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章不能装逼的日子飞逝

作者:墨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特么的,就没法谈了啊。


    宋秋月也知道张三真的生气了,不敢再反抗,朝杨明摇了摇头,让他不要再跟舅舅争执了。


    “先生,舅父正在气头上,说的都是气话。容某回去跟母亲大人禀告一二,让母亲大人劝劝舅父,某先告辞了。”


    宋均道了声歉,急匆匆走了。


    酒席不欢而散。


    杨明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气得牙痒痒。


    这老头,也太不通情达理了!


    拿钱的时候那么痛快,让他嫁外甥女,跟要砍他头似的!


    “不识抬举。”


    柳长风也有些愠怒,张三好端端提两个孩子作甚,这简直是在羞辱他们柳家。


    杨明眼见他已经把手放在了剑柄上,吓了一跳:“二舅哥,你先把剑放下,别激动。张老头是脾气臭了点,罪不至死啊。”


    生气归生气,杨明还真没动过歪念头。


    张三毕竟是宋秋月的舅父,不看僧面看佛面。


    况且,他在张家村建酒坊、修栅栏、招护卫,这一桩桩一件件,张三都是出了大力气的,对他多少有些恩情。


    一码归一码,他还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就起了杀心。


    但他这位二舅哥,可就真说不定了。


    杨明走到柳秀娘面前,低头认错:“秀娘,都怪我,让你跟孩子们受气了。”


    柳秀娘摇了摇头:“官人言重了。张公和宋娘子情同父女,难免有些介怀,这不能怪官人,也不能怪张公。二哥,你也莫要吓唬官人了。”


    “哼


    。”


    柳长风冷哼一声走开了。


    杨明神情颓唐。


    张三宁死不从,让他放手,他也绝对不愿意。


    难道非要霸王硬上弓,先上车后补票,让张三硬着头皮认下他这个外甥女婿?


    可古人最重名节,这样可就毁了秋月的名声。


    他脸皮厚不要紧,秋月到底是个女孩子,被人指指点点,心里也不会好受。


    杨明左右为难。


    柳秀娘也替他觉得心急,斟酌道:“官人,以妾身之见,张公爱才……”


    “他是挺贪财的,你说我要给个十万两聘金,他是不是就愿意了。”


    杨明认真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柳秀娘哭笑不得:“妾身说的不是黄白之物,而是才气。张公屡次说过,要替宋娘子找个举人老爷,官人何不去考个功名呢?官人如今茅塞顿开,若是肯苦学几年,考个举人,定是轻而易举。”


    “娘子,你可能对我有什么误解……”


    杨明叹了口气。


    自家人知自家事,什么短歌行、虞美人,那是他的东西吗?


    那是集千古大成之作,在中华泱泱五千年中留下的名篇佳句啊。


    至于他自己,完全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他的优秀,那是在前女友补习班里,深入浅出、上行下效学会的。


    糊弄人还可以,考科举,不太行。


    要考举人,就得会诗赋、经义、论、策四项,而且都是命题作文。


    杨明也不能保证,考官出的题目,他一定能有合适的文章抄。


    且大兴国轻诗赋重经义、策论,换句话说,是为了考验士子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对政务的才干。


    这两者完全是杨明的盲区。


    考了,不一定考得上。


    考不上,就会很丢脸,白费了他在腊八诗会上刷的声望。


    杨明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这个方案,立刻就被他排除了。


    但柳秀娘的话,倒让他想出了另一个点子。


    张三想将宋秋月嫁给举人,除了利益考量,还有一层便是为了名声好听。


    自古以来想刷声望,除了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还有个办法,就是著书立传。


    只要天下人读了他的书,认可了他的才华,即便不参加科考,也能满足张三的虚荣心。


    “谢谢娘子,我有办法了。”


    杨明抱住柳秀娘,猛亲了一口。


    柳秀娘一头雾水。


    第二天起,村里还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杨明却一头钻进了书房,开始抄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神书。


    冬去春来,正月里,天下发生了三件大事。


    其一,白国使臣在京师纵马伤人,百姓怨声载道,朝中百官毫不作为,唯有齐王世子挺身而出,怒斥夷人,迫使白国交出了伤人恶徒,民间争相传唱,一时声威无二。


    其二,一直卧病在床的九皇子忽然病重,终究是没有熬过绍定二十二年的冬天,成了宁宗最后一个夭折的儿子。至此,宁宗皇帝再无亲生子,皇位后继无人。


    其三,权相秦献忠之母,秦老夫人年事已高


    ,偶感风寒,一病不起,享年七十有三。丞相以丁忧之名,上书致仕,圣上不允,改为由嫡女秦舒雅替父守


    孝,不日返乡。


    当然,这些跟杨明暂时没什么关系。


    正月里,他也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他以马蹄铁为条件,说服江镇南留下了那三百流寇,并在开拔戍边途中,领军“路过”黟山,“顺手”扫荡了刀狼军余孽。可惜的是,头领陈庆还是带着夜光杯一起跑了。


    第二,由二舅哥柳长风贡献出了勾魂夺魄丹,控制住了刘刀疤,让他回城散播谣言,声称他已经抢走了杨明从明州买回来的粮食,酒坊原料岌岌可危,早晚倒闭,万源大喜。


    第三,他的书写完了,发现纸张质量太差,印刷成本又高,于是改进了造纸、印刷技术,开了一家书坊,正在加班加点印刷他的著作,只等面世,一鸣惊人。


    一眨眼,就是一个月。


    等杨明走出书房的时候,竟有些恍如隔世。


    门口的柳树已经抽出了新芽,他慢步走去酒坊。


    戴着枷锁的流寇们正在干活,低眉顺目,手脚勤快,看着非常老实,一点也不像穷凶极恶之人。


    因为柳长风就站在边上,若是有哪个不长眼的偷懒,立马就是一颗石子丢过去,精准地打中穴位,让人痛不欲生。


    铁面无私这个词,放在别人身上是形容词,放在他身上却是事实。


    银色的铁面,在太阳底下反光,看着就渗人。


    “辛苦二哥了


    。”


    杨明跟他打了声招呼,走进了一间厢房。


    陈贺死了,陈羽却没有死。


    这傻大个生命力太顽强了,中了三百多剑,身上没一块好肉,也没人管他,硬生生流了三天血,竟然还是没死。


    杨明本来也不想管,柳秀娘却有些于心不忍,便把他挪到了酒坊伙计住的厢房里,每天还端饭给他吃,让伙计帮手替他擦擦身子。


    一个月过去,他身上的伤已经全长好了,可人却一直没醒。


    杨明刚走进去,就看见柳秀娘在喂米糊。


    陈羽人事不省,柳秀娘喂得很辛苦,一勺能漏半勺,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像哄孩子似的,不时跟他说说话,让他张嘴、咽下去。


    也不知道陈羽能不能听见,杨明叹气道:“秀娘,我看他八成是变成植物人,醒不过来了,你也不必白费功夫了。”


    “官人,上天有好生之德,妾身左右无事,若能救他一命,也是替官人积福了。”


    柳秀娘说着,忽然愣住了:“官人快过来看看,他是不是动了一下?”


    杨明赶紧走过去一看,傻大个手指动了两下,眼皮子也在颤抖,猛然睁开了双眼。


    “不好,他醒了!娘子快跑。”


    杨明拉着柳秀娘就跑。


    这傻大个一直在昏睡,根本就不记得柳秀娘照顾他的恩情,万一一拳头砸过来,他们俩可就变成肉饼了。


    “二哥,救命!”


    杨明刚喊了一句,陈羽也喊了一句话:“娘!”


    “???”


    ……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