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32章 腰机

作者:妖道本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余闽知道在应天,已经有人开始在修水泥房子了。


    如果整个衡阳都可以修上水泥房子,那他这个知府,简直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往后他死了,都能记入当地志的那种。


    楚泽一挑眉,道:“当然可以。”


    正好这里百废待兴。


    他们想要修水泥房子,甚至都不需要多费力气去推倒旧屋。


    余闽顿时眉开眼笑。


    “多谢王爷!”他朝着楚泽深深地作了个揖。


    楚泽灵活闪到一旁。


    “哎,别谢咱,咱就是听皇上的命令,过来协助衡阳重建的,你要谢就谢皇上。”这样的功劳,楚泽可不敢揽。


    他身上的功劳已经够多了。


    如今这个王爷的名头他都顶得格外难受。


    要再点几个美名,那就不是夸奖了,那得是雷。


    谁没事喜欢往脑袋上放几颗雷啊。


    楚泽拒绝得格外干脆。


    余闽也不蠢,听到楚泽这么说,也大略猜到原因了。


    他立刻改口:“王爷说得对,咱应该感谢皇上的圣明。”


    这人上道。


    楚泽乐得眉开眼笑。


    他伸手拍拍余闽的肩膀,道:“不愧是余大人。”


    “王爷过奖。王爷,咱还是进去看看里面吧,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或改善的。”


    余闽将楚泽请到厂棚里。


    此时还未开工,厂棚里空无一人。


    一路走过去,连脚步都有回声。


    楚泽微拧眉,嫌弃了一瞬,依旧往里走。


    其实这里需要看的东西并不多。


    夏布的制作工法古已有之,而且直到现代,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非要让他提出点改变,他也提不出来。


    走这一遭,不过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欠缺的。


    没走多久,竟然还真让楚泽看看出了些许问题。


    这些问题就出在面前的这些织布机上。


    织布机在古代是很常见的。


    不少人家都有。


    但出现在这里就不怎么合时宜。


    “腰机呢?怎么用上织布机了?你们难道不知道,织夏布,最好的机器是腰机吗?”楚泽不解地看向余闽。


    余闽疑惑地望向师爷。


    师爷:“……什么是腰机?”


    歌姬他到是知道。


    余闽也转头看向楚泽。


    迎着两双充满未知欲的眼睛,楚泽:“……你们、不知道腰机吗?”


    这个东西不是很盛行吗?


    后世的宋应星还在《天工开物》里夸过这个呢。


    结果他们竟然不知道?


    哦对,楚泽想起来了。


    说起《天工开物》,楚泽就想到了里面的一句话是“惜今传之犹未广也。”


    宋应星生活在明末清初。


    那个时候腰机都未曾得到广泛运用,现在更不必说了。


    不过腰机早已产生。


    现在应当也是有的。


    只是如宋应星所言,流传得并不广罢了。


    那他就不用多此一举,再绘图让人现造了。


    “这样,余大人,你立刻派人前去赣西的万载,咱记得那里的夏布以前就很有名,那里应当有腰机,你让人采购一些来,再请位几会有使用腰机织布的师傅,让他们教授怎么使用腰机。”


    楚泽话音落下,师爷便不满道:“王爷,有这个必要吗?”


    余闽也觉得没必要。


    “这些织布机也可以织,何必非得折腾这么一回呢。”最主要的是,这么折腾一圈,又得费不少钱。


    可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


    能省则省。


    每多花一分,都让余闽心疼。


    楚泽一眼就将两人心思尽收眼底。


    他无语地看了两人一眼,道:“想要制作出来的东西好,前期的投资就必不可少。再说了的不说,单就葛、苎者,惟有此机法可以让布帛更加整齐坚泽。要不然,你当咱吃饭了撑得,非得让你跑这么一遭?”


    既然要做,自然是要做到最好。


    搞个半桶水晃荡,那算怎么回事?


    楚泽自己都嫌弃。


    他将话说到这个层面,余闽也不好再说什么。


    而且人家还是为了他们的事。


    那余闽更不好反对了。


    他当下吩咐师爷,让他赶紧派人去办。


    腰机未至。


    前面的流程却可以开始了。


    想要织出夏布,得先将原料苎麻晒干,再手工剥成细丝。


    将细丝绑接成较长的麻纱。


    接好之后,可以上色了。


    那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不上色,直接过扣。


    过完扣的下一个流程便是上浆。


    上完浆再晒干。


    最后一步才是织布。


    等到前面的流程完成,腰机也就到了。


    近千人一起工作,夏布源源不断地被织出来。


    余闽将织好的夏布交给左崇,让他代为售卖,并买回粮食来。


    为了拿到皇商的名头,左崇也是卖了老力了。


    这些日子,他为衡阳卖的东西,他连半点提成都没有抽。


    给多少东西,就卖多少钱,卖多少钱,他就换回多少粮食来。


    自己白跑。


    还得付工资。


    银子像流水一样往外跑。


    心疼得他晚上躺在床上都在哼哼。


    而楚泽则每天跟着黎星,还有余闽给他找来的懂当地水文的百姓,四处圩田。


    不到一个月,圩出来的田,竟然比最开始,还要多出数百亩来。


    这些田一部分分给了百姓,剩下的则交给了余闽。


    看着这些田契,余闽兴奋得手都在抖。


    缓了好一会儿,余闽才围过头问楚泽:“王爷,这些田是有会用吗?”


    官田自古就有。


    一般都会被官府出租能当地百姓,然后收租。


    但直觉告诉余闽,楚泽给他这些田,不是想让他拿去出租的。


    不得不说,这点他还不真猜对了。


    楚泽道:“这些田,咱要拿去做试验田,你应当知道,应天有个试验场,里面有很多经过改良变种的农作物。衡阳的地理环境不错,咱想将那些农作物,划一部分到这里来。”


    应天与衡阳的地理环境不同。


    初到此地的农作物,未必适应这里的生存条件。


    则是试验田的作用,此时显现出来了。


    即将新来的物种,在这些田里再种植改良,然后再分发下去。


    如果这些作物没有问题,那这些试验田也可以用来做其他的试验与物种改良。


    总之,不会空着。


    而且还没有占用百姓的田,而影响了百姓的收成。


    这不是一举两得?(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