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章知道宋隐贪了银子,可是账面查不出来怎么办?

作者:大江大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妹子,你来得正好,与朕看看福州公关费在不在账本上。”


    “咱不信,花了银子敢不报账?”


    马皇后坐了下来,翻看了一下账本,最后指着数额巨大的建筑账目。


    “重八,我觉得这里应该就有公关费。”


    朱元璋点头,“皇后与咱想到一块去了。”


    “这里支出较大,公关费并入一起根本不起眼。”


    马皇后又指着士兵强训粮草开支,“这其中可能也含有公关费。”


    “还有马路建设这项,或许也有。”


    这时,马皇后惊讶的发现。


    “皇上,宋隐上任才几个月,赋税就高出几倍!”


    “宋隐倒是能耐。”


    “还有这账本,比户部之前做的强太多了,是户部出了什么能人吗?”


    朱元璋听着心里不舒服,面有愠色,“是户部都查不出福州账目有没有问题,才让胡雄带给朕自己看。”


    这么好的记账方式,户部竟然连抄都不会抄。


    是怕朕知道他们的账目有问题吗?


    “否则,朕怎么可能一目了然就知道了福州的账目,每个月的开销!”


    “通过账本是查不出福州的问题。”


    “恐怕很难再往下查了。”


    朱元璋郁闷的叹气。


    不管怎么处置宋隐,这福州的账目一定得查。


    “除非朝廷进驻福州细查,否则很难查出问题。”


    “朝廷介入,又师出无名。”


    “宋隐毕竟是真的在福州做了好些利国利民的事,朝无缘无故的去查他,他会怎么想?”


    “哎,怎么才能抓到他的把柄!”


    见朱元璋叹气,马皇后没有去安慰反笑了。


    笑声在大殿里回荡,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重八,咱很久没见你如此在意一个人了。”


    “这个宋隐,真是让你费心了。”


    想到这段时间自己不停地揣测,绞尽脑汁都想找到宋隐贪污罪证。


    朱元璋愣住了。


    是啊,宋隐还真难缠。


    不仅让自己几次犹豫不决。


    又不停揣测,不停查,愣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发现。


    滑溜的像泥鳅一样。


    当然,朱元璋自然不会在马皇后面前承认,挥手霸气笑道,“杀宋隐,还不是小事一件。”


    “只要你说话,咱现在就下令杀了他。”


    马皇后大惊,“皇上不可!”


    “宋隐虽然贪,却功过于贪。”


    “再说他深得民心,皇上可不能冲动。”


    马皇后握紧朱元璋的手,就怕他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再说宋隐本事不小,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贪点也没事。”


    “等宋隐哪天惹得民愤,那时再动手都行。”


    听到这话,朱元璋沉默不语。


    现今连妹子都觉得可以放过宋隐了吗?!


    政绩就当真能高过罪行?


    朱元璋突然闪过这个念头。


    可想到视民如子。


    朱元璋无奈摇头。


    现在处置宋隐。


    已经不是皇帝与官员,朝廷与地方的问题。


    而是视民如子。


    不然,朱元璋也不会至今还犹豫不决。


    否则,杀个贪官,要什么证据。


    贪官向来是有一个杀一个。


    可父母官加上贪官。


    不好下手啊!


    被百姓称为父母官,可是要记入地方志,名垂千史的。


    咱当刽子手,史书上会如何记?


    洪武十二年,福州父母官宋隐被朱元璋所杀?


    这事,不好办!


    杀是行不通了。


    可把柄也抓不住。


    就连政绩,都不好展开调查。


    福州官员正热火朝天大干,咱突然派人去查宋隐。


    让百姓怎么想?


    官员怎么想?


    想着宋隐的言行,朱元璋只能叹息。


    “抛开他贪银子不论,宋隐还真是好官。”


    “宋隐让沛县繁荣,让福州昌盛。”


    “福州之前还需要朝廷资助,现今都能上缴赋税了。”


    “正因为如此,才让朕犹豫不决。”


    见朱元璋患得患失,马皇后笑了。


    “宋隐的治理水平,能与李善长媲美了。”


    宋隐说女子顶半边天这话,说到马皇后心坎里。


    马皇后一脸正色,“皇上,宋隐哪天真犯事了,能包容就包容一下。”


    “咱们恨贪官,是因为贪官不顾百姓死活。”


    “宋隐也贪,却是为百姓做实事。”


    朱元璋不禁沉默。


    连皇后都对宋隐变得宽容,这小子哪来的魔力?


    再说李善长,虽说是治理有方,可地方上却看不到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


    况且,李善长就不贪吗?


    不见得。


    只是没有抓到把柄罢了。


    毕竟一起打的天下,不好仔细去详查。


    由李善长又想到胡惟庸。


    或许贪得更多。


    天下就没有几个官员是不贪的。


    朱元璋清楚也明白。


    不然为什么名垂青史的人都是清官。


    还不是稀少,才有如此!


    真论其清理水平,宋隐绝对是力拔头筹。


    不花朝廷一文钱,还能替朝廷创收,还有存粮。


    咱收复了汉人的河山,但李善长和胡惟庸可想过让大明江山永固?


    宋隐不但想了,甚至已经在实施富国三策。


    这样的贪官。


    多包容有何不可?


    杀他还真不值。


    把他往死里使唤,才对!


    平复下情绪,朱元璋开口,“论治理水平,李善长还输宋隐一筹。”


    “李善长治理的地方,百姓也没见开心笑过。”


    “宋隐就大不同,治理过的地方百姓都笑开了花。”


    “这其中必定有大智慧。”


    朱元璋眸中全是赞赏,还有无奈。


    宋隐,咱有一百种不杀他的理由。


    杀他只有一个字,贪!


    可若真杀了,百姓会把咱说成什么?


    昏君?


    武断?


    朱元璋知道,没有罪证,宋隐绝对不能杀!


    马皇后想的却是,“宋隐那么有本事,不如让皇儿去学习如何?”


    朱元璋大愣。


    自己总不能动不动就微服私访。


    又还不能放任宋隐不管,让皇儿去还真行。


    “标儿和樉儿,近期都忙啥?”


    马皇后笑了,“他们自福州回来,迷上了大基建和宋隐的治理手段。”


    “樉儿还说了,回封地时,也搞大基建。”


    朱元璋欣慰点头,“多学本事有利于樉儿治理封地。”


    “标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朱元璋对长子的喜爱,恨不得现在就传位。


    “标儿不适合学习治理地方。”


    “而是要统辖朝廷。”


    “余下的有朝臣,咱给标儿打好基础。”


    “日后标儿登基,治理天下不能如这般糟糕。”


    聊到朱标,朱元璋就开心。


    现今收集好宋隐罪证,再把宋隐交给标儿,好方便使唤。


    朱元璋想了想,“让朱棡和朱棣去历练一下。”


    “他俩就要成年,不能再混日子了。”


    马皇后也赞同,“就这么定。”


    说罢,对太监吩咐,“去传朱棣过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