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九章 但愿海波平

作者:子率以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老师,你变了,你再也不是那个铁骨铮铮的方孝孺了。”


    在心里腹诽了一句,陈堪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什么煞风景的话。


    朱棣今日明显就是跑来刷存在感的,不把他哄高兴了,侯府今日的宴席肯定是没办法继续进行下去的。


    但陈堪还能记得的诗词,每一首似乎用在这里都不应景。


    难道要临场发挥?


    关键是挥不出来


    脸上扯出一个假笑,陈堪忽然想到一句足以将逼格拉到闪瞎朱棣的狗眼的句子。


    但一想到这句话的原作者,陈堪又有些纠结。


    抄袭别人的诗词,陈堪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这个人不同,他叫戚继光!


    朱棣看着陈堪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心里很好奇他究竟会如何应对自己出的难题。


    他今日特意跑来这里,当然不是单纯的为了祝贺陈堪封侯。


    爵位就是他封出去的,在别人看来封侯或许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但他是皇帝,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太寻常了。


    至于临时刁难陈堪,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恶趣味罢了。


    因为他发现每次他想为难一下陈堪的时候,这小混球总是能轻易的化解。


    陈堪化解的越容易,他的好胜心就越强。


    他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会对这个少年带有如此特殊的情感。


    难道是因为他娶走了他的掌上明珠?


    “怎么,朕在这里,影响你发挥吗?”


    皇帝朱棣下线,阴阳人朱棣上线。


    面对着朱棣丑陋的嘴脸,陈堪也豁出去了。


    大不了自己找个机会把倭国变成樱花省,就当补偿他老人家了。


    想到这里,陈堪脸上的表情逐渐被自信代替。


    他看着朱棣,笑着应道:“陛下说的哪里话,陛下今日能来,小婿受宠若惊,陋室更是蓬荜生辉,小婿方才只是在思考,什么样的诗词才能应今天的景。”


    “哦?”


    “那想出来了吗?”


    怎么应对阴阳人朱棣,陈堪已经很有经验了。


    他笑道:“想出来半句。”


    “半句?”


    “以你的诗才都只能想出半句?”


    “那定然不凡!”


    “快速速道来。”


    陈堪的鬼话成功引起了朱棣的兴趣,他看着陈堪,就像在看什么绝世珍宝一般。


    他知道,陈堪一般不做诗词,但一旦出口,必然都是足以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句。


    别看诗词之道只是小道。


    但一位帝王治下是否有足够多的文章诗词流传于后世,却是评判一位帝王文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陈堪不再卖关子,清了清嗓子后念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十个字,就像巨石一般重重的砸在了朱棣的心头,每一个字都让他的呼吸粗壮了几分。


    “只有这一句吗,上半阙呢?”


    茹瑺和宋礼不知道什么时候凑到了四人身旁。


    显然,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着这边的情况。


    当陛下要陈堪以诗词来表露内心的感受之时,他们心中便忍不住骚痒起来。


    谁都知道陈堪有诗才,他的每一首作品,放在士林之中都是标杆一样的存在。


    现在又见陈堪的诗作,却是只有半阙,顿时让他们的心情难受得像是小猫抓挠似的,又痒又痛。


    朱棣回神,他虽然早有预料陈堪能给他一个惊喜,却是没想到是这样的惊喜。


    他陡然起身,用质疑的眼光看着陈堪:“只有这半句,没有多的?”


    陈堪很无辜的点点头:“陛下,臣确实只想到这半句。”


    “你”


    “如此千古绝句,你竟然只想出来半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快给朕想。”


    朱棣忽然就激动起来。


    百官被这边动静吸引,当他们从茹瑺和宋礼口中听到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顿时忍不住瞬间倒吸一口冷气。


    就算只有半句,光凭这半句诗,就能鼎定陈堪如今在诗坛的地位。


    但随后他们的心情也变得和朱棣一样。


    这样的千古绝句,竟然只有半句,简直让人郁闷得想要吐血。


    就好像一个不举的人突然硬了起来,正想提枪上阵,却发现对面是个男人。


    那种心情,简直比哔了狗还要哔了狗。


    “陈大人,此诗当真只有半句?”


    许多大臣不死心,顾不得朱棣还在场,红着眼珠子便开始质问陈堪。


    陈堪苦笑着点点头:“这位大人,请恕本官才疏学浅,确实只想出来半句。”


    “你”


    围在陈堪身旁的官员越来越多,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便秘的表情。


    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句还说自己才疏学浅,那他们这些自幼苦读诗书却连一首能够流传后世的诗词都做不出来的官员是不是该一头撞死?


    朱棣一头黑线的问道:“陈小子,当真只有半句?”


    “回陛下,小婿怎敢欺君,确实只有半句。”


    陈堪一句话说出来,就见方孝孺将筷子狠狠的掷在桌子上,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百官一跳。


    方孝孺先是朝朱棣告了声罪,随后压低声音道:“小混球,另外半句呢,别给老夫藏着掖着,否则老夫抽不死你。”


    方孝孺是百官之中公认的大学问家。


    堪称古往今来所有学问的集大成者。


    更何况陈堪本就是他一手养大的,他太了解陈堪的本性。


    这小混球肯定是在藏拙,另外半句他肯定是做出来了的。


    他就是要百官和陛下难受。


    见陈堪遭到了方孝孺的逼问,百官脸上顿时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就连朱棣也是一副如饮琼浆的样子。


    陈堪也没想到方孝孺会突然朝他发难。


    看着方孝孺那双看透了一切的眼睛,陈堪没由来的有些心虚。


    戚继光这首《韬钤深处》全文他确实背得全,关键是前面那几句放在这个场景下面确实不适合。


    所以,陈堪还是决定装傻。


    主要是不装傻也不行,要是让朱棣知道自己在骗他,他还不得把自己给剥皮抽筋啊?


    他摇摇头:“老师,学生确实只想出来这一句。”


    陈堪再三否认没有全诗,百官和朱棣就算恨得牙痒痒也只能就此作罢。


    毕竟脑子和嘴长在陈堪身上,他们也不可能掰开陈堪的脑子看看究竟有没有全诗吧。


    朱棣冷着一张臭脸坐了回去。


    百官一脸便秘的回到原位之上。


    只剩下方孝孺,那眼神就像要把陈堪吃掉。


    朱棣也没想到,只是一时兴起刁难一下陈堪,最后反而弄得自己的心情阴郁。


    这个宴席他是吃不下去了。


    冷着脸看着陈堪,冷冷的说道:“你若有时间,可去宝钞司转转。”


    说完,也不管百官作何反应,冷哼道:“回宫!”


    “起驾,回宫。”


    随侍朱棣身旁的内侍一声呼号,整个仪仗队顿时忙碌起来。


    “恭送陛下!”


    百官起身相送。


    待朱棣上了銮驾,护卫朱棣安全的锦衣卫也像潮水一般呼啦啦的涌出侯府。


    顷刻之间,侯府便空荡荡的。


    侯府大礼堂之中,官员们面面相觑。


    朱棣今日来得莫名其妙,去得也是莫名其妙。


    但他对陈堪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是被百官听进了耳朵里。


    有时间去宝钞司转转?


    这意思,总不能是让陈堪去宝钞司领俸禄吧?


    莫名其妙!


    陈堪倒是若有所思。


    他就知道,朱棣今日此来绝对不会是简单的祝贺他封侯那么简单。


    早在派郑和出使倭国之前,朱棣就和陈堪谈论过取缔宝钞的事情。


    当时说的是如果有足够的白银流入大明。


    现在既然确定了倭国当真存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山,那取缔宝钞的事情被提上日程倒也不奇怪,陈堪对此,早就有心理准备。


    陈堪自己也认为,经手这件事情非他不可。


    但朱棣会这么急,甚至为了这件事情直接跑上门来交代,这有点出乎陈堪的预料之外。


    看起来,对于宝钞滥发的危害,朱棣的认知比陈堪想象中的要深。


    不愧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男人。


    陈堪知道滥发爆炒的危害,是因为他身为穿越者,早就见识过了各种经济危机货币危机。


    但朱棣能如此清醒的认识到宝钞滥发的危害,靠的纯碎就是他比绝大多数人要聪明的头脑了。


    像洪武爷,就没有这方面的认知。


    沉思了一会儿,陈堪回过神来。


    见礼堂之中再次恢复了朱棣来之前的那副喧闹景象,不由得又在心里吐槽了几句。


    是龙你就好好的在天上飞,别老是下凡给人添麻烦不行吗?


    朱棣那一关过了,百官们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凑上来追问陈堪。


    但眼前还有一个难题。


    目光灼灼的方孝孺。


    方孝孺就这么用怀疑的眼光在陈堪身上打量。


    陈堪只好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微笑,问道:“老师,还有什么事吗?”


    “呵!”


    方孝孺忽然冷哼一声,看着陈堪阴恻恻的问道:“小混蛋,你出息了啊,竟敢欺君。”


    “啊?”


    “老师何处此言?”


    陈堪大惊,这种话是能够随意乱说的吗?


    而且,身为老师,这么污蔑学生真的好吗?


    全程一言不发的李景隆这会儿也忽然冷笑道:“贤弟,你可知罪?”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