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5章:通货膨胀

作者:落墨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而且我跟你们说,老李这人吧,聪明绝顶啊!”


    “他想出来的法子,基本上就没有失策过。他想做的事情,基本就没有做不成的。”


    “儿臣以后若是登基,让老李独领一军,那是再放心不过了。”


    “再加上老贾,有他们这一文一武,到时候先下南陈,再灭西晋!”


    “一统东陲三国,再和大楚、西秦联合抗击北元!”


    “将这群北方蛮子,杀个干净,岂不快...哎哟,皇姐你踢我干嘛?”


    刘裕正说到兴头上,却挨了一脚,于是乎颇为诧异地看向自家皇姐。


    结果却发现,皇姐的脸色差得出奇。


    于是立刻噤声,不敢再说。


    吕皇后却像是没看到这一幕一般,转身看向眼眸闪亮,小脸通红的昭阳郡主,问道:“太子说的此人,乃是武陵侯府世子,前些日子,陛下亲封的潜龙营统帅,御林军正六品骁骑将军。”


    “只是听闻其在民间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况且多有传言,说其小时候身患脑疾,时有出乎寻常之举动,多半是病发了。”


    “母后,你这话就有些欠妥了。儿臣跟老李认识如此之久,也不曾见过其发病。”刘裕开始为李长空打抱不平。


    结果却被怀庆公主再度命中一脚。


    出于血脉上的压制,刘裕打小就对自家这个姐姐犯怵,接连这么两下之后,便不敢再说了。


    “昭阳,你觉得如何?”吕皇后道。


    昭阳郡主闻言,便通红着脸,声音细如蚊蝇:“若是李世子,父王应当是极喜欢的。”


    吕皇后闻言,也是笑着摇了摇头,殊不知是中山王喜欢,还是你喜欢。


    “好,看来你对李家世子,倒是颇为中意。”


    “不过倒也不急,本宫和陛下预备等明年开春,才为你准备婚事。”


    “还有个把月,可以好生思量一番,毕竟是人生大事。”


    “谢皇后娘娘。”昭阳郡主连忙起身道谢。


    “母后,儿臣身体欠佳,欲先回宫歇息。”同一时刻,怀庆站了起来,眼眸中略带几分落寂,如是说道。


    “好,既然身体欠佳,那便早些回去休息。裕儿,你送送你皇姐。”吕皇后看向自家女儿的目光中,既有无奈,也有疼惜。


    也许,怀庆这样的性子,今后免不了要遭些难吧。


    若是方才她肯说出心意来,自己这个当娘的,怎么着都要为自家女儿争取一次。


    可是...唉。


    万般的话语,到了嘴边,也最终成了叹息。


    她转头看向昭阳,笑了笑,道:“傻孩子,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谢不谢的,你早日找到个如意郎君,让你父王放心,比什么都重要。”


    ……


    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都城的天气越来越严寒。


    不过转眼间,便有鹅毛大雪飘落。


    这大街小巷里,年味也是越来越重。


    李长空闲来无事时,会去南和巷逛一逛。


    发现满街都是穿着新衣,虎头虎脑,吃着冰糖葫芦满街乱跑的小孩。


    还有处处张灯结彩的亭台楼阁,多是大红色的缎子,看着便叫人觉得喜庆。


    偶尔也和张邯,朱犇,贾太岁三人聚上一聚,一起逛一逛乾都城的夜市,猜一猜灯谜,对一对对联。


    这灯谜和对联,在读书人群体中,自然是比不上诗词歌赋。


    但对于民间而言,这才是地道的年文化。


    几乎每一年,乾都城大街小巷,都摆满了猜灯谜和对对联的摊子。


    而李长空凭借着前世时零零散散记住的灯谜和对联,倒也赢了些奖品。


    当然,赢的最多的,还是张邯。


    这厮没有前世记忆,纯粹就是书读得多。


    人家出的灯谜和对联,他全见过,这能不赢吗?


    弄到最后,那摊位老板看四人眼神,李长空都觉得带着杀意。


    要不是老贾就在身边,他们说不定真就走了。


    当然,这样的乐趣,刘裕是享受不到了。


    自从上次朝会,景王的势力露出冰山一角后,他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感。


    现在正卯足了劲,培植自己的势力。


    不过景王已经先落了子,刘裕想要奋起直追,自然是没那么容易的。


    不过好在,看那日景行帝的态度,也是乐得这两位皇子之间斗一斗。


    毕竟大乾处于四战之地,如今更是处境艰难,继位之君,除了要勤政爱民之外,自然也不能太过仁慈。


    斗一斗,最后不论是谁继位,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明里暗里,景行帝应当多少会帮衬一点刘裕。


    ……


    这些日子以来,李长空是乐得逍遥自在,期待新年的到来。


    朝廷确实一团乱麻,险些炸开了锅。


    尤其是景行帝,几乎忧心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


    这次倒不是因为北疆之事,北疆的事情再急,也不急于一时,而且还有中山王顶着呢,短时间内出不了岔子。


    他急的,是夷州!


    夷州先前就遭了风灾,年前是一定要派发赈灾粮的。


    但这粮食,不是凭空出现的,得花银子买!


    银子,自然是从国库支取的。


    但国库每日都要各种开销,北疆每年的军费更是天文数字,所以一时间也有些捉襟见肘。


    不过好在,景行帝左右筹措,还是筹了近五十万两的。


    在景行帝的印象中,一两银子,大概能买到三十斤粮食。


    五十万两,便是一千五百万斤粮食。


    夷州大致有人口五十万,这么算下来,这批赈灾粮,至少能缓解两月有余!


    而两月之后,寒冬也过的差不多了,最难的那段日子,已经过去了。


    届时,民众叛乱这等事发生的概率,将直线下降。


    另外,等春天到了,夷州人便可入海捕鱼,缓解生计。


    这样看,五十万两其实也差不多了。


    但事实却是不够!


    远远不够!


    足足五十万两银子,别说一千五百万斤粮食了,就是五百万斤也买不到!


    不是粮商坐地起价,这是朝廷征收的粮食,哪个粮商敢赚朝廷的银子?


    是市价就是如此!


    大乾银票的购买力直线下降!


    比景行帝刚登基时,各方面物价足足上升三倍还不止!


    这样大的事情,要是处理不好,已经足以动摇大乾社稷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