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0章:会试放榜

作者:落墨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春闱乃是会试,不论考卷难度,还是考题数量,都要远远超过乡试。


    所以改卷的时间,也颇为长久。


    这对许多读书人来说,都是相当难熬的一段时间。


    张姓读书人,张浩瑞便是其中一员。


    和他一同来的李兄,在听说了今年的情况之后,便直接放弃会试,早早返回家中。


    他却是留了下来,不论如何,他都想试一试,若是当真没那个天份,今后回想起来,倒也算没有遗憾了。


    接近一月的时光,转眼而过。


    这一天,张浩瑞起了个大早,穿上了自己最得体的一件儒袍。


    深吸一口气,双手推开房门,走上街去。


    今天,是会试金榜张贴的日子!


    也是决定他们这批考生,何人金榜题名,何人名落孙山的日子。


    在今日之前,普天之下的读书人,大可互称一句同窗。


    今日之后,只怕就要天差地别了。


    如贺太白、陈道这些人,今后怕是连见面的机会都不一定能有。


    张浩瑞虽说起得早,来的也勤快。


    但奈何其家中顶多算是小资,也称不上太过富裕。


    在乾都城内定下的客栈,距离张贴金榜的位置,隔了好些条街道。


    所以等他到了的时候,金榜前已经挤满了人。


    且身穿官服,来此张贴金榜的小吏早已离去,踮起脚尖,还能在巷陌看到他们的背影。


    看见这一幕,张浩瑞顿时知道,榜单已经张贴了!


    便再也顾不上其他,拼了命地往里挤。


    他人生得高大,有把子力气,就算不读书,只怕也是个务农的好手。


    所以挤着挤着,竟真就挤到最前面了。


    看着那张金榜,他有些目眩神迷,心驰神往。


    从榜首开始看,贺太白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


    张浩瑞不由得点了点头,暗自叹息道:“赣州的千年文脉,自是不同凡响的。”


    “身为白鹿洞这一代最为杰出的学生,贺太白来当这个贡元,倒也是合情合理。”


    “若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只怕状元也是他了。”


    再往下看,便是陈道的名字。


    “颍州陈氏,也是名不虚传呐!”


    张浩瑞感慨一句,继续往下看,张邯的名字便映入眼帘。


    “这位定国公之子,当真是文采斐然,竟以勋贵子弟之身,跻身前三甲,了不得!”


    再然后,就是冀州李摩诘。


    意料之中的人物,倒是没什么好说的。


    张浩瑞继续往下看,第五甲,第十甲,第十五甲。


    越看,他的脸色便越奇怪。


    他在找李隆!


    对于这位当初在金榜下与人赌命的解元公,他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觉得此人气魄非凡,行文又无比老辣,八股可谓做的极好,今后必成大器。


    可这么一路看下来,前十五甲,竟都没有此人的名字。


    这...这可都快跌出一甲榜单了。


    一甲只录取二十人,剩余的,统统归纳到二甲。


    虽说同样是金榜题名,同样有资格参加殿试。


    但这二甲出身和一甲出身,相差还是很大的。


    张浩瑞强忍心中疑惑,目光继续向后搜寻。


    终于在第十七甲的位置上,找到了李隆的名字。


    顿时松了口气,还好没跌出二十名开外,否则玩笑就闹大发了。


    随即而来的,就是满心的疑惑。


    这位李解元,好端端地,会试成绩怎么会和乡试差的那么远?


    乡试时,他可是压张邯一头的啊!


    谁承想到了现在,排名却是一落千丈,跟张邯压根就没法比。


    张浩瑞摇了摇头,随即不再去想。


    还是自己中没中最重要,遂开始迅速移动目光,在二甲榜单上,来回扫视,搜寻自己的名字。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其额头上逐渐布满细密的汗滴。


    良久之后,终于松了口气,在二甲榜单最末的那一栏,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虽说只是个二甲,还是个吊车尾的二甲,但他也知足了。


    只要殿试不拉胯,好好考,怎么着也能有个同进士出身。


    就算同进士出身比不上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但和举人出身比起来,那也是天差地别的。


    这次若是回去,李兄只怕是要羡慕得紧了。


    张浩瑞心满意足起来,转身正欲离去,却忽然瞥见身旁一人,看着那李隆的名字,久久失神。


    “兄台也觉得,李解元此番没考好?倒是落了乾都城读书人的脸面哈,不过好在,在下是别处来的。”


    若是旁人听见张浩瑞这么欠揍的一番话,少不得要开口争辩一番的,尤其是乾都城的读书人。


    但是此人却很怪,只是轻笑一声,摇了摇头,语气温和,不见半点暴躁地道:“我倒是觉得,这才是李隆的真正实力。”


    “李隆家贫,虽做得一手好八股,但见识毕竟有限,比不得贺太白、陈道之流,策论自然也就写不好。”


    “能得个前十七甲,倒也该知足了。”


    “这……”张浩瑞没想到眼前的读书人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一时间有些无言以对:“兄台未免太过武断了些,你又不是李解元,又如何能通晓他心中的想法?”


    闻言,那人倒也没说什么,只是轻声笑了笑。


    见自己没被反驳,张浩瑞便接着说:“似他们这等解元,心中自是有一股傲气的,想必都憋着劲,要在这会试上,较一较高低。”


    “这下倒好,前头几个都是独领风骚,唯独这李解元掉了队,他心里指不定难受得要死,又如何能知足。”


    张浩瑞说的头头是道,嘴里说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偏偏又将自己代入鱼的视角发言。


    那人看得清晰,却依旧没说什么,只是轻笑。


    他好似不过是打发时间,才与张浩瑞闲聊一二,而非一定要分出个是非对错来。


    果不其然,片刻后,有人在其身后喊道:“李公子,该回府了,杨管家来了。”


    “这便来!”直到这时候,那人才转过身来,急匆匆地离去。


    张浩瑞看着那人离去的背影,不知为何,总觉得有几分熟悉,便向一旁人问道:“兄台,你可识得此人?”


    那人转过身来,看了他一眼,诧异道:“李隆李解元啊,你不认识他?”


    “我看你二人相谈甚欢,还以为是旧相识呢。”


    张浩瑞闻言,一时间瞠目结舌,僵在原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