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六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作者:子率以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因为皇家嫁女儿的目的是为了笼络他们,而不是羞辱他们。


    基于这种情况,公主下嫁便应运而生。


    只不过历史上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地位的大臣们便很少有和皇家联姻的。


    因为明朝中后期,驸马已经被皇室变成了奴隶一样的存在,在名义上,不管是尚还是下嫁,驸马二字都变成了屈辱的代名词,他们不想让自家子弟因为娶了公主而影响了仕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至少现在,陈堪这个驸马还是当得心甘情愿的。


    要是穿越到明朝中后期,陈堪想要有尊严的将大眼睛萌妹娶回家,那他就只能考虑下造反这条路了。


    朱月澜收到陈堪不怀好意的眼神之后,脸上忽然露出狡黠之色。


    看着朱棣娇声道:“父皇,陈堪是您为皇儿精心挑选出来的青年才俊,又是方先生的高徒,那想必他的诗词造诣当是极高的。”


    朱棣笑着点头道:“那是自然,据朕所知,陈小子在狱中时,便为方卿题了一首《竹石》,朕曾反复吟读,颇有大家之风范。”


    听见朱棣的话,朱月澜眼中浮现出奸计得逞的神情。


    与之相反的是,陈堪脸上的笑容瞬间戛然而止。


    “要遭,这个女人要针对我。”


    陈堪已经在朱月澜的眼中看到了浓浓的恶意,心里骤然升起一股不妙的感觉。


    果然,下一秒便听朱月澜娇声道:“父皇,皇儿今日觅得良婿,兼之今日又是中秋佳节,既然陈堪素有诗才,不如让他现场题诗一首可好?”


    看着朱月澜眼中的狡黠,陈堪恨得牙痒痒。


    这个女人果然不是个省油的灯。


    还好我他妈是个挂逼,不然今天不就栽了?


    妈的,等成亲了,看我怎么折磨你。


    不出陈堪所料,朱月澜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拥护。


    又是那个令人生厌的老臣,他看着朱棣笑道:“陛下,臣赞同公主殿下的提议。


    自崖山海战以来,神州陆沉,鞑子入主中原之后并不重视文教,这就导致读书人凋零,百年来都少有诗坛大家。


    如今我朝重开中华,自当有中华之气象,而方大人高徒素有诗才,不如就由陛下出题,陈大人解题如何?”


    此言一出,朱棣顿时点头道:“朕以为可。”


    陈堪:“......”


    “就没有人问问我的意见吗,没有人为我发声吗?”


    但让陈堪失望的是,真的没有。


    人心不古啊,累了,毁灭吧!


    朱棣笑道:“陈小子,朕的女儿不是那么好娶的,既然她这么说了,那朕便以中秋为题,限你一炷香之内做出一首合乎格律的诗词,你可能做到?”


    今日在坐的朝臣们,几乎代表了大明朝读书人之中的尖端力量。


    陈堪送方孝孺的那首《竹石》虽然没有人特意去宣传过,但在场的大臣们大多还是拜读过的。


    正如朱棣所说,颇有大家之风范。


    今日又是中秋,满殿君臣齐聚共贺大明盛世,没有一首诗词流传似乎也不太说得过去。


    所以,当陈堪发现连方孝孺都将鼓励的眼神看向他时,他便明白,今日他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了。


    “妈的,那就来吧,文抄公而已,又不是第一次当!”


    陈堪心里一发狠,随后看着大臣们眼珠子一转,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帮着我媳妇搞我啊,看我不搞死你们。


    “回陛下,臣当然没问题。”


    他抬起头,看着朱棣,脸上露出自信的神采。


    朱棣朝宫人招了招手:“既然没有问题,那便点香吧。”


    “等一下!”


    就在宫人奉上檀香之时,陈堪忽然出言打断朱棣。


    朱棣眉头一皱:“还有事情吗?”


    陈堪道:“陛下,臣有一个提议。”


    朱棣道:“哦?什么提议?”


    陈堪看着大臣们,脸上露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


    随后拱手道:“回陛下,在坐的诸位臣工也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臣以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其一枝独秀,不如百家争鸣,如此方显我大明盛世华章,陛下以为呢?”


    陈堪此言一出,大臣们瞬间对着陈堪怒目而视。


    而朱棣则是若有所思,随后笑吟吟的点点头,


    朱月澜大眼睛瞪得滚圆,看着陈堪满是惊愕之色。


    陈堪坏坏的笑了一下。


    小样,跟我斗。


    看见大臣们的表情,朱棣已经明白了陈堪的险恶用心。


    在心里暗笑的同时,他决定,加一把火。


    他从腰间取下一块黄玉摆在桌子上,看着朝臣们道:“如陈小子所言,诸卿也是饱读诗书的人物,一首中秋的诗词,应该难不住诸位吧?朕再加个彩头,今日谁若拨得头筹,这块产自西域的暖玉,便是谁的了。”


    朱棣都已经抛出彩头了,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只能对着陈堪咬牙切齿,无能狂怒。


    “呵!”


    陈堪冷笑一声,他早就看这些为老不尊的大臣们不顺眼了,一个个的,不仅虚伪,而且虚伪。


    也不知道这些大臣们,当了那么多年官,学问有没有全部还给老师。


    “来人,为诸卿布上笔墨纸砚。”


    朱棣大手一挥,宫人们瞬间撤下桌子上的残羹剩肴,很快,笔墨纸砚便整整齐齐的摆在了朝臣们面前。


    看着大臣们的脸苦了下来,陈堪瞬间神清气爽。


    治不了你们了还。


    宫人在大殿中央点上一只檀香,朱棣便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大臣们的表现。


    有才思敏捷的臣子已经开始奋笔疾书了,但更多的大臣却是一脸纠结之色,几个洪武时期靠着地方举荐入仕的老臣更是脸都皱成了苦瓜。


    奋笔疾书的人里,就有陈堪一个。


    作诗这种事情,对于陈堪来说,当然很难!


    但……还是那句话,他是个挂逼。


    明清时期诗词虽然不像唐宋那般辉煌灿烂,但依旧有那么些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陈堪笔下这首《念奴娇·中秋对月》。


    好歹也是威震江浙全境以及江西湖广安徽部分地区,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作品。


    而现在,文征明的爷爷还不知道有没有形成细胞壁。


    陈堪写了,谁敢说他是抄袭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