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5章 土豆的推广

作者:醉生梦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楚逸的训斥下,郑知龙胆寒若惊的跪在地上,恭敬道:“臣叩谢太上皇教诲,臣叮当铭记于心,绝不再犯!”


    看着郑知龙那趴在地上,双腿仍因剧烈疼痛而微微颤抖,却不敢有丝毫动作的狼狈模样,楚逸眉头微蹙,对身旁的宦官说道:“搬一把椅子来。”


    等椅子搬来后,楚逸说道:“行了,起来吧,坐着说话。”


    郑知龙无比的感动,他颤颤巍巍的起身,恭敬道:“臣,叩谢太上皇。”


    说完,这才小心翼翼的将屁股挪到了椅子上,不过也只做了一半,神色无比恭敬的看向楚逸。


    楚逸拾起一旁的奏折,一边看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算算时间,现在应该是第二茬土豆收获的时节了。”


    “目前的数量有多少?收割的准备工作做的如何?”


    郑知龙为人虽是油滑了一些,但在业务能力方面确实卓越。


    见楚逸如此问,郑知龙不假思索的回道:“目前第二茬土豆在有了第一茬成功的经验以后,臣已加大了种植量,并且改进了一些种植上的技术,所以无论是产量、规模,比之前都有极大的提升。”


    “当初在第一茬土豆推广之时,长安附近地区的百姓都已尝到了甜头,所以这第二茬的播种,百姓们也都非常的踊跃,态度远超当初,预计此次可收获十万斤以上的土豆。”


    说到这个,郑知龙来了精神,一扫此前的阴霾,这是他最能拿得出手得政绩,而且他坚信,随着土豆的不断推广,自己得这份政绩也会越来越大,让他受用终身。


    “此次,臣打算将土豆的种植彻底推广到整个关中地区。”


    “只要此次推广能够成功,那么就可以借鉴第一次、第二次的经验以及口碑,辐射到陇西、陇右、北地、乃至巴蜀等区域,到了那个时候,土豆就将彻底成为我大夏百姓在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听到这里,楚逸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些许笑意,他点头道:“做的不错,本皇果然没看错人。”


    郑知龙十分懂事,他连忙将最大的功劳推给了楚逸,抬手道:“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这一切还是因为太上皇的英明神武,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太上皇才是居功至伟,于我大夏百姓有着难以磨灭的恩德。”


    “行了!少扯那些虚的,本皇不至于同你抢功劳。”楚逸摆了摆手,说道。


    “眼下,这第二茬土豆你打算如何利用?”


    郑知龙回道:“目前咱们朝廷种植的土豆,多半都当做福利发放给了各级官员,余下的则是留作研究。”


    “早些时候,治粟内史府的百里大人曾提出,由治粟内史府出面收购这部分土豆,不过这件事臣不敢擅自做主,正打算上报太上皇。”


    楚逸略作沉吟,问道:“百里奕可曾说,他为何要收购这些土豆吗?”


    郑知龙苦笑道:“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所致。”


    “这批土豆大部分还是属于咱们朝廷自行耕种的,仅有不足半数为百姓所种。”


    “所以,如果治粟内史府来收购,价格必然会十分的低廉,按照百里大人的意思,他似乎是打算将这些土豆抵做俸禄,发放给各级官员。”


    俸禄不够,拿土豆凑?


    楚逸算是彻底服了百里奕的脑洞,还有那他抠逼搜搜的劲头。


    “国库目前确实空虚,但也不用在这点银子上浪费心思。”


    “这件事,你去找城内的糜家沟通,借助糜家的渠道,将土豆推广到市面上来销售。”


    “具体如何销售,定价几何,向那些地区销售,这些你们都自行决定。”


    “本皇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借助这次的销售,用市场来检验一下,看看百姓们对土豆的反应。”


    “有了此前的口碑,百姓们应该不会太过抗拒,只要它的价格足够低廉,总会有人去尝试,而有了第一批人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本皇相信,凭土豆自身的品质、功用,足以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接受它!”


    听完楚逸的安排,郑知龙连忙躬身道:“太上皇圣明,臣这就去办。”


    “至于百里大人那边……”略作犹豫,郑知龙问道:“臣就回绝了?”


    “回吧。”楚逸摆了摆手。


    而就当郑知龙艰难起身,打算告辞离去的时候,翻阅奏折的楚逸却忽然又将他叫住。


    “你来看看这个。”


    将手中的奏折让宦官转呈给郑知龙,楚逸说道。


    郑知龙恭敬的以双手接过,小心的查看起来。


    “太上皇,您喝茶。”一旁的赵月娥找到机会,连忙为楚逸端来了早已晾好的清茶。


    楚逸接过清茶,抿了一口,当他再抬头的时候发现,郑知龙已经看完了那卷奏折,正眉头紧锁。


    “太上皇,这位小百里大人还是经验不足,略显稚嫩了一些。”


    “他处理问题的手段太过激烈,这才引起了反弹,以至于被其他大臣上述弹劾,这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份奏折,是御史台呈上来的。


    而里面所说的内容,正是描述百里玄策在御史台上任之后,种种不公不法的行为。


    说的直白一些,完全就是在打小报告,不过用词非常的激烈,恨不能让楚逸立刻将这倒霉孩子下旨查办。


    见郑知龙如此说,楚逸不置可否的问道:“你这小百里大人,是几个意思?”


    郑知龙连忙解释道:“百里奕大人与百里玄策大人乃叔侄,两人都是百里大人,为了区分他们,所以朝中官员皆将对百里奕大人称为百里大人,而对百里玄策大人称为小百里大人。”


    这一番话极为绕口,不过楚逸还是听明白了。


    他点了点头,问道:“百里玄策在御史台,而眼下,告他的也是御史台其他御史。”


    “你认为,百里玄策是否当真有什么不妥之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