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6章 暗潮缓流

作者:凶名赫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明末最强钉子户》全本免费阅读


    关外的旧军已经被全部整编完毕。


    马世龙、满桂等人把自己的家丁和亲卫给带走了。


    而袁崇焕留下来的残部,温越也进行了改编,除了极少部分编入青牙军外,其余的不是转为屯兵,就是转为军户。


    并且,温越命令下去,在他的治下,不准有任何一个将官拥有家丁和私兵。


    山海关这项方案执行的很不错。


    毕竟,温越现在是辽东经略,在关外一手遮天。


    可是在关内,靠近山海关的永平府却是弊端极多。


    对于永平府的各级官员来说,他们祖辈靠着捞取财富的手段,便是侵吞兵饷,收取贿赂,兼并土地,侵占劳役等几种手段。


    这些在大明的各级官员中,都是司空见惯的常事。


    首先是侵吞兵饷。


    对将官来说,吃空饷更是家常便饭。


    兵册上人数记载有八千上万,但实际人数却可能只有两千,且这两千中,许多还是老弱病残。


    余下吃到的空饷全部落入了将官们的腰包当中。


    即便这样,余下两千人的兵饷他们还要克扣些。


    甚至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兵饷,有些将官对自己麾下士兵的逃亡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


    明朝中后期之所以,屯所制遭到破坏,就是各地大小将官侵占屯田所造成的。


    这些将官侵占了屯田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地主,原来的军户就变成了佃户。


    再者是收取贿赂。


    这也是常事。


    下级的武官想要升迁,都是靠着上级军官的命令。


    所以升迁,就必须打点好上级。


    根据打点的价钱,发下官位军职。


    寻常士兵也可以花一些钱,就可以不用前去操点,不去军营,另寻其他事务营生。


    至于兼并土地,侵占劳役也不用多说了。


    虽然现在温越的职责是管着山海关外,看样子是管不到山海关内。


    但温越另外有一个官职,辽东经略,可以管理有关辽东的一些军务。


    永平府按理说,也可以算在他的管辖范围中。


    即便这是暂代的。


    可也保不准,等温越安定了山海关外的事务后,又立下功劳,到时候,朝廷将“暂代”两字去掉。


    那时候,温越就会对靠近山海关的永平府动手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


    他的麾下,祖季。


    现在为抚宁卫的经略,已经有风声透出,打算整治麾下军队。


    想来这应该是个苗头。


    未来,温越空出手后,整治永平府内的军务。


    等于各官的财源都被断了。


    这!


    简直是逼他们往绝路上走啊!


    宋煊甲的神情阴沉至极:“整治军务还是风声,但另外一事已经开始了,我听闻那镇国将军和其幕府商议后决定,上报朝廷,准备严查永平府一带的边关,禁止私货运到北边……”


    这下子。


    好几个边关守备瞬间坐不住了!


    他们的屯堡都处于北边长城的要塞地方。


    而他们的一个重大财源,就是来自收取商人贿赂,护送商人出境,从中获取巨大好处。


    甚至其中还有人亲自参与这走私运送。


    若是温越要严查这边关,断人财路,与杀人父母何异?


    震惊了许久后。


    卢平守备陈崇恩冷笑数声:“哼,如果那镇国将军真如宋守备所说,要严查边关,那就不仅仅是断了我们的财路,他还想在关外留着么?


    “不光是永平府,这顺天府,河间府,保定府,多少官将,士绅,商人,谁没有向北边塞点货物,赚点钱财的,如此庞大的利益网,他温越就算是砍了几万个建虏头颅,立了再大的功劳,能触碰得了吗?”


    说到这,陈崇恩看向众人,说道:“各位同僚,且安心吧,我等现在坐观其变,看这不知天高的镇国将军,该是如何自讨苦吃的!”


    众人都是点头。


    心中放心了不少,俱是笑了起来。


    边关走私运货,向来是明国边关常有之事。


    越是位高权重的将官,其麾下商人集团走私也就越多。


    像之前的马世龙,他家的马氏商行,就不少往建虏走私过货物。


    现在的马氏商行当然没有敢在温越的眼皮底下,在通过山海关外走私货物。


    马世龙被调往了延庆一带,马氏商行的重心自然也往那边转移。


    而除了将官走私外。


    各地的兵备,守备,镇守太监也是走私重灾区。


    现任的永平府总兵,原来的参将张未郭就是永平府的地头蛇。


    张未郭的家族百年来都在永平府内,为官为将,永平府大小商铺商镇的身后,都有张家的影子。


    像宋煊甲等一些守备将领,都是被张未郭给收买,从寻常军士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如今温越想要整治军队,严查走私。


    首先就要绕过,张未郭这条地头蛇。


    以来除了张未郭这个总兵以外,像永平府通判,总督,都与边关有着庞大的利益关系。


    甚至连朝中许多官员和太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此庞大的利益网被触动。


    温越怕是要自尝恶果!


    西岭堡议事之后。


    宋煊甲在其他同僚的支持下,先去永平府活动了一下。


    探问了自己以前的上司张未郭,得到了充足的暗示,以及该往哪里寻路子。


    很快,他在一些官员的引荐下,和永平府通判官郭通史见了面。


    通判虽然是六品小官,但隶属于文官队列,掌管着永平府大小钱粮兵饷之事。


    其实位低权重。


    更别说,他的背后是内阁大臣,可以上达通听。


    对于郭通史来说,其实他并不怎么看得起宋煊甲这样的武人。


    不过有着张未郭等的引荐,所以郭通史勉强和宋煊甲见了面。


    宋煊甲虽然人高马大,孔武有力。


    但在郭通史的面前,就如一只小猫咪一样,乖顺的很。


    见了面后,宋煊甲立即按照文官高人一等的潜规则,恭敬不已地给郭通史行了一个大礼。


    见此,郭通史暗暗满意。


    大礼完毕后。


    宋煊甲从地上起身,满是笑容道:“听闻郭大人喜爱书画,前番卑职府中有下人从京师回来,特地带来朱圣人的一本珍本。


    “卑职乃是武人,圣人珍本落在手里,实在是诚惶诚恐,不敢玷污,所以不如就转交大人收藏,如此才彰显配德。”


    说着,宋煊甲又低声一句道:“此外,下官又寻得了一些白米、黄米,一同贡献给大人,以供大人府中伙食。”


    郭通史闻言大喜。


    朱圣人,便是朱熹了。


    在明初,朱熹就被请进了孔庙,仅仅排在孔子等人之下。


    他的珍本那可是难得贵物。


    至于那些黄米、白米,则是明朝各大小官员为了方便行贿,常用的术语。


    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则是白银。


    受了宋煊甲的大礼。


    郭通史脸上从不耐变成了温和,轻轻咳嗽一声,说道:“嗯,你倒是有心了。”


    说完,郭通史让下人搬来一张椅子。


    宋煊甲不敢落座,只挨了半边屁股在上面。


    见他这般恭敬的样子。


    郭通史更加满意。


    他对永平府的武官并不认识几个,也不放在心上。


    毕竟他掌握着的粮钱兵饷,可以说掌握着这些武官的生死大脉,容不得武官对他不敬。


    而且他的身后,还站着朝廷的几位重臣,还有些个阁老。


    甚至在魏忠贤那里,也是留过名字的。


    双方坐下来后,宋煊甲又对郭通史恭维了几句。


    然后话题自然转到了此行的目的上来。


    “大人,那温越职责乃是管着山海关外,现在动静却扯到了永平府境内,瞧瞧他这几月的动作,又是从永平府这里强拉百姓前去屯田,又是声势浩大跨境剿匪。”


    宋煊甲诉苦道:“现在永平府内许多百姓只知道北方有个镇国将军,全然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官是谁,更不知道朝廷。


    “温越如此收买人心,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心思昭然,未必……”


    郭通史听到这里,冷笑一声:“这永平府是朝廷的永平府,不是那关外的严寒之地,更不是某个人的,绝对不会出现唐末时候藩镇现象。”


    这话似乎是在暗示什么。


    宋煊甲立即站起来,赶忙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