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胡惟庸发难,臣要状告宋隐

作者:大江大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胡惟庸之所以,越发明目张胆的结党营私。


    源于朱元璋对他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不理不睬。


    胡惟庸为此十分害怕。


    想要让更多的人跟自己结盟。


    心想必朱元璋若是对自己起了杀心。


    总不能那么多的大臣都杀了吧?


    淮西家族除了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人。


    跟着朱元璋征战的徐达、汤和、冯胜以及常遇春这些人。


    开国之后都封为公爵。


    可浙东家族为首的刘伯温,也只是封了一个伯爵。


    排除朱元璋也是淮西人这个原因。


    便是刘伯温做了一些让他忌惮的事情。


    担心刘伯温权力过大,危险性也越大。


    现在已经没有刘伯温这个祸害了。


    淮西家族反而一家独大起来。


    另外还有,开国名将蓝玉等军中派系。


    在朱元璋并没有大肆杀戮功臣之前。


    朝中官员还是比较兴旺的。


    早朝开始。


    就有官员陆续上报各地的消息。


    朱元璋敏锐的察觉到胡惟庸一直沉默。


    却又像是在酝酿什么。


    果然。


    大臣没有什么事情要上奏时,胡惟庸突然站了出来。


    “臣有事启奏!”


    朱元璋点头,“丞相奏何事?”


    胡惟庸表情沉重,“臣弹劾福州知府宋隐不但贪污受贿,还抢占百姓的土地。”


    这话一出。


    许多人都很惊讶。


    众臣都没有想到胡惟庸要弹劾宋隐。


    别说是跟他敌对的大臣。


    就连同属淮西家族的重臣成员,也都瞠目结舌。


    不明白胡惟庸想干什么?


    胡惟庸当今的权力之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宋隐区区一个穷地方的福州知府。


    面见胡惟庸资格都没有。


    这二人怎么会结仇?


    还是胡惟庸主动针对宋隐。


    这就有意思了!


    许多大臣坐等看好戏。


    朱元璋同样无比惊讶。


    这是头一回有大臣对宋隐发起弹劾。


    他也想看戏。


    表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


    朱元璋一副不知道宋隐犯了什么事的疑惑。


    问胡惟庸,“丞相为何要弹劾宋隐?”


    “区区一个福州知府,怎么跟你就结上仇了?”


    听到询问。


    胡惟庸脸上一副正气凛然样子。


    “陛下,臣跟宋隐没有私怨,而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弹劾他。”


    朱元璋皱眉。


    怎么宋隐还跟江山社稷扯上关系?


    神色一冷,“丞相,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胡惟庸神色不变,“臣知道。”


    “陛下,臣早就留意到宋隐这人有问题了。”


    “徐州私自囤粮正是缘于他,虽说是打着大明的借口。”


    “可到底有没有私心?谁又知道呢?”


    闻言


    朱元璋心里一沉。


    有些明白胡惟庸弹劾宋隐的理由了。


    想必是之前徐州囤粮一案。


    胡惟庸肯定是通过手中权力,仔细查过这事。


    从而留意上宋隐。


    宋隐所作所为,当初可是连他这天子都震惊。


    胡惟庸肯定是越查越心惊。


    身为大明丞相,连他都被蒙在鼓里。


    不然先下手为强。


    把政绩抢在手里,岂不是更荣光。


    所以。


    从那时起,胡惟庸就暗中派人盯上了宋隐。


    听到朱元璋夸宋隐如何积累财富很有一手。


    心里顿时就不平衡了。


    朱元璋看到宋隐被胡惟庸针对,也来了兴趣。


    “你倒说说看,宋隐犯了何事。”


    “竟然惹怒丞相大人,要在朝堂上弹劾他。”


    朱元璋给胡惟庸弹劾宋隐的机会。


    只要有证据,他正好借机惩治宋隐。


    胡惟庸唇边勾一抹冷笑。


    “回陛下,臣看到宋隐身为福州知府,却强抢百姓房子,贪污枉法。”


    “如此令人发指的事,臣得到消息时,心里都在痛。”


    “恨不得立刻就把宋隐押到陛下面前。”


    胡惟庸义愤填膺斥骂宋隐的行径,仿佛他非常痛恨宋隐。


    朱元璋却为这样的罪证表现出疑惑。


    他已经从锦衣卫那里,得知了宋隐搞拆迁事情。


    而且得到消息,百姓们都很满意拆旧房子,拿补偿款或者置换新房举措。


    胡惟庸却是另外一种说辞。


    朱元璋脸上一肃,“丞相,你可知诬告的后果?”


    胡惟庸连声喊冤枉。


    “陛下,臣绝非虚言!”


    “臣哪里敢在朝堂上大放厥词!”


    胡惟庸眸底一闪而过冷意。


    他还以为朱元璋是因为看重宋隐有才华。


    才会对他多加质问。


    于是继续道,“陛下,臣已经认真调查过情况,并带回了人证。”


    “人证愿意面圣,向陛下禀明福州真实情况。”


    此话一出,大臣们好奇心勾了上来。


    看来胡惟庸弹劾宋隐,是有备而来。


    连人证带来了。


    难不成创下傲人政绩的宋隐真犯下大事了?


    就连朱元璋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莫非锦衣卫调查还有遗漏的地方?


    “传人证。”


    胡惟庸狂喜,“是,陛下。”


    听到传令。


    等候在大殿外三名百姓走了进来。


    他们还是第一次进宫。


    一路上进来腿肚子都在打颤。


    三人扑通一声,在朱元璋面前跪下。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这几人连声音里都有颤音。


    朱元璋倒也没有责怪这些人不懂礼数。


    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对农民多了许多包容。


    朱元璋让他们平身,开始发问。


    “丞相说你们房子,都被官府强行拆了。”


    “可有此事?”


    那几人连忙点头,“回陛下,确有此事。”


    一人还挽起了自己袖子,露出被鞭打过痕迹的胳膊。


    看着触目惊心。


    他张口喊冤。


    “陛下,我们住了几代人的房子,官府来人说拆就拆。”


    “我们不同意就打人,强迫我们出让地契。”


    “所有不同意者,都遭到官人毒打!”


    身边两人也不停点头,各自亮出自己身上伤痕给朱元璋过目。


    文武百官见状顿时怒了。


    “福州强民卖房,实在恶劣。”


    “对百姓动手,更是可恶。”


    相较于愤怒官员。


    也有官员心存疑虑。


    三五成群窃窃私语。


    “这事有点古怪。”


    “若福州官员如此暴戾,又岂能让这些百姓离开福州。”


    更多官员也纷纷议论。


    “如果本官是宋隐,会将这些人灭口,不可能让他们把这事捅出去了。”


    更多大臣觉得奇怪。


    因为这三人身上除了有鞭打痕迹,就没有其他伤痕了。


    由此看来。


    他们从福州到京城,一路上都没有受到阻拦。


    宋隐若真是心狠手辣,又怎么会对他们手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