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2章 字写得太烂

作者:情绪的面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92章字写得太烂


    “海外贸易?”


    “稳固政治?”


    “消除内患?”


    刘三吾通篇阅读下来,对于文章中那些自己看不懂的生涩词汇有了理解。


    不由得大呼痛快。


    朱烨的策论之中,虽然通篇很多字眼,刘三吾都云里雾里,但是仔细看了后面的解释之后,也顿时了然了朱烨的想法。


    条条分明,将开放海禁的弊端和优势都罗列了出来。


    就连刘三吾都不得不赞叹这篇策论的优秀可取。


    被刘三吾的赞叹吸引了注意,此时翰林院之中的审批学士都围了上来。


    “刘大人这是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策论,竟然让大人这般忘形。”


    众人走到刘三吾的身边,凑着一起看了起来。


    “朱烨?


    可是那个宴会上一鸣惊人的才子?”


    几人看到试卷上的注名,不由开口问道。


    见刘三吾点头,大家才细细看去。


    “文笔确实不错,但是实用价值不高。


    海禁岂是说解封就解封的。”


    “哪怕是优势再多,也不能忘记开放海禁带来的缺点。”


    “你们难道都忘了当初胡惟庸那个逆贼是怎么利用海陆私通倭寇的?”


    “胡惟庸的死状,我可是历历在目。”


    “若是真的重用此等言论,岂不是重蹈覆辙。”


    “此人擅自揣测圣心,实在不可重用。”


    方孝孺不敢苟同的说道,实在不能理解这种策论,怎么会让刘三吾夸赞。


    “你怎么就知道当今圣上没有开放海禁的意思?”


    “若是圣上无心,又怎会将此话题当做试题,考验学子策论!”


    刘三吾不服气的说道。


    身后几人还跟着频频点头,明显是赞同刘三吾的话。


    “当今圣上不可能开放海禁的,就算是将此命题当做考验,也不过是要让莘莘学子自己体会到海禁的重要性。”


    “并没有解禁之意。”


    方孝孺不甘示弱的回答道,身边也有人附和称是。


    “这策论之中不是写到了防备弊端之法。”


    “只要循序渐进,可也以刺激贸易往来。”


    “在不动摇根基的基础上,只是瓷器,布帛,茶叶的出售,也无伤大雅,还能


    为大明创造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是国之大事,怎么就不能参考解禁了。”


    刘三吾反驳道。


    方孝孺见状,仍是不赞同刘三吾的说法,据理力争之下,两人一时分不出谁胜谁输,都不能说服对方。


    一时间整个国子监之中,全是两人的辩论之声。


    朱元璋在奉天殿之中便听到蒋瓛告知说翰林院里吵起来了。


    不疑有他,朱元璋立马站起身来,就朝着翰林院而去。


    他心中隐约有些预测,这争论的话题很可能就是他那个大孙儿的策论引发的。


    毕竟朱烨那匪夷所思的先进想法,不是谁都可以接受理解的。


    匆忙赶到翰林院,还没进门,便听见里面争论不休的声音。


    “咳咳。”


    朱元璋在门口猛咳了一声。


    闻声的众人看到皇上站到大门口,立马纷纷跪了下来:“参见皇上。”


    “何事竟然让你们这般面红耳赤,争论不休。”


    朱元璋面上波澜不惊,径直走到院中,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皇上,您看看这篇策论。”


    刘三吾上前,将手中的策论递给朱元璋。


    知道这策论是朱烨的,朱元璋定然会倾向自己的亲孙子。


    刘三吾没好气的瞪了方孝孺一眼,心中暗道:“等着便是,一会皇上就得让你好看。”


    朱元璋接过刘三吾递来的策论,先是皱眉。


    这狗趴一般的字迹,一看就知道是自己那个孙儿的笔迹。


    也就只有朱烨能写出这么难看的字体来。


    不过随着朱元璋深入的阅读其中的内容,脸上的喜色越来越甚。


    这臭小子,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人大为震撼。


    就连朱元璋自己,对开放海禁这件事情也只是心血来潮有个念头罢了。


    却没想到朱烨竟然可以如此体系的将开放海禁的利弊清楚明了的规划出来。


    就连朱元璋都不得不佩服朱烨确实有大才。


    许多事情,放在他这个帝王的身上,都未必有朱烨看得这般细致遥远。


    朱元璋确实是有了开放海禁的想法。


    但是他知道,这不仅是涉及了他自身的利益,更是牵扯到了整个大明的安稳。


    所以


    他不敢轻举妄动。


    原本只是想借用这个话题为朱烨制造声势。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朱烨的想法竟然这般的成熟。


    以至于看着朱烨的策论,朱元璋竟然控制不住的心动了。


    他开始思虑朱烨的这番策论,实用性到底有几成可行。


    看到朱元璋显而易见的脸色。


    众人心知怕是真的像是刘三吾所说的那般,皇上真的动了开解海禁的念头。


    方孝孺更是心如死灰。


    他没想到朱元璋在经历了胡惟庸之事之后,竟然还不吸取教训,竟然动起了开放海禁的念头。


    可是身为臣子,他又不能开口劝阻,他不能呀。


    “皇上,此人文采精绝,思路奇特,实乃大才,可善用也。”


    有人见风使舵,看朱元璋脸色善然,恭维的说道。


    毕竟朱烨被朱元璋青睐这个件事情,众所周知。


    那些会看眼色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等讨好朱元璋欢心的机会。


    没有理会,朱元璋将手中的试卷慢慢的折叠了起来。


    虽然他对朱烨的策论动了心,但是开放海禁之事不是一时可以决定的。


    朝廷之中反对开放海禁的人,不只是方孝孺自己。


    涉及到其中利益而反对的人,大有人在。


    这件事情,他还需要细细规划,徐徐图之。


    他来翰林院,可不是为了来帮朱烨说话的。


    朱烨的才是大才,策论写的也很是惊艳,但是……


    翰林院这帮老学究知道朱烨这个人便是,没打算真的让他们把朱烨捧上高位。


    毕竟哪有皇孙入朝为官的。


    那可是他孙子,他可舍不得让朱烨从底层往上爬。


    他孙子是要做大事的人。


    再说了,要真是让朱烨成绩突出得了前三甲,等到殿试的时候在,自己如何收场。


    难道真要等到朱烨上前领赏的时候,爷孙俩脸对脸,自己冲着朱烨说上一句:“嘿,我是你爷爷!”


    朱元璋冷哼一声:“才是大才,人也是人才,但是吧……”


    朱元璋抬眸打量了下各怀鬼胎的众人,这才缓缓说道:“字写得太丑,成绩作废。”


    说罢,朱元璋将朱烨的策论塞进袖口,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