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二章 知乎?Quora!(求追读)

作者:乌鸦一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有了之前和周新的一番对话,吴世强在踏上回去的航班时,颇有一种“此去关山万里,定不负云起之望”的豪情在心中。


    这种国外资本帮助华国技术扶贫的事情,除了新兴投资,还有哪家投资机构会做?


    这里面最关键的点在于,国外资本即便投资经理是华国人,但是受限于绩效考核和个人利益,他们不可能去投资没有收益或者说收益渺茫的企业。


    但是周新不同,新兴资本背后是周新,周新的战略设计导致,新兴投资是唯一一家愿意去这么做的企业。


    生怕自己收益率太高,要通过投资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基础技术来把收益率拉低的企业,还能有第二家吗?


    即便是后世的国有投资机构们,除非是政策性基金,不然也绝对是以收益为导向。


    因此吴世强在回国之后,利用各种人脉关系,包括家里、自己的同学朋友等等,找了一些做天使投资的人聊天,试图打听他们知不知道有哪些集成电路的企业做的比较好,而且缺钱的。


    虽然他们现在不会投,但是现在属于项目储备阶段。


    “世强,国内的集成电路企业和国外差太远了,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去投资这个领域的企业。


    而且你要知道,集成电路这个领域,主要都是国家在玩,我们这点钱投进去连個水花都打不出来。


    像华虹半导体、华润微电子。长电科技这些都是国企,他们不差钱,你想投资对方都不会接受你的投资。”


    华国在1995年的时候搞了一个909工程,这个项目叫做:“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主要是为了加快华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这里多提一句,华润半导体靠霓虹的NEC公司提供八英寸整厂0.35微米技术转移,在2000年实现了盈利。


    华国在早期一直是国有资本在做集成电路,包括引进国外技术、晶圆厂等等。


    909工程之前是908工程,这个工程当时投资了15亿rmb,1990年的15亿rmb,用于建设华晶电子6英寸的晶圆厂。


    结果就是经费审批花了2年,是否引入AT&T的0.9微米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问题论证花了三年。


    等晶圆厂建成之后,908工程最后的产品与国际同等产品的差距已经拉大了,产品完全没有了竞争力。


    一直到2000年华国才意识到靠国企不行,靠国有资本统一建设搞了二十年,都没有搞出好的结果,然后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集成电路领域。


    现在是1999年,没有政策,产业资本压根玩不转这个领域。


    “数据库?操作系统?


    你们是投资机构还是科研基金?


    操作系统还好点,因为比尔盖茨的缘故,国内还是有搞操作系统的企业,而且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还是有市场的。


    就前不久,冲浪软件不是搞了个XteamLinux出来么,当时我还去看了下,这玩意和Linux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换了一个皮罢了。


    国内一票的企业想靠Linux内核,搞自己的操作系统,成为下一个微软。


    包括前不久华国计算机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机所,联合成立了一家叫中标麒麟的公司,也打算搞个什么麒麟操作系统。


    但是数据库这玩意,那就没有啥公司打算搞了,基本上都是高校还有研究所在弄。


    我们说白了个人用的操作系统,对安全性和数据稳定性要求没那么高,体验体验国产,支持国产也挺好。


    但是数据库这玩意不一样,这都是大型企业在用,他们对数据稳定性要求很高,国产数据库没有生存空间。


    Oracle和IBM的先发优势太大了。”


    “要我说,你们新兴投资背靠周新,周新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鬼才,投资互联网不就完了?


    还是你小子自作主张,老是想些不切实际的。”


    吴世强找自己某个同学,理科研究生,在中科院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去了外资机构当投资经理。


    ......


    作为互联网界的鬼才,周新正在谋划新产品的上线。


    两个月前参加ISSCC的时候,周新加了很多集成电路领域大牛的邮箱。


    这段时间除了工作以外,他大部分精力在看集成电路领域论文上,看到自己认识的名字,就发个邮件过去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混个脸熟。


    在新产品上线后,他第一时间挨个发了真挚的邮件给这些大牛。


    第一封就是给胡正明的。


    “教授,这是我开发的新产品,专注于帮助大家解决学术、生活乃至更多领域的问题,这是一个知识问答社区,诚邀伱的加入。”


    当然周新不仅仅找了集成电路领域的大牛,他还找了比尔盖茨。


    直接问比尔盖茨问题的机会,这多难得。


    比尔盖茨就是这个知识问答社区最大的噱头。


    只是比尔盖茨要留到后面,等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比尔盖茨来引爆这个产品,达到用户数量裂变的目的。


    Robin也收到了邮件,周新邀请他使用问答社区的邮件。


    “知识问答社区?这又是Newman新创造的概念吧。


    我得好好看看这产品有什么新意。”


    Robin的百度在开发中,百度以800万美元的估值,获得了周新260万美元的投资。


    有了这笔投资之后,Robin迅速离职然后开始招兵买马,把他的同学朋友喊上。


    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为了把百度开发出来。


    只有每天白天,Robin才会例行公事地看邮件。


    “Quora?


    而且还需要实名注册吗?”


    Robin在Quora上输入周新邮件发给他的验证码,然后才能进行账号注册。


    并且账号注册需要提供他的真实信息。


    完成注册之后,Robin上传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开始逛整个社区。


    Quora上不是分板块了,它是分主题,包括科技、商业、文化、政治、历史等等。


    每个主题背后有个关注的按钮,Robin把科技、商业、政治、历史这些主题都选上了。


    第一个问题就是:


    “什么是Quora?”


    Robin点进去之后,看到有周新本人头像,ID是Newman Zhou的用户回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