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9章 编委会的震惊

作者:千越南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徐昀从唐教授那里回到宿舍,刚要推门却看到钱宇东他们三人正站在门后。


    “你们这是打算要出去吗?”


    随口问了句,身体掠过几人走到自己书桌旁坐下。


    而本打算出去的钱宇东周奇他们,这时看到徐昀回来则松了口气,立刻取消计划转身围到徐昀身旁。


    “徐昀。”


    “你刚才去哪了?”


    徐昀闻声抬起视线迎上钱宇东那张脸,如实告知自己的行踪。


    “没去哪。”


    “我睡醒看到唐教授找我,就过去了一趟。”


    “原来是这样,我们还以为你……”钱宇东点点头神情恍然,刚讲出半句突然意识到什么忙停下来。


    “以为伱去餐厅吃饭了。”周奇迅速往下接。


    面对三人相比平时明显奇怪的表现,徐昀立刻回想起刚才唐延山对自己的误会,想到竞赛截止的时候周奇也在机房里,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些许笑容,心里可谓是既感动又哭笑不得。


    为避免他们为自己担心,他只好把对唐教授说的话又重复一遍。


    “你们都误会了,我现在心情好得很,竞赛题目答案和论文我们组半夜就完成了。”


    “早上我是在写自己的那篇论文,不存在啥失误的情况。”


    钱宇东和赵岳峰周奇他们从餐厅上来,发现床上徐昀消失不见后确实担心。


    毕竟他们已经从周奇口中得知了徐昀竞赛发挥失常未能及时完成题目的传言,遭受如此打击心情低落的状态下最需要人陪伴。所以在商议过后,他们便想着出去找一下徐昀。


    结果刚拉开宿舍门,就看到徐昀站在门口。


    但如果说刚才他们是担心,那么此刻在听完徐昀这句话后就只剩下懵逼。


    下秒回过神来,两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周奇寻求解释。


    周奇早上看到徐昀上传时间截止后,仍旧在全神贯注继续忙碌,可以说是发自内心为其感到遗憾,眼下得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又为徐昀高兴。


    顾不上回答钱宇东和赵岳峰,立刻激动的表达自己兴奋心情。


    “太好了。”


    “我就知道题目对你不会有难度。”


    “早上还为你遗憾来着。”


    说完后才算把注意力放到旁边两人身上,脸上流露出些许尴尬表情。


    “那个这件事可不能怪我,谁能想到有人会在比赛的时候去写自己的东西。”


    钱宇东和赵岳峰当然不会为这点事生气,下秒话题便回到了徐昀身上。


    “不愧是我昀哥,这操作简直无敌了。”


    “别人的时间是不够用,徐昀是用不完,完全属于两个极端。”


    说话之间寝室内的氛围欢快许多,白天弥漫的低落情绪瞬间消失不见。


    随即周奇想到什么,接过话茬说:“徐昀你们组选的应该是A题吧,有把握报国奖吗?”


    “是A题。”


    “至于能不能拿最高奖,那要看赛区组委会和全国专家组委会的评选了。”


    徐昀对自己小组的回答无疑非常满意,但评奖这玩意有时候更多是看能否得到组委会专家的喜爱,否则想拿到最高奖项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不过入选国奖应该没啥问题。


    周奇听到徐昀的回答,也颇为认同:“我们小组选的B题,估计能拿到省一等奖就不错了。”


    “总之不管你们俩个人拿什么奖,两顿饭可是别想跑掉。”旁边赵岳峰在后面接了句。


    接下来的时间,关于高教社杯的话题结束,徐昀则登录自己的京大官网账号查看学分。


    按照他的计划,是打算在大二正式修完学分,顺利本科毕业。


    然后就可以考虑研究生的专业选择。


    截止目前他的专业课程基本都修够了学分,但在选课上还稍微差点。


    现在新学期已经正式开学,今年的新生也结束了军训进入学习阶段,他同样要加快自己的进度。


    争取在本学期内,获得毕业的资格。


    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何教授并没有发消息询问他竞赛的具体状况。


    他想着估计是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对方已经向朱立言郑瑜超他们了解了解题过程,所以才比较放心。


    毕竟和唐延山不同,他可是此次学校正规军参赛小组的指导老师。


    肯定不会从其他参赛人员那里打探消息。


    由于高教社杯的评选结果要到十月份才会公布,剩下这大半个月里徐昀的生活又重回正轨。


    每天除了去听课外,大部分时间便泡在图书馆或者寝室。


    好在如果没有特殊事情的话,早上他都会坚持晨跑锻炼身体,否则长时间不运动的话难免会亚健康。


    陈诗禾和姚乐怡也已经以金融经济管理研究生重新回到京州大学,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小组组会,以及导师安排的课题和事情,相比大三的时候无疑变得更加忙碌充实。


    这也导致平时见面的机会少了很多,最常见的地点还是图书馆。


    至于深度科技公司那边,则进入到关键阶段。


    徐昀虽没抽时间去,但从群聊信息以及孟松言的每周汇报来看,眼下公司氛围应该挺紧张的。


    主要公司和虹米手机已经正式签订了合同,由深度科技在自家智能图像复原技术基础上开发的智能相机视觉算法,将运用在下半年即将发布的新款虹米上,作为相机的图像视频解决方案。


    因为采取的合作方式是计件,新款手机的销量直接影响到公司所能获得的收益。


    另外这也关系到能否赢得口碑,成功帮助公司打开视觉算法市场。


    如果深度科技提供的算法,能让用户对手机的拍照和摄像效果感到满意,那么再和其他手机厂商谈合作时便有了底气。


    否则那基本和彻底告别此领域差不多,为保证公司的利益说不定真要把算法转让给红软。


    正是有这份原因在,公司员工才都紧绷着神弦不敢有丝毫懈怠。


    甚至自发加班趁着虹米新机发布前,继续对自家的视觉算法优化测试。


    力求做到最好,全方面超越红软提供的图像视频解决方案。


    毕竟红软在此领域几乎有着绝对占有,不超过他们的算法效果如何在市场站稳脚跟。


    不过徐昀对此倒是没怎么担心,他有询问过孟松言是否存在技术上难题。


    对方的回答则始终充满自信,这说明孟松言应该是成竹在胸有绝对把握。


    要知道他向来是一个做事很稳重的人。


    ……


    ……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即将进入十月份,各大赛区公布省奖和报选国奖名单的时候,同时间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内数学年刊编委会成员正在召开会议。


    除了半数以上的编委会成员参加外,还邀请了普林斯顿大学权威教授。


    而会议的目的,则是为了一篇来自东方的论文。


    “德利涅教授,您认为这篇论文能否证明世界数学难题之一的霍奇猜想?”


    沙发上作为数学年刊编委会主编的霍费尔,目光始终落在旁边正全神贯注查看手中论文的德利涅身上,神情中期待夹杂着忐忑。


    审核编辑刚把这篇论文递到他手中时,他第一反应是准备将其大骂一通。


    霍奇猜想真要是那么容易证明,就不会成为数学界未解难题。


    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无人能给出答案。


    可在审核编辑的执着下,他耐着性子查看后,却很快被论文中的内容吸引。


    最后更是隐隐感觉这或许会给整个数学界带来一场巨大的震动。


    但猜想终究是猜想,如果不能得到论证,那便无法确定霍奇猜想被成功证明。


    为此他当即组织了编委会成员,并邀请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一起审核这篇论文。


    在场除了他们编委会成员外,更是有几位数学界菲尔兹奖获得者。


    其中最具权威的则正是德利涅教授。


    作为霍奇理论和韦伊猜想的完成者,同时又获得了菲尔兹奖,以及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和阿贝尔奖,可以说他将数学界的奖项全部拿了遍。加上他已经去世的恩师格罗滕迪克可以说是代数几何数学皇帝,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对霍奇猜想的证明过程论证。


    从拿到论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不短时间,可包括德利涅教授在内谁都没有开口。


    这让他不由得紧张起来,迫切想知道最终的结果。


    这时德利涅面对霍费尔的询问,终于舍得停下动作抬起视线。


    能看出此刻他眼睛中充满着神采,整个人正压制着内心的惊叹和激动。


    德利涅并没有立刻给出自己的答案,反而用难以置信的口气询问。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真的是同一个人并且没有其他参与人员?”


    其实首次看到投稿人的账号资料时,霍费尔也实在很难相信。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他也只能承认一位来自东方的数学天才少年,或许有希望证明世界数学难题之一的霍奇猜想。


    因此这时候也没迟疑什么,同样用惊讶的语气回答德利涅教授的问题。


    “是的。”


    “对方是来自华国京州大学,数学院系一位不到二十岁的数学天才。”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