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3章 结怨

作者:余观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数日后,桓凉前线。


    孙起持王诏抵达。


    于中军大帐,当众宣读诏书之后,一干将领跪在下方,都忍不住左右看了看。


    接着,齐声说道:“臣等谨遵王令”


    王诏的内容,无需多说,自然是换帅一事。


    项戈的脸色非常难看。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站起来的。


    等众人起身,孙起合上王诏,丝毫没有怯场之态,自然而然的位于帅位,环视一周道:


    “各部将领,一一诉说,目下敌我双方战况。”


    为统帅者,到了前线,第一时间,自然是将整个战局了然于胸。


    孙起什么人,兵家奇才。


    他当然是顾全大局的,因此,并未点破项戈什么,而是瞥了他一眼,暂时隐忍了此事,一切先以战事为重。


    接下来,各级将领,开始依次抱拳,汇报情况。


    项戈看在眼里,脸色越发难看,这个时候,随着孙起的到来,他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副帅。


    第一天,并没有发生什么,孙起掌握大致战况之后,又到军营各处巡视了一遍。


    可在第二天,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名中级将领,因懈于军务,玩忽职守,被孙起下令,捆绑刑台,直接斩首示众了!


    要知道,这将领,可是有爵位在身的,更是与桓王沾亲带故,孙起却说斩就给斩了!


    军令不容置疑!


    这明显,是他在为明军纪,整顿桓军。


    可消息很快传回了桓都,桓王听说之后,大惊失色,那是忍不住去信一封,质问孙起,究竟何意。


    后者收到书信,未作犹豫,当即回书,直言此人非斩不可,否则,桓军军纪涣散,一盘散沙,军不成军,若大王任我为帅,当给予信任。


    他的言辞,非常直白,并没有任何委婉之意。


    桓王看后,虽有不满,但却没有办法,因为他现在需要孙起击败薛武,也只能默认了此事。


    结果就是,桓军各部将领,纷纷暗咽唾沫,再不敢轻视孙起了。


    这个统帅,可不是项戈,也不会跟你扯什么复杂的关系,你敢违抗军令,下场只有一个!


    桓军亦为之一振。


    接下来,未等薛武进击,孙起已开始布置作战计划,准备主动出击了。


    议兵之时,众将齐聚,孙起抽出战剑,指着面前沙盘,正声说道:


    “现在敌我双方兵力,并没有太大差距,皆在二十多万。”


    “薛武主力,是在这里。”


    “一直以来,凉军都未有过太多防守状态,而是随时做出准备进击的架势。”


    “此,正为我军战机。”


    “薛武认为,我军只余防守,不敢进军。”


    “可我必进军!”


    “即令,卫阳将军,领一支轻骑,走一线河床。”


    “薛武见状,必不会让我军骑兵轻易渡河,此,为疑兵之计。”


    “将军至后,左出右进,调虎离山。”


    “同时,韩烨将军,以三万步军,由东二线直击凉军右翼!此,为第二道疑兵。”


    “命令,周乾将军,率步军三万,进攻云山!”


    “命令”


    他的军令,一道接着一道。


    而这场大战,确实是薛武没有想到的。


    他之前,并不认为桓军敢主动出击,那在凉军看来,无疑自寻死路。


    可孙起偏偏这么做了。


    且战事多处爆发,综合战线,拉扯极长,纵横绵延几十里!


    这场大战,打了两天两夜,直至第三天的上午,才算告一段落。


    战事过后,薛武被迫后移七十里。


    谁胜谁负,已无需多说。


    桓军士气大振,上下士卒,似乎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孙起深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因而得理不饶人,趁势进军,再败薛武!


    至此,桓军终于迎来了两次难得的大胜利。


    要知道,这两次,可不是小战,而是几十万人的大对决,考究的,就是双方统帅的综合用兵能力。


    孙起指挥作战,那是坐镇帅位,泰山崩顶,面不改色,调兵遣将,有条不紊,哪里该进,哪里该退,全都算计于心,完美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再然后,薛武气急败坏,重整旗鼓,欲求决战。


    孙起欣然接受。


    第三次大战爆发,结果薛武又败了!


    随后,直接被孙起一口气压回了桓国国境线外。


    也就是说,凉军之前在项戈手上的一切战果,侵占的数百里地,三战之后,尽数丢失!


    这个时候,还有谁敢瞧不起孙起。


    除了项戈,桓军上下将领,对其无不打心底佩服。


    消息传回桓国,三封战报接踵而至,次次大捷,桓王阅过之后,那是兴奋不已,于朝堂之上,连连赞道:


    “有孙起将军在,本王何惧凉军!”


    一时间,孙起声名大噪,传遍诸国,已快列入名将之流。


    紧接着,第四封书信传来,孙起亲笔,告诉桓王,请求调走项戈,且理由充分,直言将帅不和,恐至战事不利。


    对于这封书信,桓王当即在朝堂与众臣展开了商议。


    最后,以丞相邱荣为首,此一系大臣纷纷谏言,称现在要彻底击败凉国,非孙起不可,而若主副帅不和,大势远矣。


    且项戈将军,此时留在前线,已无意义。


    考虑到这些问题,桓王当即准了孙起的请求。


    王令传回前线,刚好,那一天项戈因嫉妒越深,独喝闷酒,致使督事不利,孙起得知,二话没说,当场将其问罪!


    他与妻子,如此恩爱,皆因项戈小肚鸡肠,暗中捣鬼,岂能不气!


    大帐中,他是毫不犹豫,立即振声道:“给我拖下去!重责六十军棍!”


    “孙起!你敢!?”项戈闻言,勃然大怒。


    他怒,孙起更怒,直接拍案而起,厉声说道:


    “身为副帅,战争期间,饮酒至醉,以使督事不利!项戈!本帅没有将你就地正法!已经是看你昔日战功了!”


    说着,他亦扬声而喝:“左右!”


    他是全军主帅,军令一下,侍卫安敢不从,只能拉项戈而走。


    后者愤怒至极,被拉下去的同时,嘶声咆哮道:


    “孙起!你好大的胆子!本帅何等身份”


    孙起不理,帐内左右众将,也都喉结滑动,暗暗咽了口唾沫。


    项戈祖父,皆为桓国高级将领,世袭权贵,何时敢有人杖责他,今日孙起打了他,毫无疑问,其必怀恨在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