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0章鸳鸯戏水

作者:墨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没错,在这份计划书里,收益最大的无疑是杨明。


    除了公布杜康酒的酒方以外,他什么都不用做。


    而且大兴境内所有酒坊装酒的器皿必须从他那里购买,即便低于市价,也是一笔极为可观的大生意了。


    可联络各地酒坊,厘定入会标准,再到统一定价、商量细节等等,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却全交给他们了。


    杨明先是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若是不用诸位长老帮忙,这钱,小子一个人也能挣得,何必劳烦你们呢?”


    合作讲求的是尊重和信任。


    但双方的资历摆在这里,石家长老阁这几个老鬼,难免有些倚老卖老。


    杨明得敲打敲打他们,免得他们觉得自己少不更事好欺负。


    几人被呛得说不出话。


    王淦心里有些愠怒,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还想拿他们当苦力?


    不妨先答应他,把杜康酒的酿法骗到手,再把他一脚踢出局!


    杨明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意,淡笑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我想各位长老久经商海多年,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当然,杨明也不是不识大体的人,此事确实要仰仗诸位长老的人脉,若是能成,我还有一份大礼送上。”


    这倒让五人有些诧异了。


    光耀商会早前跟石家商会有生意往来。


    杨明的家世,他们自然也十分清楚。


    可以说,若没有奇货可居的杜康酒,杨明这个败家子,一文不值!


    但


    他现在既然打算公布酒坊,手里还有什么资本可言?


    王淦不爽杨明已久,直接用鼻孔出气道:“信口开河,除了杜康酒,你还能拿得出什么厚礼?”


    就连洪涛也不免有些好奇了


    杨明当即侃侃而谈。


    “陈老,听闻陈家名下有良田数千亩,想必打理起来不容易吧?我手里有一批新的耕犁,犁辕缩短、弯曲,减少部分配件,使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比原有的耕作效率要高两成。”


    “蒋公,杨某能造新船,设硬帆、尾橹,船身可达三十余丈,可载千人!”


    “杜先生,鄙窑口的小黑碗烧得不错,造型古朴,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我可以每年无偿为杜家提供几千副茶碗。”


    “胡老夫人,杨某会做洁白无瑕的霜糖。”


    他逐一说来,依照各家的生意特点,完全是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并且,他刻意将部分细节说了出来,增加了不少可信度。


    四人都被说动了。


    只有王淦不依不饶道:“你说了一遍,老夫怎么没听到,我们王家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杨明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王波就是他派出来敲竹杠的,他还好意思要好处费?


    说实话,这五家当中,只有王家对他而言,几乎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只有王家是从石家商会一步步提拔上来的,本身并不具备什么人脉。


    但也偏偏就是王家,叫嚣得最厉害,迫不及待地想把石慧娘拉下马,翻身做


    主。


    杨明挑眉一笑道:“王长老的厚礼,杨某怎么会忘记呢?三千两银子够不够?”


    “你特么打发叫花子呢!”


    王淦顿时勃然大怒。


    三千两不算个小数目,可这差距也太大了!


    陈家得了新耕具,效率高两成,便代表雇用的佃农可以减少两成,这一年就不止几千两了。


    蒋家得了新船,如果真像他说的,是长三十余丈,能载千人的大船,那在大兴简直是史无前例,那些船主还不挤破头?


    胡家的白糖就更不用多说了。


    如今市面上都是沙糖,呈黑色的稠糊状,品相不佳,但价格已然不菲,若是真能做出纯白无瑕的霜糖,那岂不是可以卖出天价?


    杜家每年可白得几千副茶碗,听着倒是不多,可要是能持续几年、几十年,那也远远超过三千两银子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此差别对待,王淦怎么能服气?


    至此,其他四人总算听出些意思了。


    这是刻意想孤立王家啊!


    只是不知道,这是杨明一人的意思,还是石慧娘的意思。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四家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好处。


    至于王家是死是活,管他们屁事?


    一条无形的隔阂,已经在他们四家和王家之间产生。


    蒋舟冷冷道:“王淦,做人不要太贪心,酒业协会这一年几十万两分红,还堵不住你的胃口吗?”


    胡怡打了个哈哈道:“再说这酒会协会若能成,收益最大的不就是你主管的酒楼吗?”


    这话倒是有些糊弄人了。


    杨明要成立的是大兴酒业协会,涉及的酒水何其庞大,到时杜康酒,势必


    不能再交给石记专卖,石记的生意说不定还要受些影响。


    她此举无非是为了表明态度。


    白糖!


    这两个字,对胡家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一两黑乎乎的沙糖便能卖出六十文,到了海外,更是价比黄金。


    如果是白糖,又能卖出什么价格?


    起码能翻十倍吧!


    所以她已经决心要上杨明这艘贼船了,当然得向杨明示好。


    杜盛茗也敲打了王淦一句:“王兄,适可而止。”


    陈梁更是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老夫明日便回南越牵头。”


    这群见钱眼开的老棺材!


    王淦心中怒意极盛!


    他心里很清楚,不管他同不同意,只要另外四个人点了头,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他若是顺水推舟,一年还能白得几十万两。


    他若是执意要跟他们作对,把他踢出去,对大局无关痛痒。


    可他和王家却要失去这笔一年几十万两的分红。


    王淦沉下脸,不情不愿道:“随你们怎么办吧,老夫配合便是。”


    六人当即达成了口头协议。


    除了王淦以外,众人都是欢欢喜喜地离开了观海阁。


    杨明私下联络了陈梁,让上官云龙带着三万两银子,跟他一起去了南越招兵。


    胡怡、杜盛茗、蒋舟三人,也分别着手联系各地相熟的酒坊。


    王淦却一直没什么动作。


    既没有给


    杨明捣乱,也没有主动帮忙的意思。


    洪涛消息灵通,很快就收到风声了。


    这老鬼既不出工也不出力,这是想坐享其成啊!


    他向杨明通风报信的时候,纳闷道:“你就打算把几十万两银子白送给他?”


    “怎么,我看起来像散财童子吗?”


    杨明反问了一句。


    “不像。”


    洪涛得收回之前的判断,这小子还真不是个败家子。


    单说酒业协会这事,就办得太漂亮了。


    把石家商会这几个老鬼使唤得团团转,自己却在这游手好闲。


    每日只是带着家眷四处招摇,听听曲儿、逛逛街、买买东西,出海钓钓鱼,什么都不干,坐等着收钱。


    “你放心,王家自然有人收拾他。”


    杨明刚说了这么一句,便有石家商会的人来传信,说石慧娘回来了,让他去观海阁一聚。


    他施施然来到了观海阁七楼。


    长老阁空无一人。


    杨明推开了石家的书房门,隐约听见了水声和歌声。


    “囡囡宝,侬要啥人抱?


    我要阿爷抱。阿爷嗤嗤困晏胶。


    ……”


    唱的是明州当地的民谣,杨明这些日子在街头也听了不少。


    但石慧娘的声音哼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他绕过屏风一看,氤氲的热气勾勒出一具令人血脉偾张的完美胴体。


    石慧娘听见脚步声便转了过来,眼波流转,顾盼生辉,美艳不可方物。


    她趴在浴桶边上,勾了勾小指头:“明郎来的正好,不如跟妾身一同沐浴吧?”


    ……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