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上达天听,白龙鱼服

作者:宅在家里睡大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唐长安城,平康坊的一间酒肆内,几桌客人正在一起喝酒聊天。


    只见一个中年人,正拿着一只酒壶,正唾沫横飞的跟身边人说着昨晚在群芳楼听到一件趣事。


    古代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也就青楼,茶楼,酒肆这些地方听听曲,吹吹牛。


    最近这十来天,在长安城传播最快的,不是哪个大官娶了小妾,也不是谁家纨绔调戏了哪家姑娘。


    而是蓝田县秦家庄秋天耕种的事。


    “哎,你们说这个秦家庄的人是不是想发财想疯了,这么荒唐的事也能做出来?”


    “他疯没疯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庄子人脑子肯定不正常。现在这事在长安都传开了,大家都等着明年看笑话呢,哈哈。”


    “是啊,是啊,居然妄想着秋天耕种,夏天收获。如果真能行,早就有人这么干了,轮得到他吗?”


    其实不只平康坊,长安城大小坊市现在都在议论这件事。


    只不过平康坊,因为在东城,达官贵人比较多,秦楼楚馆也多,所以传的比较快。


    此时太极宫,甘露殿内,一位穿着明黄色便袍,头插碧玉簪子。


    腰系一根九龙玉带,其人身高约八尺,体态魁梧,肩宽腰肥,双目含威。


    他静静地坐在大殿里,正一脸认真的批阅着尚书省送来的折子。


    此人正是大唐天子,李世民。


    这时随身太监,无舌走了进来,跪下道“启禀陛下,百骑司首领殿外求见,说有重要事情汇报。”


    李世民抬起头道:”宣他进来“


    “宣百骑司首领,李君羡将军觐见”


    不到功夫,只见殿外一个身穿铠甲的人影走入殿内,拜道


    “末将,李君羡拜见圣上”


    李世民虚抬了下手说道:“起来吧,卿家来此是有何事?”


    “启禀陛下,近日末将收到消息,蓝田县秦家庄,在收割了粟米之后,并没有结束今年的农事。


    而是马上开始组织人手进行耕种小麦,后来末将派人去秦家庄打听得来,据说是秦家庄的一家地主,名叫秦明的少年安排的。


    据当地佃农说,这个叫秦明的少庄主,认为秋季耕种的小麦能够扛过冬天,在明年的初夏收获。


    他们计划在收获了小麦之后,再耕种粟米。这样就可以做到一年收获两次粮食。”


    李世民听完一下子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围着案子走了两圈嘴里不断念叨着


    “收获两次”


    “收获两次”


    随即李世民问道:“那个少年郎可有把握?”


    李君羡想了下回答道:“这个暂时不知,因为据属下回报,


    在组织耕种的是秦家的管家,这几天秦明都是一直在家并未出门,所以未有明确的答案。


    不过长安城这几天也都在传这件事,大家都不相信秋天种的小麦能够收获。”


    李世民听到这里,想了一下,对门口的无舌说道:


    “无舌,你去传一下梁国公,让他立马到甘露殿来。”


    无舌应了一声是,就赶忙去传召了。


    不大一会儿无舌便带着房玄龄来到了甘露殿。


    “微臣,参见陛下,敢问陛下传召微臣,所为何事?”


    “爱卿平身,君羡你把刚才事和梁国公说下,”


    “是”


    然后李君羡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房玄龄详细的说了。


    房玄龄听完说道:


    “陛下,微臣认为此事如果能成,对咱们大唐是件天大的好事,只不过这个事到底能不能成。微臣实在是无法判断。”


    “爱卿以为,朕把这个秦明召进宫,仔细询问下,爱卿觉得如何?”


    “陛下微臣理解您心系百姓,盼着早点得到准备的答案,但是召见这个秦明小庄主,臣认为不妥。


    听李将军的意思,这件事已经传的满城皆知,如果宣召他入宫,万一来年此事不成。那有损陛下英明。


    稳妥起见,明天正好是休沐,不如微臣以粮商的名义去拜访下这个秦明小庄主,探听下虚实。


    陛下您这样可以吗?”


    李世民听了高兴道:


    “嗯,是朕欠考虑了,爱卿的主意不错,朕也许久未出宫了,明天便于爱卿同去。”


    翌日清晨,一辆马车缓缓的驶出了长安城,马车后边还跟着十几个护卫打扮的人。


    车上做着的正是白龙鱼服的李世民和房玄龄。


    临近中午的时候,马车行到了秦家庄,李世民掀开车帘果然看到,庄子大大小小的田地了,满是在忙着耕种的佃农。


    李世民道:“玄龄,你看,朕还是第一次看到,秋天有人在田里耕种。


    如果这个事情能成,朕一定亲手写一面匾额送到这个庄子上,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是,确实,微臣昨晚一直在想着这事,盼着那个秦庄主能给咱们一个满意的回复。”


    两人说着,马车已经行到了,秦家庄的小河边。


    河边做着一个青衫少年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手里拿着一根钓竿,身后还站着一个小丫鬟,丫鬟嘴里正喊着


    “公子,有鱼咬钩了,快起竿。”


    李世民,道:


    “好一个翩翩少年郎,走玄龄咱们过去问问,看他们能不能带咱们去秦小庄主家拜访。”


    说着便和房玄龄走下了马车。


    小河边钓鱼的少年,正是秦明,这会他和婉儿也注意到了,桥上的一行人。


    看着一行人穿着打扮就知道,他们不是附近庄子的人,应该是从外地来的。


    居中的两个人应该是这群人的主事人。尤其是走在前面的中年老帅哥,走路龙行虎步,一副很有派头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只见二人走到,他和婉儿面前道:“少年郎,你好,我们是外地来的粮商。


    我姓李,身边这位是我的管家老房,我们是过来收粮食的,听说这个庄里,田地最大的是秦家,你能带我们去拜访下吗?”


    秦明听了就是一愣,没想到这群人居然是找自己的。反应过来后答道


    “二位先生,你们好,我叫秦明,我应该就是你们要找的人。不知二位先生是从哪里来?”


    这时一边的房玄龄答道:“哦,我们是长安的粮商,不知小郎君现在是否方便,我们有些事找你聊聊。”


    秦明看这两人面像不像是坏人,而且在后世时,秦明一直坚信一句话,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为人一直比较豪爽。


    于是便道:


    “方便,你们看这样,马上也中午了,如果二位先生不嫌弃,可以到我家吃个便饭,咱们边吃边聊。”


    “好的,那我们就叨扰了小郎君了。”


    说着,秦明和婉儿便带着李世民和房玄龄往家走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