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五十二章 李氏制铁要融资

作者:雨天下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从江宁号护卫舰成功海试,体现了铁肋木壳船的可行性后,大楚帝国海军就毫不犹豫的全面推行了铁肋木壳船的大规模建造以及服役计划。


    毕竟铁肋木壳船的原料来源完全可控,去关键的铁肋材料只要砸钱下去扩产,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以目前大楚帝国一年超过十万吨的熟铁产量,满足海军的熟铁需求搓搓有余。


    不像是造纯木船的时候,有钱了也只能拖拖拉拉的慢慢造,因为船肋材料严重缺乏,而且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除了材料来源问题外,铁肋木壳船的建造成本以及全寿命使用成本也要低于纯木壳船。


    建造一艘木制战舰,是需要大量的珍贵上好木料的,光是材料费用就非常高昂。


    而大量采用熟铁材料后,尽管目前的铁制品材料价格也不算便宜,但是后续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工艺的进一步成熟,价格必然会持续下降。


    这从第一批护卫舰的量产订单就能够看的出来,海军下达的首批护卫舰铁肋木壳船订单是十二艘,船型由江宁号改进而来。


    预计标准排水量为五百五十吨,包含火炮,帆装在内。


    十二艘的总价为一百壹拾万楚元,平均下来,每艘单价九万一千六百多楚元。


    这比之前预估的十万楚元一艘还要更少一些。


    而这仅仅是第一批定单,严格上来说其价格还算是偏贵的,而后续第二批的订单必然还会更便宜。


    除了护卫舰外,大楚帝国海军还设计并建造了铁肋木壳船的巡洋舰、战列舰。


    而这两个船型对比以往的木制战舰,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吨位要更大!


    设计的一等巡洋舰泉州级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三百吨,这个吨位放在早些年的大楚帝国里,妥妥就是三等战列舰的吨位了,而放在同时代的欧洲也是战列舰的标准了。


    而新设计的战列舰吨位也是更大,新设计的三等战列舰天津级战列舰吨位达到了一千八百吨。


    一等战列舰则是更恐怖,还在设计当中的一等战列舰,拟定排水量会达到三千吨以上。


    这也是战舰发展的一个必然路线,那就是战舰不断的大型化,以往的木制战舰时代如此,如今进入铁肋木壳船时代也同样如此。


    更大的船体,能够让船只的稳定性,航海性能更加优秀,并装备更多,更大的火炮。


    当然了,想要建造更大的船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对造船技术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想要建造纯木战舰的话,三四千吨的战列舰也不是说不能造,但是难度会非常大,造价也会非常的恐怖。


    但是大量采用熟铁材料的话,那么建造这种大吨位战舰就简单多了,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新一代的铁肋木壳战舰,除了吨位要更大外,还有两个更加明显的特征。


    一个是几乎取消了所有的上层建筑,连船尾楼都被取消了,整艘船看起来都是通平的。


    取消上层建筑是为了降低重心,以部署更多的大口径火炮,此外也和大楚帝国海军的战术理念出现了变化有关系。


    那就是比以往要更加注重舰炮的作用,试图在海战中直接通过舰炮来消灭对手,而不是和以往一样还保持跳帮作战。


    这里要说明的是,高大的上层建筑,对于跳帮作战而言有着比较大的优势,毕竟能够让水手居高临下作战。


    上层建筑被降低,乃至到最终的取消,这一路发展也是火炮技术的发展,海战的主要作战方式从跳帮作战到舰炮交战的过程。


    所以,新一代战舰里取消上层建筑,也是和第二个明显特征有直接联系。


    新一代战舰的第二个明显特征就是统一的大口径火炮!


    后世当中,统一重炮理念可不是在后世钢铁战列舰时代才有的,实际上在风帆木壳,前装滑膛炮时代里,大概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里就有过……并一直延续到线膛炮大规模应用为止。


    因此你也可以把统一重炮,看成是风帆前装滑膛炮时代的最终火力布局……


    基于这样的理念下,批量建造的江宁级护卫舰,主炮为六门130毫米中管加农炮以及六门130毫米短管火炮。


    基本理念就是把以往的100毫米以及115毫米的长身管加农炮换成口径更大的130毫米中、短身管的火炮。


    不再追求炮弹初速,而是追求炮弹的末端动能以及炮弹的装药量。


    口径更大的火炮,其榴弹装药量自然也要更大一些,这样爆炸威力也更大,能够更好的杀伤敌军的甲板人员以及破坏帆装。


    小小的五百多吨的护卫舰,装备十二门130毫米舰炮,这在以往是不可敢想象的,甚至说出来都会被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口径更大的火炮,因为炮管不长,实际重量和以往的115毫米加农炮,100毫米加农炮也差不多,甚至还要更轻一些,再加上新型船型取消上层建筑,船体重心更加稳固,因此装备这些大口径火炮并不会给船只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统一大口径火炮的火力布局概念,在护卫舰上体现的还不算明显,但是在新设计并建造的三等战列舰天津号上,则是得到了完全的贯彻。


    天津号上的火炮布局,是采用下层甲板装备二十八门170毫米长管加农炮,中层甲板配属三十门的170毫米中管舰炮,上层甲板则是十六门170毫米的短管舰炮。


    全舰的的主炮,清一色的170毫米……换算为欧式弹丸重量计算的话,就是32磅。


    而且数量多达七十四门!


    这个火力一旦在战斗中爆发出来,将会是非常恐怖的。


    同时统一大口径舰炮后,后勤方面也变的更加的简单,因为这些主炮的口径统一,所以炮弹的口径也统一了。


    同时日常训练也更加方便。


    海军对天津级战列舰非常期待,因为这玩意不仅仅战斗力更强,防护能力更加优秀,而且还不贵……一艘下来采购价也就二十八万楚元左右,和以往的金陵级三等战列舰改进型的价格其实相当。


    不仅仅在新造战舰里采用统一大口径火炮布局,海军方面还打算逐步对现有的战舰进行火力布局改进。


    改进方式很简单,把火炮换一换就行了。


    基本原则就是战列舰采用170毫米舰炮,为此需要把150毫米加农炮换成170毫米中管火炮,115毫米或100毫米加农炮换成170毫米短管火炮。


    而千吨以上的一等巡洋舰则是采用150毫米口径火炮。


    不过千吨以下的二等巡洋舰以及护卫舰乃至大型近海炮舰,小型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等等船只,因为船型比较多,而且任务也比较杂乱,倒是不太可能统一口径,则是针对性的进行改装。


    总之尽可能的装备更大口径的舰炮,以更好的发挥榴弹的杀伤威力。


    在这种舰炮火力进行大革新的浪潮里,若干舰炮生产厂家也是被海量的订单给砸晕了头……


    丧心病狂的海军,光是170毫米的中管舰炮以及170毫米短管舰炮,就打算一口气采购五百门!


    用以新造战列舰以及改装旧战列舰所用。此外还有大批的150毫米舰炮订单和130毫米舰炮订单。


    突如起来的舰炮订单,让国内的几家生产舰炮的武器公司兴奋异常,一个个都是铆足了劲想要争夺订单。


    汉天武器公司、江南武器公司、两广武器公司这三家主要的舰炮厂商,为了争夺新舰炮订单更是打的头破血流。


    因为这些舰炮也不是说要什么新式舰炮,都是技术成熟的舰炮了,而且还是对比170毫米加农炮,技术要更加简单的中短管火炮,因此在技术上都不存在什么问题。


    唯一能够比的就是质量,产能,供货时间还有人脉以及最重要的价格了。


    人家海军采购这么多的舰炮,可不会随便就下单,而是分出很多笔小订单来,然后让各厂商来自行竞标。


    尽管出于扶持多家厂商,让至少三大武器公司都拥有大口径舰炮的研发生产能力,海军到最后肯定是不会把所有订单都给其中一家,而是三家都会有。


    但问题是订单的分配比例问题啊!


    其中一家如果拿走了百分之八十的订单,其他两家只能一家百分之十,这和竞标失败有什么区别。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失败者,这三大舰炮武器公司都在折腾着呢。


    相对于三大武器公司争夺舰炮订单打的头破血流,国内的几家战舰造船厂就淡定多了。


    尤其是松江海军造船厂,人家根本就不愁订单,以前是,现在也是,未来大概率还是……


    不是因为他们是海军的亲儿子,而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最牛逼……在造船技术上,松江海军造船厂一直都是走在最前列的。


    他们的船台上,从来都没有空闲过,一直都是在生产海军的战舰。


    尤其是战列舰这些主力舰,海军那边下订单甚至都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而是根据松江海军造船厂的产能来的……


    只要他们有产能,海军就直接下单。


    此外广州造船厂也是如此!


    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两个造船厂,能够建造两千吨以上的战列舰,其他造船厂还不行!


    当然,这只局限于战列舰,巡洋舰的话可选就比较多了,国内至少有五家造船厂能够造。


    至于几百吨的护卫舰以及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还有各种运输舰,医疗船等辅助军舰,能够建造这些战舰的造船厂就更多了。


    而到了铁肋木壳船时代后,因为这种船型的建造技术和纯木战舰不一样,因此到目前来说只有松江海军造船厂能够大规模量产,而广州造船厂那边还在进行技术升级,虽然也能够承接订单,但是产量还不行。


    所以……现在的松江海军造船厂淡定着呢。


    但是,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也很难说,铁肋木壳船的建造技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难,是因为大量的熟铁零部件不好搞!


    说不难,是因为这些零部件都是人家重型机械厂搞的,和造船厂其实没啥关系……造船厂干的其实就是个组装的活计。


    这也是罗华造船厂盯上了铁肋木壳船的缘故!


    都是组装的活而已,对面松江海军造船厂能够干的,他们罗华造船厂也能干啊。


    什么,你说技术问题?


    这个问题嘛,罗华造船厂的技术团队就是松江海军造船厂里跳槽出来的……这两家的技术同出一源,理论水平其实都差不多。


    更多的问题倒是设备问题,毕竟加工安装大量的铁制零部件,和加工安装纯木零部件是不一样的。


    但是设备这东西,有钱就能买到,哪怕是现在最顶级的大型机床设备,人家汉天机械公司都敞开了卖,好几万一台,明码标价,爱要不要……


    此外人家罗华造船厂还琢磨着购入一批大马力的蒸汽机,用来驱动各种大型设备。


    他们内部一琢磨后,觉得铁肋木壳船这事能干,投入虽然大了一些,但是搞出来后市场也大了。


    最关键的是,造船业领头羊松江海军造船厂以及老二广州造船厂都搞铁肋木壳船了,他们罗华造船厂作为国内第四大造船厂,及时跟进新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下定了决心搞后,罗华造船厂一边投资进行技术设备升级,一边进行前期的市场推广,找南洋贸易公司等武装贸易公司推销铁肋木壳武装商船。


    不过这还没推销成功呢,海军自己却是找上门来,人家一问罗华造船厂已经敲定下来搞铁肋木壳船,并且有了明确时间表,等到明年秋天就能完成技术设备的升级开始生产后,二话不说,直接就甩过来了两艘一等巡洋舰和六艘护卫舰的订单。


    还表示你们先造着,造完了我这还有订单呢……甚至你们如果技术过关了,也有相应的大吨位干船坞的话,更大吨位的战列舰订单也是有的!


    由此可见,海军那边对铁肋木壳船的渴望……


    倒是国内第三大造船厂李氏制铁那边反应要稍微慢了一步,他们其实也注意到了造船业的变化,知道铁肋木壳船的出现。


    他们也想要及时跟进……奈何前些时候他们投入了数十万资金用以收购芜湖机床公司,并在后续又持续投入巨资研发技术,改进生产线等等,这投入的资金虽然相当多一部分是抵押来的贷款,但是也暂用了他们自身大笔现金流。


    而且贷款也是要还的!


    在李氏制铁公司的机床业务在扭亏为盈之前,他们已经很难投入巨资第一时间就跟进铁肋造船技术了。


    毕竟搞技术升级很花钱的……各种技术攻关和研发不却说,光是那些机械设备也不便宜啊。


    汉天机械公司可黑心的很……高端的顶级大型机床都是好几万一台,便宜的也得上万,比那破蒸汽机还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