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18章 昌黎县令,梁泰

作者:醉生梦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看着不远处被难民包围,脸上依旧堆满了笑意,忙到满头大汗的中年男子,王平对楚逸说道:“太上皇,这昌黎县令,看起来为人到是不错,不像长安城内那些眼高于顶的家伙。”


    楚逸闻言轻笑了一声,不置可否。


    昌黎县令的举动,在王平这些人的眼里,那就是爱民如子。


    但看在楚逸的眼里,非但不能给他加分,反而还会降低楚逸心中对他的评价。


    身为一县之主,哪怕是昌黎这种偏远小县,这县令也同样是正七品的官爵。


    虽然对比那高官遍地走,氏族不如狗的长安来说,这种小官连芝麻都算不上,但放眼整个大夏的官爵体系,这也算是一个中下级的官员了。


    眼下河北正值为难,这堂堂一县之主却跑来派粥,此举看似有爱心,但实则却是浪费了手中的资源。


    好歹他也是昌黎的一方父母,如果真的有心,那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做更多的事情,这可远比派发出去几碗米粥要强了太多。


    以王平的身份地位,眼界格局,他还不能理解楚逸的思想方式,不过楚逸自己清楚,这个昌黎县令的举动,终究是有些舍本逐末了。


    而就在楚逸抬步打算离去的时候,一名排队的老叟在接到了米粥之后,却直接将他抛洒到了昌黎县令的头上。.qgν.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顿时就让现场一片混乱,而楚逸也因此停下了脚步,好奇观望。


    几名负责治安的兵卒过来,在一片喧哗中将那名老叟给提了出来,一脚踹翻在地。


    “放肆!你个小小刁民,竟敢对梁大人不敬?”


    说完以后,那几名兵卒还不解气,作势便要冲上去对倒地的老叟继续殴打。


    “罢了,小事而已。”


    梁大任接过毛巾随意的擦了几下,满不在乎的说道:“没关系的,本官没事。”


    说完,他看向那名老叟,不解道:“这位老丈,本官可是哪里得罪过你?”


    那老叟虽被踹翻,但神情却十分激愤,他情绪激动的怒骂道:“狗官,你还有脸问?”


    “河北各县的难民聚集点不少,其他地方的县城都按照太上皇的命令,让我们这些难民入城,且给予一定的照料。”


    “虽说那些照料不说多好,但也算是让我们有了一片遮风挡雨之所,而你呢?眼下可是寒冬腊月啊!你就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在外面受冻?”.qgν.


    “你知不知到,每天晚上有多少人被冻死在这里?可你呢?你这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却只会躲在城内享清福。”


    “就算你出来派粥又能如何?还不是做做样子,为你的行为找一块掩羞布?说一千道一万,你就是一个无耻狗官!”


    如果没有老叟的举动,这些难民可能还会因为梁大人的善举而心怀感激。


    可当老叟站出来痛骂以后,其他难民在这段时间内被压抑的恐惧、憋屈、烦躁等等负面情绪也随之爆发了出来,众人顿时就有样学样,指着梁大人怒骂不断。


    眼看现场百姓的情绪越来越激动,隐隐有失去控制的架势,梁大人连忙跳上了用来盛放米粥的桌面,朗声高呼道:“诸位,诸位乡亲,还请冷一些。”


    如果在平时,梁大人这种一方父母官站出来喊话,那无论下方百姓心中是个什么想法,也绝对不敢再继续造次。


    可眼下众人的情绪已经被调动了起来,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


    不过,在场的可不仅仅只有梁大人一人。


    眼见情况有像愈演愈烈的局势发展,现场的兵卒纷纷上前,虽然他们并未抽出腰间兵刃,但那眉间的煞气,终究是震慑住了这些平头百姓。


    而百姓们在停止了咒骂以后,纷纷将目光放在了梁大人的身上,虽为言语,但神色间依旧充满不忿,显然是在等待他给出一个解释。


    不光是这些百姓,就是楚逸,也同样在不远处驻足观望。


    眼见众人都安静了下来,梁大人隐晦的出了一口大气,然后他竟然后退了一步,在桌子上就对着百姓们直接跪了下去。


    这一跪,非常的突然,吓坏了现场众人。


    “他可是堂堂正七品的父母官,竟然对浙西难民下跪!?”看到这一幕,王平失声道。


    “乡亲门,是我梁泰对不住你们,我给你们谢罪了!”


    !。


    就在这时,梁大人开口道:“如今河北发生了什么,相信不用我多说诸位乡亲也都清楚。”


    “而朝廷对此做出的应对方式,我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无法去评价。”


    梁泰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还是大声说道:“生活艰难,难的不光是你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乡亲,我们这些地方县府,也同样不好过啊!”


    “眼下,咱们已经丢了居庸关,而犬戎人大举入侵,已经杀到了距咱们百里之外。”


    “现在全靠朝廷大军还在前线苦苦支撑,否则咱们别说是这一碗米粥,怕是连身家性命都难以保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是应该团结,应该支持朝廷的决定。”


    “的确!太上皇下令,让各地郡县开府放衙,安置难民,可如今昌黎也难啊!”


    “昌黎本就偏远,苦寒,这一座小小的县衙养活城内百姓都难以维基,还需要依靠朝廷的救助,可现在呢?诸位乡亲可以看看,你们迁移过来多少人?”


    “也许大家没数过,不过本官我数过,十五万,整整十五万人啊!”


    “昌黎县内本身才七万人不到,忽然一下子要承担县内原本人口的一倍之多,而且诸位都是难民,身无长物,一应吃穿用度都需要依靠县衙来救济,我昌黎县哪里有这个能力啊?”


    看着那声泪俱下,叫苦连天的昌黎县令梁泰,不少百姓都默默低下了头,本身就是河北的居民,他们又如何不清楚,昌黎穷乡僻壤的小县城,的确是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总是有一些人对此心怀不满。


    就在梁泰话音落地的同时,一名汉子站了出来。


    .bμ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