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2章 提升士气?那不是很简单嘛!

作者:朕闻上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西山。


    苏阳正带着小媳妇儿下山。


    好久没有陪着小婉出游了,苏阳准备带她下山去踏青。


    然而夫妻二人刚刚走到山脚,就撞见了朱棣父子三人。


    朱棣见状略显尴尬,神情有些不太自然。


    好在小婉从中调节气氛,这才总算是没有那么尴尬。


    最后变成了一家五人,优哉游哉地出来踏青。


    “说吧,这次又遇到了什么麻烦?”


    苏阳面无表情地开口道。


    他看到朱棣第一眼,就知道这位便宜岳丈又是来找自己办事的。


    否则也不会带上大舅哥和二舅哥了,两个便宜舅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棣讪讪一笑,低声解释了一遍来龙去脉。


    “昨儿个开了一场军事会议,燕王殿下本来是想研究一下出兵大宁,结果不成想一众战将都被朝廷那五十万大军给吓住了!”


    “然而燕王殿下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要是消息一经公布出去,只怕燕军军心瞬间就会溃散!”


    “毕竟军中大将尚且未战先怯,就更别提那些底层士兵了,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哗变炸营!”


    听到这话,苏阳顿时沉默了。


    朱棣的忧虑,并非没有可能。


    毕竟燕军如今大部分都是降军将士!


    一旦他们听说五十万大军杀来,那很难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毕竟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人会是一把硬骨头,愿意跟着燕王朱棣去赴死,更何况他们本身还就是降军,以前可是朝廷的兵马!


    基于这个隐患,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并非没有可能!


    甚至要是有人从中作梗挑唆怂恿,哗变炸营都有可能发生!


    这般想着,苏阳有些纳闷了。


    “所以岳父大人此次前来,是想让我寻个法子,解决士气问题?”


    朱棣连连点头,满脸希冀地看着苏阳。


    苏阳顿时就乐了,反问道:“道衍大师和金忠长史呢?以他们二位的智慧,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吧?”


    听到“不难”二字,朱棣顿时眼睛一亮。


    “咳咳,金忠长史去大宁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


    “至于道衍和尚……这和尚不知道最近抽什么疯,正在一门心思地研究兵书!”


    朱棣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解释道,心中忍不住对道衍和尚破口大骂。


    自从苏阳来了之后,这和尚就愈发古怪了起来,成天地不务正业,以致于他朱棣都不得不来求助苏阳了。


    毕竟苏阳是自己的女婿啊!


    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朱棣才好意思腆着脸过来求助。


    这他娘地以后要是苏阳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那得有多尴尬啊!


    苏阳闻言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


    道衍和尚研究兵书?


    咋滴你当真要博览群书,学贯诸子百家啊?


    苏阳无奈苦笑着摇了摇头。


    “其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岳父大人应该还记得,历史上那些造反之人,都做过什么事情吧?”


    听到这话,朱棣就不乐意了。


    这孩子,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本王可不是反贼啊,本王这是“奉天靖难”!


    不过历史上那些造反之人,都干了什么事情?


    还能干什么事情?


    聚众作乱,杀官造反呗!


    可这些破事儿跟本王有什么关系?


    苏阳见朱棣满脸茫然,忍不住叹了口气。


    “大舅哥,你学识渊博,可记得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朝暴政?”


    朱高炽听到召唤,立马就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


    你们探讨什么兵法战术我听不懂,但是探讨学识历史那可是我强项啊!


    “那是当然,陈胜吴广是两个被征发去服苦役的民夫,因为途中下雨所以耽搁了时间,可秦律异常严苛,这是要杀头的大罪,二人进退两难,索性把心一横决定造反……”


    大胖胖的学识毋庸置疑,立刻就把陈胜吴广造反一事娓娓道来。


    苏阳听得有些不耐烦,直接出言打断了他。


    “其他的废话不用多讲,你只需要讲两个故事。”


    “一个‘鱼腹藏书’,一个‘篝火狐鸣’。”


    朱高炽点了点头,也不过多询问。


    “要说陈胜吴广这两个小子也聪明,为了让大伙儿更相信他们,就找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进条在市面上出售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鱼肚子,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这就是‘鱼腹藏书’!”


    “紧接着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又大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怕,纷纷认为陈胜当称王,所以对其又惊又怕,陈胜就这么建立起了威望……”


    听完朱高炽这一通解释,朱棣虽然依旧感到茫然,却隐隐觉得抓住了什么。


    “苏阳,你的意思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苏阳淡淡开口道:“虽然这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把戏,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们确实好用!”


    “燕王朱棣现在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举动正名,虽然有着太祖高皇帝留下的那条靖难遗训,但是具体真相如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想要凭此就降服天下将士,还远远不够!”


    “靖难遗训确实是真的,可是太祖爷朱元璋还留下了一条太祖成法,给这靖难遗训加上了一条限制!”


    “将士百姓不知道,可高层读书人却是知道,所以朱棣这个“奉天靖难”的理由,压根就站不住脚!”


    “除非……这个时候北平天降祥瑞,彻底坐实燕王朱棣就是天命之子!”


    苏阳叹了口气。


    这个时代的百姓,都是愚昧的。


    或者说不只是百姓,这个时代的大多人,都是愚昧的。


    所以才会有“祥瑞”这个词出现,甚至成为地方官员报功的政绩之一!


    比如某地出现了白兔、白鹿,又比如某地出现彩云,再夸张一点的还有“地出甘泉”、“日月合璧”等等。


    说白了,祥瑞文化,发展至今,已经被认为是上天任命某人为天子的象征!


    而当权者也很喜欢儒家这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符合他们“君权神授”的思想,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什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过都是历代帝王愚弄百姓的手段罢了,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朱棣听后茅塞顿开,有些骇然地看了苏阳一眼。


    他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只是朱棣有些心惊。


    如果苏阳真是谪仙人,那“君权神授”也是真的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