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7章 千古一相

作者:爱吃酸甜腌黄瓜的许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好,准了!”


    刘禅立即答应道。


    接着便开口道:“封,所有大臣,都在原有的爵位上,晋升一级。”


    “凡为侯爵者,都晋升一级至县公!”


    刘禅的这道口谕一下,旁边的太监,立马开始忙活起来。


    开始为大臣们拟旨。


    这一下,圣旨落实,众人都不再似之前那般愁眉苦脸了。


    都升爵位了,那还有什么好愁眉苦脸的呢?


    虽然,不能世袭爵位,挺可惜的,也挺痛心的。


    但是,世袭制的取消,刚刚圣旨都已经下了,那就没有反悔的可能。


    如此一来的话,现在得到的加爵,那算是意外所得了。


    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没有加爵的话。


    那爵位世袭制也取消了。


    等了一会后,太假已经将有爵位的大臣,全部给列了出来,这些大臣们,都能加一级。


    至于那些没有爵位的,那就没有办法了。


    自然不能再去设立爵位。


    没有大功,肯定是不能的。


    爵位,那就相当于给这些大臣们,再发一份俸禄。


    那是很消耗钱财的。


    这个时候,独孤言又开口了。


    “对了,陛下,考虑到现在,大臣们,很多都封了公爵。”


    “但是这公爵,按照祖制,差不多,就是要前往封地的。”


    这个县公,其实就是一个县城的领导者。


    但是,独孤言当然不会让他们去封地,做什么县公。


    于是便继续道:“但是这朝廷的运转,还是需要诸位臣公的。”


    “如此一来,那便不能前往封地,因此,臣建议,公爵的封地,还是由地方官员管辖。”


    “而臣公们,也能继续在这朝堂之上,维持朝堂的运转。”


    “为朝堂,为国家做贡献。”


    此言一出,众臣又是一愣。


    好家伙,他们怎么感觉又被独孤言给坑了。


    这个公爵,感情,就是一个虚爵位,还是跟侯爵一样啊。


    只是俸禄高了一点。


    封地继续给地方官员管理的话,那就跟他们没有丝毫关系了。


    他们只是盯着这么一个头衔而已。


    不过……还能怎么样呢?


    其实独孤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相比于去封地赴任。


    其实在朝廷上,他们的地位比较高。


    去封地赴任,前期,虽然能够捞很多,但是难免,而且,还是合法的,因为那些地方就是他们的。


    可是,这样一来,难免会被朝堂延误。


    那自身的安全,也是没有办法去保障。


    况且,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现在的职位大多数都是二品或者三品。


    简雍和孙乾,还有糜竺,那可都是正一品大员。


    李严也是,实打实的正一品,权力甚至比起他们三人,还要高。


    因为他李严乃是尚书之职,那是六部之一的一把手。


    可是与关羽等人同等地位的。


    他李严,怎么可能会舍弃一品大员的位置,从而去一个县里面任职呢?


    甚至其他不是一品大员的县公,也不愿意去。


    要知道,在朝堂之上,那里始终比封疆大吏,地位要高。


    封疆大吏,虽然权力大一点,可是他们这些人,都是皇帝近臣。


    封疆大吏,不一定能够调进京城来。


    但是,他们这些二品大员,那是绝对有资格去做封疆大吏的。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好,既然如此,那县公爵位的封地,还是由地方官员管理。”刘禅立马拍板。


    就这样,那些人的爵位,都定下来了。


    接着,刘禅就示意太监继续。


    封完一个吴与为蓝田公,那其他北伐功臣,也是要封的。


    接着,刘禅又分封了其他武将,比如田喻,张苞,还有魏延,还有张飞,关羽,等等……很多功臣。


    当然,还包括徐庶,黄权,黄忠,以及刘巴等等……


    可惜的是,现在黄忠已经上不了朝了。


    实在是太老了,天天在家里吊着一口气。


    好在,人还在,还没有去世。


    刘禅也请了最好的大夫,日夜轮流守着黄忠。


    有什么情况,也可以立马应对。


    这样的功臣,当然要尽全力保住。


    想当初黄忠一箭,在三军阵前射杀曹军统帅级别的主将曹仁。


    这样的功劳,可谓是泼天大功了。


    等全部人分封完了之后。


    刘禅,这才把目光投向诸葛亮。


    接着示意旁边的太监。


    只见太监,从另一边,拿出一张圣旨。


    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想看看,诸葛亮,究竟会被封什么。


    他们都很期待,以他们的功劳,都能封公。


    那诸葛亮这样的北伐大功,该会封什么呢?


    要知道,诸葛亮率军,可是拿下大半个魏国,其余小部分,则是大将军独孤言取的。


    当然,大将军独孤言,还灭了吴国,可谓是参与了两次灭国之战。


    接着,只听太监用着尖锐的声音缓缓道:“陛下有旨,丞相诸葛亮,武乡侯,请听旨!”


    听到这话,诸葛亮,缓缓的起身,然后朝着刘禅拱手。


    “臣,诸葛亮听旨!”


    “顺应天时,受兹受命,丞相诸葛亮,自先帝颠沛流离之际,便追随先帝,出茅庐,参赤壁,定荆州,后转益州为相。”


    “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大力改革,鼓动民生,使我大汉国力蒸蒸日上。”


    “百姓无一不欢天喜地,赞叹我大汉,出了一个好丞相。”


    “先帝临终之际,更是将朕托付于丞相。”


    “自丞相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写下出师一表。”


    “东出潼关。”


    “一战大胜,先败曹爽,后俘司马,再次于鼓楼之上,挥笔写下进军一表。”


    “而后挥师北上,还于旧都洛阳。”


    “虽已实现出师一表,然感天地岂能存二主乎?”


    “故此继续北上,取兖州,冀州,并州,幽州,彻底奠定天下一统。”


    “此等功绩,古今罕有,民间,更是对丞相有一种赞美。”


    “赞美丞相为千古一相。”


    “于朕看来,丞相不仅仅是千古一相,更是千古贤相。”


    “既民间也如此,那朕就下承民意,封,丞相诸葛亮为,千古一相头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