梁文拿出一张公函,递到了朱景洪面前“王爷,这是御马监的调令!”


    御马监之所以与东厂并重,突出于内廷其他机构,就是因为他是皇帝的军事秘书机构。


    上直亲军二十二卫,包括陵卫部队都由他们负责提调,是非常关键的位置,极受皇帝本人信任。


    看了公文确认无误后,朱景洪只让这些人退下,而后就返回了书房里。


    他要亲上一道奏疏,推辞这些调来的陵卫部队。


    正常来说,即便奏疏下午送到通政司,最快皇帝也得第二天看见。


    但朱景洪不同,他的奏疏直接递到了司礼监,并以最快速度送到了皇帝案头。


    今天下午,皇帝基本无事,但他也没闲下来。


    在乾清宫偏殿设置的沙盘内,他看着西北局势出神。


    事实上,沙盘上他有时间就会来看,对西北局势他已是了如指掌。


    这正因为了解透彻,他才明白如今西北局势有多严峻。


    本以为击败准噶尔主力,威压这些叛臣轻而易举,他哪知道罗刹国会深度介入,如今大军已开进了准噶尔境内。


    和朱景洪考虑的情况不同,此时朱咸铭已在反复权衡,西北到底要不要再打下去。


    为了准噶尔那不毛之地,与罗刹国开战是否值得……


    皇帝考虑大事,任何人都不敢搅扰,唯有程英是例外。


    拿着司礼监转呈的折子,程英出现在了偏殿之外。


    进入殿内,程英参拜后禀告道“陛下,十三爷有本陈奏!”


    听到这话,朱咸铭没有动作,而是示意放到一旁桌上。


    程英随即依言而行,放好章奏便退了下去。


    又过了好一会儿,朱咸铭方叹了口气,暗道自己果真是老了,居然会摇摆不定难下决断。


    顾忌唇亡齿寒的道理,此时他觉得应该打,但他却难以保证明天也这样想……


    简单来说,他还是没有真正下定决心。


    “还是怪钱粮不足,否则我又岂会犹豫!”


    所谓的钱粮不足是伪命题,因为就他自行掌管的内帑中,就有超过一千三百万的银子。


    今年以来,在准噶尔连番大战下来,军饷、军械、粮草、赏赐外加抚恤,国库已花出了将近七百万两银子。


    仅以国库的存银,战争再打两三年都无问题,问题在于打仗本身的收益确实太低。


    即便打败了罗刹国,即便收复了准噶尔,又能怎么样呢?


    此刻朱咸铭又在问自己,显示出他的内心依旧摇摆不定。


    来到桌边,拿起朱景洪的章奏,朱咸铭仔细看了起来。


    行文内容言简意赅,朱咸铭直接提笔批道“奉旨行事即可!”


    调陵卫协助护卫,朱咸铭没有任何深意,只是单纯出于对儿女的爱护。


    写完了这句,朱咸铭正打算放笔时,又接着补了一句“务必看好汝妹,如有差池,必当严惩!”


    批完这道章奏后,朱咸铭便让人送回去。


    在入夜之前,朱景洪便收到了回复,如此他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于是乎,别院周围增设了近千陵卫,加上王府随行的四百名侍卫,将此间保护得如铁桶一般。


    时间来到第二天,贾家人还是离开了别院,但探春已和朱云笙说上话,受到了后者的看重。


    转眼便是一个多月过去,时间来到了正统十二年腊月。


    在这段时间里,朱景洪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其一是宝钗有了身孕,其二是主动请缨的孙绍祖,配合安西行都司击败了扎萨克联军,奠定了收复这西北三国的基础。


    如今西北天寒地冻,这些人趁着最后的机会打赢了这一仗,绝对称得上非常不容易。


    虽然孙绍祖是协助,主要功劳还在于王子腾,但其依旧得到了皇帝的嘉奖,正式任命他为安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


    此刻别院东侧校场内,朱景洪正在看孙绍祖的书信。


    “回京谢恩,编这么個理由回来,倒也有些意思!”


    言罢,朱景洪收起信件,而后转过身看向身后一众侍卫,同时对领队四名百户道“都准备好了?”


    “王爷,早准备好了!”高鸿答道。


    “那咱们就出发吧!”


    已有侍卫牵来他的黑旋风,马鞍两侧各备了刀和弓箭,今天他们正是要去打猎。


    大雪纷飞去打猎,也就朱景洪想得出来。


    好在附近山里不缺猎物,他们的目标便是嵩山附近,其方圆十几里野物尤其的多。


    除了陪他玩的四十多名近身侍卫,随行还另有一百多名侍卫,除朱景洪和几名百户这些人全部着甲。


    当然,此番朱景洪也带了甲胄,只是他觉得不舒服就没穿,所以专有侍卫替他带着。


    一行人气势汹汹离去,而此时王府内宅中,黛玉正陪着宝钗说话。


    虽是近两日才确定有孕,但宝钗眉眼之间已带有些母性光辉,嘴角总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端着暖和的茶杯,黛玉小声问道“宝姐姐,你打算何时回京?”


    “看情况吧!”


    面带关切,黛玉说道“不管怎么说,还是京城王府住着好些,在这别院终究不太方便!”


    其实从个人利益出发,黛玉并不想宝钗搬回去,那样她也得跟公主回宫,想见朱景洪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宝钗叹了口气,随即说道“算了吧……京城烦心的事太多,还是住这里安稳许多!”


    听到这话,黛玉心里松了口气,暗道不回去当然是最好。


    而下一刻,她又觉得自己卑鄙,竟会存着这样的心思!


    在黛玉自我内耗之时,宝钗遂问道“莫非妹妹思念家人?”


    在这别院里,黛玉也住了一个多月,跟他老爹也已许久没见了。


    以前在宫里时,只要其父出入禁中,她都可以临时跟公主告假,而后出来与亲爹说两句话。


    此时被宝钗提醒,黛玉忽然之间发现,自己不但对好姐姐不忠,而且还对老父亲不孝。


    而其中原因,都是因为那个人……黛玉直接转移矛盾,把责任都推给了朱景洪,如此她心里便好受了许多。


    她二人又聊了一阵,突然外面有人禀告,说是金陵薛蟠前来拜见。


    依宝钗得的消息,薛蟠今天才会到京,正常来说他要先把府里安顿好,最快也要明天才来拜见。


    今天就过来,未免也太赶了些。


    目光扫向黛玉,宝钗无奈道“林妹妹,你且去找她们玩儿吧!”


    宝钗要见其兄,黛玉自知不便在场,于是便起身告辞离开。


    且说此刻别院外宅茶室内,薛蟠神色间带有惶恐之色,正一杯一杯往嘴里灌茶。


    “这位公公,不知殿下今日可在?”薛蟠强忍着恐惧开口。


    薛蟠刚才打赏过银子,所以这宦官态度极好,面带笑容答道“回薛大爷,今日王爷出去打猎了,只怕要晚些才回来!”


    “那就……原来如此!”薛蟠急忙改口。


    再喝了第三杯茶后,终于有侍女走了出来,引导薛蟠去往别院深处走去。


    很快,薛蟠被带到了一处会客厅,里面除了当值宦官空无一人。


    等了一会儿,当薛蟠忍不住要询问时,却听左侧屏风后传来脚步声,于是他又恭敬站在原地。


    几息之后,在女官侍女陪同之下,宝钗出现在了会客厅内。


    “叩见王妃娘娘!”薛蟠当即行了大礼。


    自顾走到主位前坐下,看着阔别已久的兄长,宝钗心里无疑非常高兴。


    “起来吧!”


    “谢娘娘!”


    示意薛蟠落座后,宝钗问道“为何母亲没有过来?”


    正常来说,薛家祖宅在金陵,薛姨妈没有必要跟来京城,之所以随行是因为薛蟠要成婚。


    宝钗原本打算,今年就让兄长完婚,哪知其路上耽搁了这么久,如今婚事就只能推到明年。


    薛蟠答道“母亲身体劳累,我让她先回京城安顿去了,过几日我再陪她过来!”


    “得知王妃有孕,母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还说要亲自来伺候王妃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