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1章 十三哥靠不住

作者:飞花逐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为“橋姥爷最高”加更,感谢支持!】


    坤宁宫的午膳,吃得朱景洪忐忑无比。


    本来挺好的心情,在皇帝数度找茬之后,朱景洪就难以淡定了。


    离开坤宁宫后,他便飞速返回了承明院,换上甲胄赶往了上林苑。


    当他赶到之时,负责训练的军官和侍卫们,也刚刚吃过午饭正在闲聊。


    得知朱景洪过来,这些人立马穿戴整齐,来到校场门口迎接。


    “参见十三爷!”


    勒住缰绳,控制着胯下骏马不要乱动,朱景洪目光扫向面前跪着的几十号人。


    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随行侍卫,朱景洪走到了众人前方。


    沉默几息后,朱景洪方才开口:“都起来吧!”


    待众人起身,一身重甲的朱景洪便往前走来,众人非常知趣让出了一条道。


    待他通过之后,这帮人又都聚拢过来,将朱景洪拱卫在中央,颇有些众星捧月的气象。


    “十三爷,您怎么这会儿就来了?”王杰忍不住开口。


    朱景洪答道:“今天我爹召见了我,对我又是一番嘱托,说今日之事绝不可有失,故而我提前过来查看!”


    “十三爷,你就放心吧……这些天弟兄们拼了命的练,比之当初主上来看又规整了许多,绝不会出岔子!”


    停下脚步,朱景洪转过身来,众人连忙弯腰听训。


    “话别说太满,万一出了纰漏……你我荣辱事小,有损大明军威可就事大了!”


    转过身来,朱景洪接着说道:“你们各归其位,再跟手下人提个醒去!”


    “是!”


    “都散了吧!”


    “是!”


    负责领队的千户们离开了,负责训练的侍卫们则留下。


    看着远处搭建好的观礼台,朱景洪迈步走了过去。


    “侯璟,伱家里可准备好了?”


    “准……准备何事?”


    朱景洪面带不满道:“当然是庆功宴了,此前已经说好了,你不会忘了吧?”


    “十三爷……臣还当是玩笑呢!”


    被朱景洪盯着看了几秒,侯璟连忙改口:“十三爷放心,臣会准备好一切东西,保证让大家吃好喝好玩儿好!”


    就这样闲聊着,众人来到了观礼台附近。


    中间位置高的台上,便设置有皇帝的宝座,一会儿朱咸铭将在此检阅军队。


    而在这高台两侧,还设置了低一些的“阶梯式看台”,这是用来给列国使节,以及文武官员们预备的。


    在此逗留了一阵,朱景洪才往军营赶去,情况如何他也得亲眼看了才放心。


    时间过得很快,列国使节以及文武官员们,开始陆续出现在校场外。


    这处校场极大,列国使节到场之后,都好奇的东张西望,可惜现在啥都看不到。


    很快有鸿胪寺官员赶来,开始引领到了的人入场,前来观看校阅的人虽无朝贺时多,但也有将近六七百人。


    若不提前引领入场,到时候很可能乱作一团。


    “再过些日子,吴昌辉就要回来了!”


    “是啊……他回来这一趟很关键,会影响西北局势之走向!”


    “你们说……圣上会不会让他更进一步?”


    “按道理该是如此,可西北如今乱作一团,我看他怕是要被去职!”


    能讨论这些军国大事的,自然是五军都督府的高级武将。


    他们提到的吴昌辉,袭着建安伯的爵位,本官是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现任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使。


    按照如今惯例,从行都司的位置上撤回,便可更进一步为都督同知。


    然而如一帮都督们所言,吴昌辉在西北干得并不好,所以非但提职的事很可能告吹,甚至还很可能被罢官。


    没错,即便如都督佥事这般高级武将,也是皇帝一句话就能罢免,而且能迅速从勋贵中找到替补,亦或者提拔其他人升上来。


    没办法,当下勋贵有几百家,履历好且能领兵的太多,许多人都眼巴巴盯着这些个高位,恨不得都督府的人全部滚蛋腾地方。


    这时牛继宗说了句公道话:“还是得看他回来怎么说,西北的事也不能全怪他!”


    紧接着柳芳出言道:“这也最多不罢官,都督同知怕是难了,依他的身子骨……只怕也不会再让他领兵!”


    五军府的都督佥事,一般是出任京营总兵官,亦或外任行都司都指挥使。


    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得赋闲在衙门,每日理会些五军府庶务,协助都督同知统管各地都司。


    当然了,这也比只领散阶官的要好,至少都督佥事本身还是实职。


    只听又有人说道:“且不说老吴了,今年老郑怕是要退下去,按次序该从各地都司推选一人,你们都有何想法?”


    这里提到的老郑,是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今年已经六十五岁,确实到了致仕的年纪。


    都督佥事这等高位,很少直接委任勋贵中赋闲者,一般是从京营副总兵及各地都指挥使推选。


    前两次推的是京营,这次怎么也该轮到各地都司了。


    “说到底,还是得要战功说话,半年前我会说是安南秦谨,现在嘛……”


    立时有人问道:“现在如何?”


    “金陵剿倭虽有失算,但毕竟后面打得不错,我看王全义怕是机会不小!”


    在场这些人,都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作为武将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是可以如此讨论大事。


    在他们议论时,有眼尖的发现了端倪,立马提醒道:“圣上来了……”


    众人往南望去,果然见到仪仗旌旗招展,这么大的排场除了皇帝不会有谁。


    “走,咱们去迎接!”


    众人来到校场大门处,皇帝的大轿已停在此处,内阁大臣和六部九卿随侍在左右。


    “臣等叩问陛下圣安!”十位都督叩拜于地,表达着对皇帝的忠诚。


    朱咸铭下了轿子,一侧已有宦官抬来辇轿候着。


    “起来吧!人都到差不多了吧?”


    “回陛下,列国使臣已来了许多,鸿胪寺已将这些人引入场内……”


    在都督们禀告之时,皇帝大轿后的小轿内,却有一双眼睛透过窗帘缝隙,小心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说是小轿,是相对皇帝的豪华轿子来说,此刻这里面坐了三个人,也并不显得拥挤。


    “还是我爹疼我,跟他说几句好话,就带我出来了!”


    “哪像十三哥,一点儿都靠不住!”朱云笙面带不满。


    在朱云笙软磨硬泡,外加用此前帮皇帝跟皇后“求和”之事为条件,才最终让朱咸铭同意带她出来。


    这时杨静婷提醒道:“公主,你出来姑妈可不高兴,回去了你可得安分些!”


    “哎呀,婷姐姐……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你何必说这些扫兴的话!”朱云笙极为不满道。


    “宝姐姐,你说是吧?”


    宝钗浅笑答道:“公主,你婷姐姐说得没错,回去之后您可得用功些,讨皇后娘娘欢心要紧,不然你日子可难过了!”


    “你们……你们跟十三哥一样靠不住!”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