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8章卖炭翁

作者:墨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请你以《官吏》为题作诗,但不可出现官吏二字。”


    范成略加思索,又补充了限定条件。


    院中书生跟着起哄。


    “范兄所言极是,读书人自当以诗书会友。”


    “不过此人满身铜臭,七步成诗,怕是高估他了。”


    他们早就对杨明豪横的做派看不过眼,自然巴不得看杨明出丑。


    这个世界虽然没有了曹植和曹丕,却依然存在七步成诗的典故。


    范成的要求听着不难,可要写得出彩却难于登天。


    既要切题,写官吏之事,又不能直言官吏二字,还要工整对仗,平仄押韵,就是翰林学士来了,恐怕也会觉得棘手。


    乐叶舟脸色难看道:“范兄,杨兄并非太学士子,你要他七步成诗,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杨明是他引荐过来的,若是在这里落了面子,他怎么向宋均交代?


    他巧妙地承认了杨明学艺不精,希望范成能高抬贵手。


    “英雄不论出处,他不是太学士子又如何?”


    范成不肯退让,淡然一笑道:“当然,杨大官人若是做不到,直言便是,某不会取他首级,谈何强人所难。”


    他嘴上说得轻巧,可这种无形的侮辱,有时比真刀真枪更害人。


    立马就有书生语气尖酸道:“那首《杜康诗》,早有大家剖析,说它掐头去尾,来历可疑。”


    “可不是么,就连那《虞美人》


    也是似是而非,不知所谓,全然不似出自这姓杨的手笔。”


    “如今看来,此人确确实实是个剽窃的惯犯了。”


    几十个书生交头接耳,声音嗡嗡作响,汇成一片,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柴世冬不明所以,挠头道:“什劳子剽窃?花钱找人代笔,这不是很寻常的事情吗?”


    书生们一脸冷笑,懒得跟他解释。


    说到底,这是因为柴世冬和杨明的身份不一样。


    他是禁军衙内,马帅之子,也就注定了他一辈子是武人身份。


    一个大老粗,谁也不会对他有任何学术上的期待和批评。


    但杨明不同。


    范成刚刚就特意指出,杨明和他一样是读书人。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规矩。


    剽窃死全家,就是规矩。


    乐叶舟脸色阴沉得滴水。


    他方才扫了一眼,这里不仅有城中许多中流官员之子,也有寒门士子,几乎囊括了整个士人阶级。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读书人这张破嘴的可怕。


    今日,杨明做不出诗,他们就要指责杨明剽窃。


    明日,他们就可以借着剽窃这一点,告他侮辱先贤。


    后日,便可以凭借先贤这顶帽子,逼他以死谢罪了。


    既然杨明现在打算走仕途,名声对他来说,就不再是可有可无之物。


    乐叶舟的头脑急速转动,想着如何帮杨明化解僵局。


    杨明这个半吊子读书人,虽然也


    有些云里雾里,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


    他谨慎道:“若我做不到呢?”


    范成的身子半隐在厅堂中,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似是讥讽道:“若是你真能七步成诗,范某甘拜下风,从今往后,就以杨兄马首是瞻。”


    “但若是你做不到,这永宁城里,便没有你的容身之处!”


    好家伙,这就想逼他离开京城?


    离开京城就代表他想扳倒宋宏的计划胎死腹中。


    意味着装神弄鬼计划破产,他极有可能被皇帝追究,轻则流放,重则斩首。


    这世界真是太危险了。


    杨明面色凝重道:“七步成诗,这太难了,我做不到啊。”


    范成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没想到这么容易就逼他出局了,却听到杨明郑重其事道:“七步,实在是太多了,一步都用不着。”


    杨明说罢,拢了拢衣袖,昂首挺胸道:“诸君,请听《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七步成诗,难于登天。


    那是对别人而言。


    至于他。


    对不起,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他穿越一年才只抄了两首。


    按照这个频率,够他用到下辈子。


    杨明


    本无心当文抄公,但如果这些人非要逼他装杯,那他也不会客气。


    但闻他朗诵得抑扬顿挫,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全篇没有提及官吏二字,却将官吏强买强卖,横行霸道的嘴脸描绘得栩栩如生。


    范府里一片寂静无声。


    想挑刺的书生们,愣是找不到半点错漏。


    范成憋得痘印通红,良久才道:“听说那车木炭,只得三百余斤,前些日子,也还未曾下雪。”


    话没说完,他自己也觉得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了。


    文学作品,本来就允许夸大其词。


    这点程度的夸张,完全可以容忍。


    并非所有书生都那么嘴硬,总有几个老实人,忍不住说了实话。


    “范兄未免吹毛求疵了。”


    “此篇之摹写,极生动之致也,与高处戛然而止,发人深省,堪称南朝以来第一佳作!”


    当着数十人的面,纵然范成再心有不甘,也只能长叹一声道:“好一首卖炭翁,今早发生的事情,杨兄便能写成诗篇,范某甘拜下风!请受范某一拜!”


    乐叶舟呆住了。


    他属实没想到,杨明有这等惊世奇才。


    早知如此,他


    何必担心?


    柴世冬这个二世祖,啥也没听懂,只是看见范成鞠躬,就不明觉厉,心里对杨明又高看了几分,拍手道:“好诗!好诗!当赏,当赏!”


    他伸手进怀里一摸,僵住了。


    方才他嫌金叶子太丑,都给出去了。


    怀里只剩下几个金锞子,还是杨明的东西。


    再物归原主,只怕有些不合适。


    可话都喊出来了,要是不给点什么,柴世冬总觉得会被人看不起。


    他在身上摸索了片刻,解下腰牌丢给杨明道:“我今儿没带什么东西,那些珍珠玛瑙都是圣上赏的,不便给你,只好拿腰牌凑数了。”


    “在永宁这一亩三分地儿,不管你遇上什么事情,只管报二爷的名字,二爷罩你!”


    柴世冬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杨明笑而不语,把腰牌收下了。


    另一头,范成也毕恭毕敬道:“请杨兄放心,制科的五十篇策论,就交给范某了。”


    乐叶舟面露喜色。


    不管怎么样,今天他们来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一元先生,可别忘了二爷的大事啊。”


    “柴衙内莫急,范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三日内必有回复。”


    柴世冬依依不舍地催促了范成几句,转头看着杨明,忽然灵机一动,盛情邀请道:“杨兄弟,你来京城,还没去过画舫吧?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二爷今天请你去画舫玩玩?”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