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39章

作者:云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石像生肚子里藏了宝贝?


    “不对啊。”


    “怎么声音不对劲儿?这明明是一整块儿石头雕出来的,那东西是怎么藏进去的?真奇了怪了。”


    前后左右,仔仔细细看了个遍,当我蹲下朝上看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只见,在石像生屁|股下方,很隐秘的位置有个窟窿,这里可能以前是用木头塞着,时间太久导致原来的木头风化烂了。


    窟窿不大,三指宽,大概鸡蛋那么大。


    我手指伸进去,扣了两下,突然摸到个冰冰凉的硬物。


    我来回调整了好几次角度,才将东西拿出来。


    这是个青铜方盒,上下盖的严丝合缝,其表面攒刻了大量莲花图案,因为含锡量高,整体颜色泛白,表面长了一层薄绿锈。


    我小心打开子,赫然看到一块方方正正的朱砂木牌。


    时隔千年,木牌上残留的朱砂依然像鸡血一样红,两排刀刻文字清晰可见。


    我皱眉尝试默读了两遍,发现怎么都读不通顺。


    “有毕字、钱字,、各种繁体记重数字等。”


    看了一会儿,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


    怪不得读不顺!原来这是件刻在木牌上的阎王告地书!这东西行里有个说法是给“鬼”看的,活人不能看,所以书写顺序全部打乱了。


    我研究一番,发现这几行字正确读法应该是这样的。


    “下用足钱,九万六千八百五十一贯,从农夫胡望处购得永业田一顷整,用于敛骨边关战死者三千三百三,于显庆六五四年铸冢修坟,特留此据,告知阎王,毕了。”


    过去“毕了”的意思就是完毕。


    眼下透露出不少有用信息。


    首先,这个墓的年代是唐代晚期显庆年间,准确点说就是公元654年,这和我之前推断的相差无几。


    不只那一座古墓,银川暖泉一带绝对有尚未发现,并且规模不小的墓葬群。


    从地理位置上看,那一带当年离鲜卑人和突厥人生活区不远,双方应该是爆发了战乱,死了几千人,事后,某个当官儿的从一个叫胡望的本地农民手里买下了这片土地,用于修坟造陵,收敛战死者尸骨。


    这种集中埋葬方式就好比宋代的那种“漏泽园”,不同之处在于,漏泽园里头埋的都是平头百姓,而这种集中埋的都是将士,所以它一定会出兵器,盔甲,弓箭,令牌,这类东西。


    以野路子四人组挖的这个墓为基本中心点,向周围辐射,当年这个墓葬群面积该有多大?


    因为它文书上明确写了,购得土地一顷,我手蘸吐沫在地上写写画画,很快就算出来了。


    我们现代用的是公顷,一公顷约等于100公亩,即1万平米。


    古代用的“顷”,一顷约等于50市亩,就是60平方丈,在换成米数就是680多米。


    也就是说,暖泉一带古墓群面积大概是700米左右,这个面积不可谓不大啊。


    隔天上午我提着包,再次来到了位于暖泉的案发现场。


    想起昨晚惊心动魄的那一幕,我不由感叹李非是真狠,他杀那几个人就跟杀几只猪一样,当时就算给我一把枪,我也做不到他那样,我到现在都没杀过一个人。


    夏风出来,望着周围一望无际的荒凉景象,我走到了盗洞那里。


    这里位置偏僻,路过的人和车都很少,在往北走几十里就到沙漠了。


    见四周与人,我麻溜接起洛阳铲,以盗洞为中心向四周下探坑。


    野路子四人组下过的墓我不用下去看都知道,里头肯定干干净净,他们什么都拿光。他们这把洛阳铲从手感,分量,锋利度,各方面来说都远远比不上我的洛阳铲,反正凑活着用。


    我一口气在周围打了九个深达八米的探坑,从第七个探坑开始,有东西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