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作者:漫山红遍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见着荀彧一双眼睛直溜溜的盯着自己,曹熙不禁被看得头皮发麻。


    说实话,跟这些聪明人待在一起,总会让人有一种错觉。


    好像被剥光一般。


    他似乎能猜到你下一步要做什么……


    “那个苟令君啊,您看我军这时已经出了兖州边境,离琅琊治所开阳县最多也就不过两日的路程。”


    “快的话,估计明晚就到了。”


    “您看是不是……”


    曹熙稳了稳心神,脸上堆满了笑容。


    闻言,荀彧笑了笑,“是啊,公子行军的速度极快,下官佩服。”


    “按照当前而言,想必公子在明夜也能到达临沂县。”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完成主公的指令了,可喜可贺。”


    曹熙:“……”


    实锤了,这是老阴阳人。


    便宜老爹曹操有令,并且还派下心腹忠臣荀彧。


    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曹熙都不能在明面上直接就违抗军令。


    毕竟父命难违!


    在古代,这叫做不孝顺……


    “荀令君所言极是。”


    “对了,我看荀令君一路舟车劳顿,风尘仆仆,要不您下去休息片刻如何?”


    曹熙拱了拱手,说不赢你,那就支开你……


    “好,多谢公子体桖。”荀彧没有扭捏,直接点了点头。


    在离开时,也不忘朝着曹熙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对此,曹熙只感觉深深的无奈


    此人太聪明,聪明得都不想跟他说话。


    就像便宜老爹所言,荀彧,有王佐之才!


    在历史上,荀彧早年是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


    然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


    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等。


    战术上,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可以说荀彧就是一名全能型的人才。


    洞察人心,慧眼识人。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而且苟圣司马懿也高度评价过荀彧“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其实世人对荀彧的评价之高。又何止司马懿一人?


    但此人最后的结局却不是太好。


    荀彧一生留下最大的谜团,那就是荀彧之死。


    自曹操一统北方后,便接到了晋魏公,加九锡的诏书。


    可没想到,就在群臣庆贺时,荀彧竟然是第一个跳出来第一个反对,而且态度非常坚定!


    荀彧上表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三国演义将这段话总结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这段话柔中带刚着实让曹操难堪,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为敬重倚重的老臣啊!


    荀彧的反对不仅朝野震惊,就连曹操本人都是万万没想到。


    关于荀彧的死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荀彧被排挤后留在寿春,抑郁成疾而。


    另一个版本是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便服毒自尽。


    核心问题根本不是这两个版本孰真孰假,而是荀彧为何会跳出来反对曹操?


    还有就是曹操真的是要荀彧死吗?


    荀彧尽心辅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汉室。


    而当曹操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并将其边缘化时,荀彧也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无力阻止曹操,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


    正是自己极力辅佐之人,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自己也成了协曹灭汉的主要推手,其内心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再加之曹操的暗示,便服毒自尽。


    便宜老爹曹操早年真的是一腔爱过热血,在自己实力远不及董卓十分之一情况下,决意征讨之。


    而袁绍袁术之流虽手握重兵,讨伐董卓流于形式,所想的都是如何获得自己的利益,毫无真心匡扶汉。


    因此荀彧弃袁投曹之举,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曹操有匡扶汉室之理想。


    然曹操取而代之的心,是随着实力的强大而变化的,更是荀彧无法左右的。


    再者从荀彧上表反对曹操文字来看,其言辞柔中带刀,深刻揭露曹操道貌岸然之本质。


    足以让老爹曹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荀彧这么做,无疑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真有为挽回汉室荣誉和维护自己的初衷,做最后一搏的架势!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正是荀彧为人处世恪守之道,他真乃德才兼备之真君子也!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