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42章 眼花缭乱的变动

作者:旖旎小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词怎么说呢?”廉明宇略作斟酌,终定义为“诋毁”二字。


    诋毁可是个贬义词,表明吴淑云在与组织部门谈话时,占用大篇幅说了很多毕太彰的不是之处。


    这点,和厉元朗态度截然相反。


    果然是一次大考。


    考验的不仅仅众人对毕太彰的态度问题,还剖析人性的最深处。


    好在厉元朗如实赘述,没有针对毕太彰的不当言论。


    正如他之前所说那样,目前态势下,宁平省需要毕太彰留下,全省上下也需要有他坐镇。


    这是厉元朗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上考量,绝没有掺杂一星半点的个人感情。


    纵使沈放不提醒,厉元朗也会遵循初衷。


    在和廉明宇通话结束不到十天,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迅速展开。


    担任碧之省委书记两年多的王占宏,北上京城,出任京城市委书记。


    这个位置,还要兼任卫戍区党委第一书记,足以看出其重要性。


    最为关键的是,不出意外的话,王占宏下一站肯定会进入最高决策机构。


    也就是说,在王铭宏退下后,王家很有可能再次出现一位高端人物。


    不止这个,李观华和魏勋双双成为部队委员,李观华直接调入京城,进入部队委员会。


    那可是部队方面的决策机关,受于水华直接管理。


    厉元朗知道,李观华、魏勋乃是岳父看中的人。


    尤其魏勋,作为南面军区司令,宁平省出现的武器埋藏事件,厉元朗还为他捏了一把汗。


    私下里通话时候,专门做了提醒。


    终究结果不错,没受到影响不说,还提了级别身份。


    至于其他岗位,有些难以置信,有些顺理成章。


    这一层级调动结束没多久,各省部正职也开始了密集调整。


    吴淑云调离宁平省,远赴京城。


    职位和廉明宇所言相同,提前退居二线。


    而廉明宇也离开泯中,到京城团委担任第一书记。


    四十三岁的他,出任这一职务正当合适。


    只要历练几年,加之他有主政省府的履历,下一步外放,肯定会担任一省书记。


    还有一个令人意外的调整。


    东河省委书记蒋兆俊,此番离开东河,远赴碧之省,接替王占宏出任碧之省委书记。


    由于碧之省经济发达,历任书记都会入局。


    想来不久的将来,蒋兆俊定会挂上局委头衔。


    蒋兆俊可是王铭宏在东河看中的部下,脑门上早就镌刻王家标签。


    东河省长龚玉尚顺势接替蒋兆俊,成为新任省委书记。


    王铭宏在东河的两员干将,全都获得提升。


    可以这样说,王家在此次调整中,收获颇丰。


    然而,廖士雍担任宁平省委副书记的消息一经发布,还是惊掉很多人的下巴。


    廖士雍何许人也?


    原京城组织部组织局局长,就是那位长了一双笑眼,负责和厉元朗谈话的廖局长。


    廖士雍原来是副部级,组织部门出来的干部外放,大多提级使用,以彰显组织部门的重要性。


    别看廖士雍的任免决定中,只是提及他出任宁平省委副书记,可他却排在厉元朗之上。


    摆明廖士雍是接替吴淑云,主持省政府工作的宁平省二号人物。


    接下来,又是一系列省部副职人事变动。


    宁平省是厉元朗最为关注的地方。


    邢敏飞如愿以偿,出任宁平省委常委、吕岳市委书记。


    新任省委秘书长赵国范,是从外地调来。


    查看他的履历就会发现,赵国范和毕太彰十多年前,曾有过工作交集。


    毕太彰担任县长时,赵国范是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别看只有短短一句话,却蕴含丰富信息。


    足以猜测出,赵国范极有可能是毕太彰要过来的。


    这样一看,毕太彰人脉资源并不差,不仅躲过信任危机,还能调来老部下,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这就奇怪了,先前他一副颓废相都是演的?


    厉元朗仔细分析,觉得半真半假的可能性最大。


    当时情况下,的确对毕太彰十分不利。


    要是他一副不以为然的做派,势必刺激上面,不演点苦情戏,实在说不过去。


    估计就是他的苦情戏,加上有人背后说了话,才会让他保住现有位置,还给自己争取到一个得力帮手的名额。


    说完宁平省,厉元朗曾经工作过的安江省,也有大变动。


    别的不提,他的老部下、老朋友张全龙,担任德平市委书记仅一年,这次也出现在名单中。


    即将出任安江省委常委、省会海新市委书记。


    从正厅到副省,张全龙这一步迈得有点大。


    和厉元朗一个级别了。


    消息传来,张全龙第一时间给厉元朗打去电话。


    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没有厉元朗帮助,张全龙这一步根本难以跨越。


    其实算起来,厉元朗一路走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少,可真正到达副省级的,只有张全龙一个人。


    其他人,要么资历不够,要么能力不足以胜任。


    有一个人,倒是可以考虑,那就是金胜。


    她人也不错,各方面条件都够。


    厉元朗也想过帮这位老学长一把,可在与金胜打交道时,厉元朗明显发现,金胜心里始终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最早在甘平县的时候,无论厉元朗担任县政府办主任,还是水明乡党委书记、乡长,再到后来的副县长,金胜都高他一头。


    现如今,厉元朗成为副省级大员,金胜还是市委书记,厉元朗的风头明显盖过他。


    金胜难免心里不舒服,有时和厉元朗通话中,或多或少让人感觉得到。


    厉元朗不是不帮,实在是金胜不肯抹下面子找他。


    不找,厉元朗怎能知道金胜心里打算?


    这点,张全龙就好很多。


    反正他与厉元朗不存在这种情况,在他心目中,厉元朗就是他的老领导、老上级。


    向厉元朗表示感谢的不止有张全龙一个人。


    邢敏飞也在其中。


    在与厉元朗把酒言欢之时,邢敏飞借着酒劲发起牢骚。


    认为厉元朗没有得到晋升,不公平。


    “敏飞,不要这样说,上面自然有上面的考虑,不是你我能够想得到,看得远的。”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邢敏飞和张全龙在这次人事大调整当中,双双得偿所愿,厉元朗还能要求什么。


    何况,廉明宇都要退而求其次,厉元朗要是上一个台阶,就显得吃相太难看。


    万事都讲究个平衡。


    这些话,只有他和妻子通话时才能说。


    白晴问厉元朗:“你身边的人都提了,你自己却原地未动,是不是想不通?”


    厉元朗平静说道:“没什么想不通的,我资历尚浅,才来宁平一年,时机不到,我还需要继续沉淀。”


    “老公,你果然比以前成熟不少,看问题也有很大提升。这么说吧,你现在若是提到正省,那么很有可能止步于此。”


    “反之,继续在你的省委副书记任上工作,能够让人看出你的大度和胸怀,这可比当省长强百倍。”


    “上次组织部去宁平谈话,你的表现能达九十分,最大优点在于,你实话实说,没有对你们毕书记落井下石,博得上面好感。”


    厉元朗表态道:“的确是这样,吴淑云不就是个明显例子吗。”


    白晴继续说:“该给的,人家都给了,我们不能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我们要知足。”


    “老公,你在宁平工作一年,表现不错,做出重大贡献,我们知道,别人也知道。好饭不怕晚,好事不怕慢,做你该做的事,总有你出头之日的这一天。”


    他们又谈到岳父情况,一晃,他去海州疗养有些日子。


    吹着海风,享受热带气候,对岳父身体恢复有明显帮助。


    只是停了药物,岳父的小脑萎缩症状又反复出现。


    白晴上一次去看他,岳父还是不认人。


    岳父的健康,已经成为夫妻二人的心头病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