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383【大官人是来消遣俺?】

作者:很废很小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内城的旧封丘门外,有个土市子。


    土市子往北的第一个十字街叫鹩儿市,东西两边,则是两条巷子,名唤鸡儿巷。


    这两条巷子,在东京城可谓是大名鼎鼎,因为巷中尽皆都是妓馆。


    到底是因妓馆扎堆才叫的鸡儿巷,还是先有的鸡儿巷,后来才搬来恁多妓馆,许多老开封人也搞不清楚。


    只知道,这鸡儿巷是寻花问柳的销金窟。


    妓馆多到什么程度呢?


    从年初一开始,一天换一家,得花两年半才能全部逛完。


    而且,两条巷子还大不相同。


    西鸡儿巷主要是半掩门子,做是皮肉生意。


    进门交钱,脱衣磨豆浆的那种……


    而东鸡儿巷则高端多了,卖艺是主业,卖身不过是个添头。


    馆中的大家,琴棋书画,四书五经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一个个如同大家闺秀,时不时参加各种诗会,郊游踏青。


    当年李师师从樊楼出来后,便落户于东鸡儿巷之中,每日访客络绎不绝,俱都是王公贵族,才子富商。


    傍晚时分。


    东鸡儿巷靠左手边的第三个胡同,一道门悄悄打开半条缝,从中探出半个脑袋。


    左右张望片刻,见巷子空无一人,又迅速缩了回去。


    幽雅别致的小院中,一名貌美端庄的小妇人问道:“陛下,如何了?”


    此女,正是赵桓的皇后,朱琏。


    赵桓虽也丢下大臣跑了,可到底不如他老子心狠,把朱皇后与一对子女尽皆都带上了。


    赵桓摇摇头,答道:“还不晓得,得再等等。”


    朱琏柳眉紧蹙:“臣妾担心若是在城中逗留太久,那韩桢发现陛下不在宫中,会派兵挨家挨户搜查。”


    “可贸然出去,被抓住的风险更大。”


    赵恒的话,让朱琏一阵默然,眉宇间满是忧愁。


    “爹爹,柔嘉好饿。”


    年仅六岁的柔嘉公主仰起小脸。


    见自家女儿这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赵桓不由悲从中来。


    作为赵宋的长公主,如今竟连饭都没得吃。


    他逃的太匆忙了,虽带了不少金银珠宝,可不敢出去买吃食啊。


    如今城中人心惶惶,除开米铺之外,连小商小贩都看不到。


    这处宅院,是他父皇当年为了方便寻花问柳修建的。


    艮岳中还有几条通往城外的密道,但赵桓不敢去。


    “柔嘉再忍一忍。”


    赵桓摸了摸女儿的脑袋,温声安慰道。


    忽地,院外巷子中传来一阵女子对话声。


    只是隔着有些远,听不太真切。


    赵桓怂恿道:“皇后,你去问一问。”


    他怕被人认出来,朱琏就没那么多顾虑了,她本是开封祥符人。


    自打成为太子妃后,便一直久居深宫,除开相熟的皇亲国戚与朝中重臣之外,旁人不认得。


    “这……好罢。”


    朱琏咬了咬唇,最终点头应下。


    深吸了口气,她拉开门走了出去。


    巷子冷清,只数十步外,有两名女子在交谈,身后还各自跟着一名小丫鬟。


    听到开门声,两名女子转过去头,端的是眉目如画,我见犹怜。


    年龄都不大,约莫十八九岁的模样。


    事实上,她们这样的青楼大家,职业黄金期也就那么两三年,过了二十,便没那么吃香了。


    “这位姐姐有些面生哩。”


    上下打量了一番朱琏,其中一名女子面露诧异。


    她倒不是意外朱琏何时搬来,而是意外对方的年纪。


    容貌是美的,气质也是顶好,端庄优雅,透着一股富贵气,但问题是不管怎么看,都有二十五六了。


    难道说,最近京师的风潮变了?


    王公贵族们,开始好这一口了?


    “本……我,我前段时日才刚从祥符搬来不久,本打算拜会各位妹妹,却不曾想金人就打来了。”


    朱琏心头苦涩,想她堂堂皇后,此刻却要与一群风尘女子以姐妹相称。


    “原道如此。”


    两女恍然的点了点头。


    朱琏瞥了眼两个丫鬟怀里的米袋子,忙问道:“不知两位妹妹的粮食,是在何处买的?”


    一名女子答道:“就在鹩儿市的黄家米铺,价格比寻常时还低上三成哩。”


    朱琏又问:“敢问妹妹,城中如何了?”


    另一名女子说道:“暂且安定了,那些丘八看着凶神恶煞的,不过倒也讲道理,不曾骚扰我等。姐姐若想买粮,可放心去。”


    闻言,朱琏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能否出城,我想回祥符老家看一看。”


    “可以呢,不过听说盘查会严格些。”


    “多谢两位妹妹。”


    朱琏心头大喜,屈膝行了个万福礼。


    两名女子赶忙还礼,热情道:“姐姐若得空,可来寻我们顽儿。”


    “好哩。”


    朱琏随口应道。


    待回到院中,关上房门,赵桓忙问道:“怎样了?”


    朱琏压低声音道:“可以出城,不过据说盘查会严格些。”


    “能出城就好,不过需谋划一番。”赵桓心头大喜。


    “陛下,不如臣妾先去买些米粮回来煮着吃罢,谌儿和柔嘉都饿坏了。”


    朱琏到底是心疼孩子,自打从昨日开始,便粒米未进。


    赵桓劝阻道:“我去。”


    朱琏惊讶道:“陛下不怕被认出来?”


    “哪能一直躲着,总要逃出去的,正巧借着买米,试一试。”


    赵桓自己也饿坏了,说干就干。


    将身上的蜀锦袍子脱下,换上一身破旧的儒袍,做落魄士子打扮。


    这样的士子,在东京城比比皆是。


    只是他生的白白净净,一看便知常年养尊处优,和落魄完全沾不上边。


    朱琏端详一阵后,说道:“陛下稍待。”


    说罢,她匆匆跑进里屋。


    不一会儿,拿出一堆胭脂水粉,在赵桓脸上与手背上一阵涂抹。


    很快,赵桓就变成了一个面色蜡黄的士子。


    加上傍晚光线昏暗,若非是熟人,乍一眼还真认不出来。


    “我去了!”


    赵桓深吸了口气,面色悲壮,如同要奔赴战场一般。


    朱琏眼中闪动着泪花,叮嘱道:“陛下要小心啊。”


    “嗯!”


    赵桓郑重地点了点头,打开院门出去了。


    一路出了胡同,刚走出东鸡儿巷没多久,就撞上一名身着儒袍的人。


    见他从鸡儿巷出来,身上又带着一股胭脂水粉味儿,那士子面色怪异,拱手道:“朋友当真是好兴致,这般时候,都不忘潇洒,在下佩服的紧啊。”


    “呵呵。”


    赵恒低着头,讪笑着拱了拱手,匆匆离去。


    见状,那士子也不在意,反而看了看鸡儿巷的位置。


    沉思片刻后,只见他一拍手,恍然大悟道:“着哇!这会儿没生意,说不得姐儿们会降降价,岂不正是寻花问柳的好时机!”


    念及此处,这士子嘿嘿一笑,大步朝鸡儿巷走去。


    赵恒性子喜静,许久不出宫,路都记不太清。


    一直兜兜转转了好一会儿,才找到鹩儿市的黄家米铺。


    此刻,米铺内生意火爆,不断有百姓前来买米。


    因为比寻常时还低三成,所以不少百姓打定主意多买些,囤积在家中。


    赵桓低着头,生怕被人认出来,心中无比忐忑。


    就在他不知所措之时,一名伙计迎上前:“买米?”


    “对对对。”


    赵桓忙不迭的点头。


    伙计问:“买甚米?”


    啊?


    赵桓愣住了。


    怎么米还分种类么?


    赵桓支支吾吾地说道:“这……就平时吃的米。”


    伙计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见他穿的寒酸,而后说道:“那就是粟米了,买多少?”


    “五……八斗!”


    赵桓哪里懂这些,随口说了个数字。


    伙计伸手道:“诚惠一千一百二十文。”


    “好。”


    赵桓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了过去。


    看着对方手中白花花的银子,那伙计皱眉道:“大官人莫非是来消遣俺?”


    哪有拿着银子买粟米的。


    这也就是东京城,否则换一处县城,一个落魄士子用银子买米,店家只怕会立即报官。


    赵桓赶忙摆摆手,语气中带着哀求之意:“非是消遣,家中等着用粮救命,你快些罢。”


    见他虽穿着落魄,气质却极佳,不像是偷鸡摸狗之辈,伙计也就不再说甚么,接过银子,用剪刀剪下一小块,当着他的面开始称重。


    这会儿用银子买东西也不方便。


    既要剪银子称重,还得换算价格。


    这也是为何,青钱在东京城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实在太方便了,该是多少就多少,面额上写的清清楚楚。


    忙活了好一会儿,伙计将八个小麻袋放在他的面前,说道:“足斤足两,您慢走。”


    看着那一袋袋粟米,赵桓当即就傻眼了。


    八斗粟米竟这般多,早知道他就少买些了。


    见伙计盯着自己,赵桓不敢久留,抱起麻袋就走。


    “当真是读书读傻了,也不知带根扁担挑着走。”


    目视着他离去的背影,伙计嗤笑一声。


    只是他一直养尊处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走了一小段,便累得气喘吁吁。


    一路走走歇歇,数百步的街道,竟走了一刻钟。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整齐响亮的脚步声。


    赵桓转头看去,只见一队玄甲军走来。


    一时间,他心中大骇,抱起粟米就跑。


    没跑两步,怀里两个麻袋掉落在地上。


    赵桓也不顾的这些了,闷头继续跑。


    “站住!”


    身后传来一声爆喝。


    赵桓如遭雷击,整个人吓得愣在原地,小腿肚子不住的颤抖。


    赵桓转过头,战战兢兢地问道:“军爷有何事?”


    “粮食掉了!”


    一名青州军上前捡起地上的两个麻袋。


    赵桓强笑道:“无妨,就当送给军爷了。”


    “这是甚么话?俺是那种人么!”


    青州军顿时不乐意了,快步上前,将麻袋重重拍在他怀里,叮嘱道:“快些回去,马上就要宵禁了!”


    “俺这就回去。”


    赵桓忙不迭的点头,抱着粮食继续走。


    走出一段后,见青州军运去了,他不由长舒一口气,浑身上下已被冷汗彻底浸湿了。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