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4 章

作者:故国有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和氏璧固然是奇珍,但始皇帝予其的政治意义同样无可辩驳。


    于始皇帝话音落下的那瞬间,李世民目光之中有片刻的怔忪,继而握了长孙皇后的手笑道:


    “说起来自始皇帝之后,除了妄图恢复分封的项羽以外,后世之君主、帝王,又有哪个不想受命于天,天下一统?”


    “我辈之所走,恰是行在其走过的路上。”


    “不过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勿重蹈其覆辙而已。”


    于是长孙皇后亦笑,回握了李世民的手道:


    “二哥于我心中,便是举世无双,光耀千古。”


    【立郡县,一货币、度量衡】


    天音再度落下,于接下来的画面与场景中之所展示,是始皇帝废分封,改行郡县之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统一货币、度量衡姑且不去说,单纯就废分封、改行郡县制这一项,于朝堂之中并不是不曾有过争论的。


    于是接下来那些有缘者们便看到周遭画面与场景变幻,似是身处在朝堂之中,以丞相王绾为首的诸位大臣们纷纷请求始皇帝将所有的儿子分封出去,恰如同周王朝的分封制一般,巩固天下。


    玄衣高冠的帝王对此不置可否,眉眼垂下,投下浅淡的影。


    渊深莫测,威仪甚重。


    于是王绾等心中亦不由得有些惴惴。


    然后便有人出列,对着帝王俯首,而后力排众议表示周朝之所以灭亡,便是因为随着时日推进而分封出去的诸侯之间血缘关系疏远。既然如此,倒不如设分封制,以保证国家之稳定。


    李斯。


    那一瞬间,无数人心中闪过这么一个人名,面色间俱是一派复杂。但毫无疑问,此时的李斯对始皇帝无疑是忠贞且忠诚的,双目之中好似蕴含着灼灼的火,似是可以破开所有,照亮一切。


    纵使孤军奋战,于此朝堂之中,只有他一人之主张废分封设郡县,亦全然无有任何的畏惧。


    但李斯却又并不是在孤军奋战,因为他之所侍奉的君王同他有着共同的目标理想以及野望。


    又或者说,始皇帝之所看到的要远比这世间的任何人都更加的长远,恰如同那高悬于天际的皓月与星辰,散发着光辉,吸引着所有人不自觉地追逐与靠拢,为着其目标与意志而努力。


    始皇帝死而地分,但若是始皇帝不死......


    “所以好好的人,怎么后来就面目全非了呢?”


    因为得圆镜提醒,所以提前做掉了赵光义的赵匡胤摇头,继而望向李斯的身影长叹,目光中似是露出几分追忆。


    “光义啊光义,你我兄弟之间,又何至于此?”


    事实上始皇帝与李斯之间本应当是一段再是君臣相得不过的佳话。


    随着帝王的认可,所有的一切开始有条不紊的推进下来。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而这在后面随着土地的扩大,又增加至四十六郡。


    只不过——


    “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又愿意搞那郡国并行之制呢?”


    刘邦摇头,却是如此言道。继而洒然而笑,颇有些得意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乃翁以布衣之身,打下这么大的家业就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叫后辈子孙头痛去!”


    “我可不是始皇帝,非要想把所有的事都一个人给干了,为后世传之万全。”


    “再者,乃翁强干弱枝的大策略已经定下,后世子孙若是聪明,自当知晓如何去做方是最佳。”


    从刘邦剪除异性王到汉景帝七国之乱,最后到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西汉王朝用了五代皇帝才彻底的将始皇帝之所构想的郡县制完成。以凡人之身,行非凡之事,祖龙虽死魂犹在,一直在影响着后世人。


    【车同轨,书同文字】


    文字之统一如何?不统一又如何?


    伴随着天音落下,好似有渺渺沙尘于眼下扬起,于下一瞬间,置身在一处陌生的国度。


    虽然肤色、发色等各不相同,但所有人都说着同样的语言,使用着同样的文字,显得是如此和谐且融洽。


    然后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准备建一座城,建一座塔。


    一座辉煌灿烂的城,一座通往天际的塔。


    所有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显得是如此井然有序。


    城很快建立起来,塔亦很快建立起来,甚至开始向着天际蔓延,将要到达神明的国度。


    于是神明为之震怒、惶恐,而后降下惩罚,扰乱人类之间的文字和语言。


    于是人类之间再不能和谐的沟通与交流,建造塔与城的事再不能进行下去,不得不各散东西。


    画面与场景再度回到华夏大地之上。


    周共主天下八百载。


    孔子著春秋,战国分七雄。


    各国之间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不同,在始皇帝和他的帝国出现之前,这片土地上的人绝大多数已经习惯了这种分裂的局面。


    如果秦国用一百年的时间统一六国,慢慢将其消化,那么大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整合。


    但始皇帝统一六国仅仅只用了十多年。


    于是一个问题被摆放在了台面之上。


    如何更好的在已征服的国土和势力范围之内展开交流,推行政令?


    始皇帝决定推进文字统一工作。


    丞相李斯奉命,总揽文字改制一事。


    中车府令赵高、御史程邈等副之。


    其中,程邈本为小官,因罪入狱。在狱中整理隶书3000字上奏,为始皇帝所赏识,将其释放,升为御史。


    伴随着始皇帝《书同文诏》颁行天下,小篆和隶书双轨并行的改制确立。


    即小篆为本,隶书为辅。


    小篆为公文,书文,契约文,便于确认。


    隶书为辅,在快捷便事。


    能够熟练使用标准文字作为有效交流方式,主要执行国家政法军国大事部署的专职群体,官和吏由此而诞生。


    因为文字统一,所以政令能够通达,偌大的国家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但——


    做为大宋雪乡考察团正团长的徽宗皇帝看着虚空中生出的诸多种种小篆、隶书文字,却是颇为遗憾的摇头道:


    “此诸多种种字迹有形而无神,不妥,不妥。”


    啊这,瘦金体倒是有形有神,就是创造者不怎么当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