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1章 朕惭愧

作者:爱吃酸甜腌黄瓜的许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所以,仲达,你的意思是要死守住那条小路吗?”曹真问道。


    他觉得也是,只有守住那条小路,才能够与蜀军对抗。


    不然被包抄,那真的是死路一条的。


    至于其他文武也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是。


    司马懿摇摇头。


    “非也!”


    见司马懿否定了,曹真一愣。


    “仲达你这是……?”曹真有些懵逼。


    司马懿闻言回答道:“大将军,您想一想。”


    “我们能想得到的,那诸葛亮,又何尝想不到呢?”


    “所以,下官认为,诸葛亮一定会对这条小路,投入大量的兵力,以此来打开函谷关的局势。”


    “如此的情况下,我军想要守住那条小路的话,就得投入更多的一个兵力。”


    “因为,那里没有屏障,完全就是一马平川之地。”


    “而且,蜀军的战斗力,要比我军强悍。”


    “硬拼的话,太不值当了。”


    “所以下官认为,没有必要去阻挡诸葛亮大军走小路。”


    “因为这样太不值得了。”


    “相反,我们还要一路无阻的放蜀军过去。”


    “嗯?”曹真等一众人,都傻眼了。


    “这是为何?”曹真非常不解的问道。


    “仲达啊,这要是放蜀军过去,那岂不是相当于,让蜀军白白的包围我函谷关?”


    他觉得司马懿就是在自相矛盾。


    一方面又害怕诸葛亮率军前来。


    另一方面,还要给蜀军一路绿灯。


    然而,司马懿却是笑着解释道:“大将军,我们给蜀军畅通无阻,可不是要放任蜀军抵达函谷关下。”


    “下官的意思是,既然抵挡不住蜀军走那条小路,那何不放他们进来,孤军深入。”


    “然后在趁机吞掉那股蜀军呢?”


    此言一出,曹真恍然大悟。


    原来,司马懿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了要反其道而行。


    听起来,好像确实不错。


    要是能吞掉前来走小路的蜀军。


    那绝对是能够振奋士气,狠狠的打击诸葛亮所率领的大军。


    如此一来,对于西征,又增添了一线希望。


    “好,那,就这如此办!”曹真立即就将事情给拍板下来。


    身为三军主帅,曹真的话,是绝对权威的,说一不二。


    他说怎么做,那就是怎么做。


    司马懿也很庆幸,曹真不是其他曹氏亲族那样的蠢货,起码的行不行,还能够清楚的判断,也不会公报私仇。


    如此一来接下来,他的很多想法,都将能通过并且实行下去。


    而这时,曹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伏击是要伏击不错。


    可是,想要吞掉强大的蜀军,那谈何容易?


    在那里伏击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于是,他就把问题,朝着司马懿问了出来。


    司马懿听到这话,呵呵一笑。


    “不瞒大将军,下官就知道一处地方,特别适合埋伏。”


    “只要在那里埋伏十万精兵那任凭蜀军再多的人来,也只有被射杀的份。”


    说罢,司马懿就朝着地图上的华山一指。


    “诸位请看。”


    “这里是华山。”


    “而华山脚下,也就是这里。”


    “地势十分的复杂,就像一片延绵的山谷一般。”


    “而这里,又是绕到函谷关的唯一必经之路。”


    “只要在这里埋伏,,那事情便可定矣。”


    “另外,我觉得也许,不能让诸葛亮一路畅通。”


    “得在入小路前,率军阻挡蜀军一番,以免被诸葛亮给看出端倪。”


    这是司马懿突然想到的。


    他觉得,诸葛亮那老匹夫,肯定是知道这里的地势的。


    如此一来,没准,诸葛亮会有防备。


    越想,司马懿就觉得越有这种可能。


    因为他对诸葛亮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


    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当时他还傻傻的往里面钻。


    简直就是耻辱啊。


    听到司马懿的解释,曹真一喜。


    他没有想到,上天就赐予了他这么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


    “好,那就按照仲达说的去办。”


    “立马调集十万精兵,埋伏于华山脚下。”


    曹真再一次拍板下来。


    就这样,魏军开始秘密的进行军事调动了。


    却说诸葛亮那边。


    在经过两日的准备后,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调度,还有在兵工厂准备的那些武器盔甲,已经完全足够了。


    而人员上,也已经整合完毕。


    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延绵十多里。


    密密麻麻的,根本看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


    这一幕,与当初独孤言出征东吴的时候,何其的相似。


    此刻的城门口。


    刘禅率领其他还在京都的官员,相送于诸葛亮。


    “相父,您这一去,可要注意身体啊,不能太过于劳累。”刘禅握着诸葛亮的手,不舍的说道。


    “朕时常听闻,相父每每都处理公文,到后半夜。”


    “这样,身体如何吃得消啊?”


    听到这话,诸葛亮微微一笑。


    “多谢陛下关系,亮无碍的。


    “此次出征,待战事一结束。”


    “那臣,会让陛下坐在那洛阳的龙椅之上,亦或者,于魏都城墙之上,观看大好天下。”


    “好,朕就等着相父,到时候于相父携手,共观天下。”


    “陛下,就送到这吧,臣要出征了。


    说着,诸葛亮便转身上了马车。


    很快,在诸葛亮的命令下,大军开拔了。


    这一刻,终将被记载在史册。


    公元220年冬。


    诸葛亮率领三十万长安军,自长安而出,进军函谷关,将与曹魏大军,开展自官渡之战后,最庞大的一次战争。


    双方投入兵力,甚至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多万。


    刘禅看着诸葛亮远去的马车。


    站在原地,久久不动弹,眼眶微红。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这时,一旁的太监,不解的问道。


    听到这话,刘禅擦了一下眼睛,回答道:“相父将一生都奉献给大汉了。”


    “相父和军父他们,都太辛苦了。”


    “朕惭愧,愧疚啊!”


    他,也不是真的傻,只是比较笨拙一点而已。


    他心里非常明白,像无论是诸葛亮,还是独孤言。


    身为臣子,尽职尽忠。


    千古以来,好似无一人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