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8章 这海的对面便是高句丽

作者:醉生梦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看着一脸委屈的郑知龙,楚逸被气笑了。


    这胖子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思想到是挺超前,竟然还有后世富人重税穷人轻税的理念。


    不过,这个道理说的简单,想要实行却是难上加难。


    富人手中掌握着远超普通百姓的资源,且财富就是他们的根本,岂容你随意染指。


    动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说的就是这些为富不仁的家伙。


    反而是那些穷人,因为本身就穷,哪怕是增加了一点,也绝非他们所能承受,更是哭天喊地。


    “蓬莱县内的富户,就任由你这么宰割不做反抗?”楚逸好奇询问。


    郑知龙舔脸一笑,连忙道:“下臣家中每次都是一地个缴税,且缴纳的最多,他们即便心有不满,也只能无奈接受。”


    “下臣自从做上这蓬莱令以后,也没有任何的把柄给他们抓,除了苛捐杂税,他们就是想揪下臣的小辫子都没处去揪。”


    “况且,下臣将这些收缴上来的钱财全部用于蓬莱发展,加固海防,那些拥有海田的富户本就是最大受益者,若把下臣给斗下去,换个人上来,他们税缴的是少了,但其他例如孝敬的支出却会大幅度增加。”


    “海防若是丢了,也会影响渔业的发展,生意同样便少,利润降低。”


    “这笔账,是个生意人都会算。”


    “最重要的,是下臣一直都拿捏着分寸,从来没让他们光出血而不得收益。”


    “例如今年,下臣让他们缴纳了一千两税银,明年就一定会想办法让他们赚个一千一百两,如此一来,怎么算他们都有一些结余,所以这么多年一直都相安无事。”


    楚逸听完,眼底的笑意越发浓郁。


    刚刚对郑知龙降低的那几分评价,再次涨了回来。


    只从他的说辞来看,倘若郑知龙的话语中没有水分,那他就不光是一个在管理上的人才,更是一个大才!


    “本皇大概知道了。”


    楚逸点了点头,表示已大致知晓。


    不过最终要如何处置,他当然也不能仅听这郑知龙的一面之词。


    “赵瑾。”


    楚逸喊了一声,在门口候命的赵瑾连忙上前:“老奴在。”


    “你带郑知龙下去,按照他所言的那些,去蓬莱县各地彻查。”


    “若所言属实,便将他人带回来,若有不实……”楚逸淡漠的看了郑知龙一眼,沉声道:“按欺君罪论处。”


    欺君之罪,可诛九族!


    楚逸虽不是皇帝,但他是太上皇,平素也可以本皇自称,便是出行依仗,亦皆按照帝王规格。


    以他的身份,定此罪没有任何人能跳出来说个不是。


    赵瑾恭恭敬敬的领命,带着郑知龙离去。


    走的时候,郑知龙到是显得颇有底气,大有你尽管去查,查出问题来脑袋给你的架势。


    “这人,当真是没有半点城府啊。”看着郑知龙远去的背影,霍璃摇了摇头,轻叹道。


    喜怒皆露于形,不内检、不深沉,不凭脸色就能让人把他看透,这种人,还真就不适合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生存。


    “有的人,不能只看表象,没准他就是大智若愚呢?”


    楚逸反而是给他说了一句好话。


    说完,楚逸也跟着叹息了一声:“说到底,还是无人可用啊!”


    楚逸这话,明面上是说郑知龙,但实则却是说给一旁的淳于越。


    淳于先生轻声一笑,假装没听懂,对楚逸说道:“今已至晌午,太上皇舟车劳顿,不若随老夫去后院的观潮岩看看景色,然后再用点粗茶淡饭?”


    楚逸点头:“固所愿也。”


    随着淳于先生的引领,楚逸与霍璃来到了观潮居后院的观潮岩。


    这观潮居背朝大海,孤悬于一处崖峰之上,站在观潮岩上,便能感受到下方的波涛汹涌。


    闭上双眼,感受着腥咸的海风,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触击,竟别有一番风味。


    仅是略作感受,楚逸便觉心中郁气消散,转首对一旁的淳于先生问道:“先生可知,你我所站方向,海的对面是何地?”


    淳于先生信手沾来的答道:“若海图无措,自是高句丽。”


    楚逸点了点头。


    蓬莱所处的渤海海峡对面,正是高句丽半岛,这一点后世学过一些地理的人都知道,但在这个时代,淳于先生能够脱口而出,足见其学识渊博。


    “不错,那里正是高句丽。”


    “而此刻,我大夏数万儿郎,就在那大海的对面,为我大夏而战!”


    淳于先生闻言皱眉:“为大夏而战?若老夫没记错,这一战,当是为高句丽而战吧?”


    “虽说太上皇您此举,乃是为了振奋我大夏军威,提升军中士气,但在老夫看来,提升士气的办法有很多,没必要让我大夏儿郎血染他乡。”


    只此一句,便能证明,淳于先生与楚逸之间的理念有冲突。


    对此,楚逸仅仅只是淡淡的轻笑了一声,并不苛责。


    历史有局限性,这是无法回避的,哪怕淳于越通贯古今,也无法逃脱这个局限性。


    所以,楚逸再次开口说道:“先生可以设想一下。”


    “高句丽本与我大夏接壤,若此处被东瀛所得,那今后当又如何?”


    “先生需知,东瀛与犬戎、匈奴等蛮夷大有不同。”


    “我大夏虽称其为倭寇,只能在海岸线一代肆虐,但他们本身却与我大夏无异,皆为农耕民族。”


    “而对一个农耕民族来说,土地,才是根本!”


    “东瀛肆虐我海岸线数百载,为何又偏偏在这个时候倾尽全国之力来进攻高句丽?”


    “也许,很多人会说,他们不过是凑巧在这个时候,拥有了出兵高句丽的实力。”


    “但在本皇看来……”说道这里,楚逸的目光越发深邃:“不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