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1章 逆子,咱要扒了你的皮

作者:真心罐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数日后。


    派出去的亲信还没到京城。


    朱元璋的亲笔信件便已来到武昌城。


    “父皇又来信了。”


    楚王府,朱桢手里拿着书信,脸上不由泛出一抹苦笑。


    不用猜!


    这信件里面说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他打开信件,一目十行,飞速看去。


    果不其然。


    朱元璋又在哭穷。


    说什么。


    国库紧张,官员连俸禄都快发不起了。


    后宫一众妃嫔节衣缩食,连做新衣服的钱都没有。


    你要体谅父皇,为国分忧。


    尽快把路修起来。


    至于银子,等以后大明国库充盈了,自然会补偿你。


    “信里都说了什么?”


    王绮梦端来一盏热茶,款款走上前。


    “父皇说,要钱没有,但路必须修!”朱桢有些无奈。


    这么无赖,哪里有一点皇帝的作风?


    还说什么以后补偿银子。


    三岁小孩都不信!


    老朱啊,你简直是一个老狐狸!


    “啊!”王绮梦慌了神。


    她把热茶送到朱桢手上,然后不假思索道:“妾身马上向家里写信,让父亲必须捐钱!”


    “爱妃切莫焦急,不用你做任何事情,本王自有办法解决。”


    朱桢微微含笑,眼神闪过一丝自信。


    父皇,既然你耍无赖,可别怪我用一些流氓手段。


    ……


    ……


    应天府。


    朱桢派出去的那批亲信终于抵达。


    他们一进城,立马闯进一户商人家中。


    “楚王有令,修水泥路乃是利民之举,京师百姓皆有捐钱之义务。”


    “水泥路?怎的闻所未闻?”商人顿时大惊。


    与此同时,他心中开始暗暗叫苦。


    楚王亲自派人登门,今天不出点血,怕是不能了事。


    “捐钱之后,便会为你立纪念碑,留名千古,此等天大的好事,你就偷着乐吧!”


    “天大的好事——”商人面色不由苦涩。


    很明显,楚王仗着自己的身份,胡作非为。


    明摆着是在瞎胡闹。


    什么立碑,都是假的。


    修路耗资巨大,朝廷不出钱,根本修不起来。


    “小的实在是没钱。”商人支支吾吾,小声地说道。


    “大胆!你敢违抗楚王之令!”


    其中一名楚王亲信拿出楚王令牌,砰的一下砸在桌子上。


    登时,商人吓傻眼了。


    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生意人。


    最怕的就是当官的。


    更何况,眼前之人背后的主子还是堂堂亲王。


    罢了,罢了!


    破财免灾。


    “修路,是好事,我……我捐!”


    商人咧咧呛呛地跑进里屋,拿出一个木箱,“这是两万两白银。”


    “等路修起来,会建造纪念碑,刻上你的名字。”


    留下一句话后,二人带着存钱的木箱,转身离开。


    商人目光呆滞,想到自己的两万两白银,不由感到万分肉痛。


    接着,如法炮制。


    楚王亲信拿着象征楚王身份的令牌,又闯进数名商户家。


    这些商户都有同一个特点。


    有钱,却无权。


    几趟下来,很快就攒够20万两白银。


    这件事,没过一个时辰,便已传到朱元璋耳中。


    登时。


    朱元璋大怒。


    他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摔倒地上。


    “老六这个逆子,咱非得把他绑回来,扒了他的皮!”


    “父皇,究竟发生何事,为何如此动怒?”朱标连忙问道。


    “这个逆子,竟然仗着身份,强行从多名商人手中,募捐了二十万两银子。”


    朱元璋气得连脸都变红了。


    听到这,朱标顿时一惊。


    六弟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要知道,父皇虽然厌恶商人和地主,但穷苦出身,最忌讳的就是仗势欺人,欺压百姓。


    “父皇息怒,六弟虽顽劣了一些,可品性还是善良的,做出这样的事,一定有原因的。”


    “咱非得把捆起来,抽他一顿。”朱元璋怒气冲冲。


    “重八,消消气。”


    马皇后款款上前,劝道:“老六这孩子聪明机灵,这么做肯定有原因,先问清楚缘由,再发火也不迟。”


    “听你的,咱这就写信,问问这个逆子。”


    马皇后说话自然管用,朱元璋终于冷静了下来。


    ……


    ……


    几天后。


    朱元璋的问责信与派出去的那批亲信,几乎是在同时抵达武昌。


    看着信里的话,朱桢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朱元璋暴怒的模样。


    他不得不感叹。


    咱这老爹啥都好,就是脾气太暴躁,简直是能杀死人。


    朱桢命人研墨。


    在桌案上铺开纸张,开始书写回信。


    三下五除二,很快便写完。


    信使拿着回信,骑着快马飞速前往京城。


    接着,朱桢来到大殿。


    传见返回的亲信。


    见他们顺利完成任务,朱桢顿时大喜:“速传文武百官,来楚王府议事。”


    没过多久。


    武昌文武百官齐至。


    依照次序,分列大殿左右。


    “本王宣布,从今日起,武昌通往应天府的修路工程,正式启动!”朱桢大声说道。


    群臣议论纷纷,不免有些担心。


    “修路耗资巨大,必须得慎重。”


    “是啊,先前在京城募捐,可是连一两银子都没能筹到。”


    “稍有不慎,武昌就得破产啊!”


    朱桢站起身,眼中充满自信。


    他的声音虽不大,可却充满笃定:


    “诸位安心,只要新路修起来,京城那边,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过来。”


    “本王决定,修路队伍启程,前往应天府。”


    “水泥路,就从京城开始修起。”


    众臣心中虽有疑问与担心。


    但是,见朱桢已经拍板决定,也就没人再说什么。


    见无人反对,朱桢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眼下,钱虽然不多。


    可这路,必须得先修起来。


    武昌官员捐的钱,加上京城那些商人的二十万两白银,应该够修几十里水泥路了。


    另外,为了让京城的人看到。


    这路,需得从京城开始修。


    说做就做,在士兵的护送下。


    武昌城的修路队伍带着工具与材料,朝应天府开拔而去。


    ……


    ……


    修路队伍浩浩荡荡。


    一路上,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


    当然,也吸引了不少土匪窥伺。


    但是,当看到身披制式铠甲的正规军从旁护卫。


    各路土匪也就打消了劫道的念头。


    由于工匠颇多,所以行路速度并不快。


    携带着朱桢回信的信使,先一步抵达应天府。


    皇宫。


    后花园。


    朱元璋坐在石凳上,拆开朱桢的回信。


    “重八,老六怎么说?”马皇后一脸牵挂之色。


    朱元璋一边浏览,一边答道:


    “他说,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大明,为了让路尽快修起来。”


    “至于那些商人,不会有任何损失,还让咱拭目以待”


    “这小子,倒是让咱有些琢磨不清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