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拴狗

作者:木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盐税,看起来很简单。


    盐是古代用来征老百姓税最好的工具,没有之一。


    因为人人都要吃盐,只要垄断住盐场,就可以靠发卖买盐资格来征税。


    也就是盐引,有了盐引,你才能去买盐,然后到指定地区去卖掉。


    话是这样说,但具体操作起来,空间就太大了。


    皇帝是通过侠网,才看清楚下面到底是怎么糊弄他的。


    比如盐场是会增产的,只要能卖得出去,规模就会逐渐扩大,人手会增多,技能会熟练。


    但是盐引卖的总数量,还是几十年前定的,征收的税自然也是几十年前的定额。


    这点没人会给皇帝说。


    那多出来的盐,官吏们可不会白白浪费。


    卖掉后,盐商们会给他们一大笔银子,将这些盐吃下,再卖出去。


    这还仅仅是纸面理论上的漏洞。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的盐引,实际上盐商能用它买到三两,甚至五两,十两银子的盐!


    这就漏掉了多少的税?


    看到这里,皇帝都气笑了。


    合着上上下下,只有自己一个糊涂蛋。


    但话又说回来了,他以一人的勤政之心,对抗整个官吏阶层的贪婪之念,怎么可能成功?


    他一天就是12个时辰,人家则是天天想着怎么钻漏洞。


    所以他要寻求可靠的外援。


    最可靠的人,自然是那些被官吏们伤害的人。


    如果他是鞑子皇帝,断然不会依靠这些小民,只会依靠鞑子自己族的人,来镇压这些官吏。


    但他不是,他可以相信小民,毕竟连皇后都是小户人家出身。


    大炎朝的祖皇帝就从没有相信过大户。


    …………


    皇帝又开新厂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朝野。


    这次开的是内厂!


    内厂成立之后,就赶赴江南,整理盐务。


    之前就有玄衣卫南北两镇抚司,东西两厂,现在又增加内厂。


    而且内厂收人,只收贫民出身者。


    无立锥之地者。


    大臣们对皇帝目的心知肚明,但面上却不说什么,只通过怠工来对抗。


    反正衙门的事,能拖就拖,拖到造反再处理。


    大家早就习惯了这皇帝的作派。


    既然不信我们,那我们也不干活。


    不干活,就没错。没错就杀不了我们,无错杀臣,那可是暴君。


    皇帝全部看在眼里,他向着皇后破口大骂:“这群狗瘪玩意,朕看他们投靠到鞑子那边,天天当奴才挨鞭子,反而干活干的起劲,在朕这里装什么矜持?”


    皇上也是人,急起来也不会用文言文骂人的……


    “皇上,那是因为鞑子分鞑炎两边,他们不干活,还有的是人干。”皇后看得很清楚。


    她和皇帝的利益是一体的,皇上没了,她也不会好过,几年就会郁郁而终。


    “说的是,这些大臣就以为没人能代替他们是吧?朕倒是想到一个法子。”皇帝冷笑着。


    一周之后,皇帝又直接下了中旨:“凡小吏者,满五年以上,卓有成绩者,即可提拔为副署官,品级暂按从九品……”


    以吏为官!


    官吏不是互相勾结吗?


    那当科举官发现实务吏们,对他们构成位置威胁时,还能勾结在一起吗?


    皇帝心中想着。


    和开设内厂时的平静不同,这一下就像冷水进了热油锅,当下朝野震动!


    “皇上,小吏们不读诗书,心中无道德,只知贪索银两……万万不可以他们为官啊!”礼部尚书第一个义正辞严道。


    “屮你m!”皇帝从宝座上下来,飞奔过来,上去就是一记窝心脚!


    礼部尚书就地被踹飞五米远,若非有人群遮拦,险些当场毙命!


    “你倒是饱读诗书!下值之时,就与花魁勾搭,浑然不顾圣人体面!”


    “你倒是口中不谈银两,可家中地窖堆满银两!九千斤一个的贼见愁,就有五个!”


    大臣顿时噤若寒蝉,无话可说。


    这事,大家心知肚明,谁家里还不藏些大银球,以便不时之需?


    礼部尚书倒在地上,喘不过气来。


    皇上暴虐啊,没有以前的圣君之相了。


    至于藏些银两,我辛苦教化天下,主持礼仪,那不是应当的吗?


    我的子孙不要吃饭的吗?


    心中却是十分委屈。


    只是这话说不出来。


    他只是暗暗咬牙,回去就请辞,看谁来做这个礼部尚书!


    然而没等他想完,皇上就道:“礼部尚书xxx贪赃枉法,枉为圣人子弟,革职交由东厂查办!”


    礼部尚书立刻昏死过去。


    然后皇帝又换了一人当礼部尚书,换的这人是在翰林院里苦熬许久的。


    有人不同意道:“皇上,这人没有丝毫经验,恐怕会在礼仪上出丑啊。”


    “朕在侠网上听,六部尚书,就是拴条狗在他们的正堂里,也一样办公!”


    众人不解。


    “这不可能。”有人下意识道。


    “因为他们也不干活,反而还会帮倒忙,狗至少不会帮倒忙!”皇帝冷笑道。


    今天算是和大臣们撕破脸了。


    其实他本想忍耐几年的。


    然而越看下去,越是忍耐不了。


    那些人说的没错,他的性子就是轻躁,想把事办好,又等不及时间。


    恨不得今天吩咐下去,明天就要有成效。


    “传朕旨意,以后京部正堂里,都拴一狗!”他下旨道。


    众大臣噤若寒蝉。


    这脸皮算是被扒到姥姥家了,还要扔进粪坑里。


    这可是要上史书的啊!


    史官定然记载,xx年间,xx皇帝,亲口说,堂官不如狗……


    想不挨骂怎么办?


    努力干活,不存在的。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


    骂皇帝是昏君,这才对。


    皇帝是昏君,就像纣王,谁还会记得诸侯肆虐不法?谁还记得大臣们的不好?


    下朝之后。


    很快朝野之间,江南文风盛行之地,开始传皇帝是昏君之事。


    当然话不能这样说。


    “皇上身边有小人啊,竟然要让胥吏做官,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遥想皇上刚刚即位,众正盈朝,而如今,奸邪遍地。”


    “行了,众正盈朝也没治好朝政,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奸邪之人出头的日子?”


    “那是因为小人擅长以各种玩乐之事蛊惑君王,正人君子不能做那些事而已!”


    一时间,皇帝风评大为受害。


    如果是往常,皇帝听到这些话,心中会很忧虑的。


    往往就会迫于士林压力,做出换相,换将的事。


    但是今日不同,他有侠网,能看到真实情形。


    舆论不再掌握在这些科举士林口中。


    “皇上做的好啊,那些个贪官污吏,让他们自己去斗自己。”


    “是啊,小吏已经喂饱了,新官却个个胃口好的很。”


    “都不是好东西。”


    “什么时候才有百姓出头的日子?”


    “皇上已经减了练饷,不再被大臣们蒙蔽,日子会好起来的。”


    “我们知道这事,可是县令还是照收不误。”


    “这个简单,只要在梦中去京城告状,半月后就有厂公来抓人。”


    7017k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