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7章 孤有一法

作者:一十七张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听了唐帝的话,楚越当即听明白了。


    唐帝这是有意将科举人才留用京城朝堂,以待将来用新人才取代旧人才。


    但是,以丞相为首的世家臣子却不希望这些新鲜血液撼动他们权力的蛋糕,所以极力反对。


    虽说,唐帝从未在众人面前明确表露出自己又废丞相之心。


    但这些世家臣子在朝堂多年,怎么可能一点儿苗头都感觉不到?


    如此,他们就更不会同意这些年轻人留在京城。


    想到这里,楚越眼眸微微一闪,心中很快有了办法。


    下一刻,他看向唐帝,脸色一正,说道。


    “父皇,您若是为难,儿臣到有一个办法。”


    “哦?”


    闻言,唐帝猛地抬头看向楚越,眼眸一亮,连忙问道。


    “那越儿有何办法?说来听听!”


    楚越微微一笑,道。


    “儿臣的办法,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


    “就是新设立一个部门机构,翰林院!”


    “翰林院?”


    唐帝眉头一皱。


    “这是何意?”


    “回父皇,所谓翰林院,顾名思义就是养才储望之所,读书人聚集的一个机构。”


    “父皇可以将科举中的人才安置在此处。”


    “当下也未必要授予他们正式的官职,但可以给与他们上朝议政和旁听的权利。”


    “也可以让他们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等职责。”


    “而且,在一些事情上也可听取他们的意见,让其出谋划策!”


    说道这里,楚越语气一顿,随即又道。


    “父皇想要留下科举人才为您所用,但是那些科举人才毕竟在官场上是一片白纸。”


    “他们既无功绩又无背景,就算您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给他们高官做,也难以服众。”


    “而那些世家臣子们反对科举人才留在京城为官,也是怕影响了他们的权力罢了。”


    “但设立翰林院,不仅可以将那些科举人才留在京城中,而且由于没有特定的官职,也不会给那些世家臣子危机感。”


    “如此,岂不是一举二得?”


    听了楚越的话,唐帝细细思量之后,眼中瞬间大亮。


    “不错,不错!你这个办法好!”


    “朕若是执意要将那袭科举人才留下,给他们封官,那些世家的臣子比定不会同意。”


    “可若是朕设立这翰林院,对外只说是朕求贤若渴,故而用于安置天下艺能人士之所,也不会授予他们官职……”


    “那……那些世家臣子,还有什么理由反对科举人才留下?”


    说罢,唐帝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脸上烦躁之气也瞬间消散。


    他目光落在楚越身上,心中对于楚越真真是满意至极。


    “不愧是朕的好太子!你这个办法可是解决了朕的一大难题啊!”


    唐帝呼出一口浊气,此刻他只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只要这些科举的人才留下了,之后的事情就可以徐徐图之。”


    “目前没有官职,但是有了上朝议政的机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呢?”


    之后若是大唐再有危机,朝中这些世家臣子派不上用场,也可以派身在翰林院的科举才能之士。


    如此,若是危机顺利解决,他便可借此光明正大的授予其官职。


    等他找到合适的机会,料理了丞相,打压了世家。


    皆时,这些科举人才也差不多久成长起来了,正好就能填补朝堂空缺。


    想到这里,唐帝的眼神越发晶亮。


    他转而看向楚越,心中不禁感慨楚越的这个意见真乃是及时雨。


    指挥作战、诗词歌赋,论国策……


    他这个太子,究竟还有什么才能是他不知晓的?


    唐帝看向楚越感叹的同时,心中不免对于丞相和世家臣子越发不满了。


    “哼,朕朝廷那帮臣子,这些日子一提到这事儿,就吵个没完。”


    “可你让他们说说这解决之法,他们愣是憋不出一个字!”


    “这无论当初大唐遭遇危机之时,还是在为朕排忧解难上,他们竟是半点也派不上用场!”


    “吃的朝廷的俸禄,一个个真真是废物!”


    “哎,还是太子最得朕心啊!”


    闻言,楚越面色不变,适时恭敬道。


    “父皇谬赞了。”


    唐帝听罢,意味深长的看向楚越。


    “你也不必谦虚,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还有你的表现朕都看在眼中,朕心中有数!”


    “不过,这冒然要重新建立一个部门机构,也不是一件小事。”


    “这件事情,还是要当众告知众臣才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