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4章 代监正

作者:传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到底是温穹反复无常,临死还要挑拨孔寒安与道圣与东岳大帝之间关系……


    还是确如他所言,其间有其余的安排。


    一切,等到孔寒安三魂合一的那一天才能知晓。


    或者,孔寒安拜师道圣之后,道圣能给他解惑。


    孔寒安眯起了眼睛。


    孟愈很着急,他冲上前去,抓住了温穹的肩膀。


    “你倒是说啊,你为何要害一郡之百姓?”


    但温穹的神性已经彻底消散,他血液中的金色光芒,已经彻底融入了天罚剑中,嘴角的血液也失去了金光。


    孔寒安叹了口气。


    “孟老哥,他已经死了。”


    孟愈浑身颤抖,脸色涨得通红。


    “孔兄弟,你该知道了吧,天上那帮家伙都是一群畜生,仅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便让人间受此等苦难。”


    “所以道圣不许人间有超凡,便源于此。”


    孔寒安看向阁楼外的广场,透过夜色,看到宛城的居民们仍然在排队换“药”。


    他想到了圣人扁鹊,好似懂了道圣的立场。


    或者说,人间从古到今诸圣的立场。


    细论下来,诸圣,鲜有登天成神者。


    他们似乎本能的厌恶神明。


    但这些不是他孔寒安现在需要去考虑的事情。


    既然罪魁祸首已死,南郡的瘟疫,能否被彻底治愈了呢?


    ……


    孔寒安终归有些小瞧了上辈子号称人间三大苦难的“瘟疫”。


    一群医者给出了结论。


    瘟疫中的神秘力量虽然消失,但瘟疫或许会有变数。


    以目前的条件而言,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攻克。


    远不如乔道陵施法。


    但好在,他们更有把握调节患者的身体,让他们能在瘟毒被抽走后尽快恢复。


    有孟愈坐镇,官府全力运转下,宛城没有出现倒卖符纸之事。


    在医家的配合下,三天时间,宛城的瘟疫已彻底治愈。


    三天时间,在孔寒安看来有些长,但这个消息却震动了南郡,乃至大齐的朝廷。


    宛城,可是整个南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一场瘟疫,患者数万万人,只是三天便治愈,这实在有些惊悚。


    临淄的御书房内,老皇帝龙颜大悦,连干了三碗饭,口若连珠。


    “诏,剑阁郡黄泉司行事有功,黄泉监实乃利国利民之大事,着各郡郡守举荐人才,筹建黄泉司,国都设黄泉监,统领各郡。”


    “诏,剑阁郡黄泉司副巡使孔寒安识人有功,准丞相之前的提议,提拔孔寒安为监正……”


    一旁捉笔书写诏书的太子顿了顿。


    “父皇,听闻孔寒安年纪不大,且胸无点墨,如此任命,是否有些草率?”


    老皇帝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太子。


    “你可知道,让朕为难了很久的剑门关是他处理的,历代人王头痛的鬼国,也是被他处理的。”


    太子面色一肃。


    “儿臣知道,儿臣还听闻,他在冥界有一股势力,叫做阴司地府,此子号称地府府君,其麾下皆是妖魔鬼怪。”


    老皇帝有些讶然,自家这儿子,居然打探了这么多消息。


    “那你可知道,他是你老师的侄儿,可能会是朕老师的关门弟子?”


    这话,带上了些许提点的味道。


    太子自觉听出了老皇帝的暗示。


    若孔寒安为监正,日后黄泉监便是他的助力,但他皱眉思索片刻说道。


    “儿臣还是觉得,这般的人物,还待考量一番,贸然让其进阶高位,只怕未必是好事。”


    老皇帝发出了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


    “那便随你吧,孔寒安行代监正之责,不是说上郡与北地郡书生才气有异么,让他去处理一番。”


    太子躬身“唯。”


    等他忙完,回到寝宫,自有智囊团替他参详今日之事。


    听闻太子拒绝了孔寒安的任命而老皇帝未曾反对,一众智囊们纷纷称赞太子稳重。


    太子也甚为得意。


    唯有一人摇了摇头,开口道“太子,陛下怕是对你有些不快。”


    太子闻言一愣,行礼道“还请董先生教我。”


    董先生道“陛下是何人?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视其生平,胸怀广阔如海,只要有能力有功劳,便敢纳于麾下,如今孔寒安功劳泼天,却只得一个代监正头衔,岂不是让日后愿意立功的人心寒?”


    太子脸色微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长脸儒生斥责道“酸儒,你懂什么,那孔寒安在冥界有自己的势力,与妖魔鬼怪为伍,谁知道会不会成为心腹之患。”


    董先生怒斥道“尔等腐儒知道个甚,黄泉监就是与妖魔鬼怪打交道的部门,那孔寒安有这等神通,岂不是正好!”


    又有一个高冠儒生反驳“董兄此言差矣,若陛下真如此看待,为何还会同意太子的意见?董兄疏于揣摩上意,还是不要再说话了。”


    这高冠儒生,听闻曾在孔圣门下听过讲,只是未到登堂级别,但也借此倍受太子信赖,太子闻言,犹豫的脸色复又坚定。


    董先生见状,长叹一声。


    “尔等只知揣摩上意,却也只是揣摩,不得其精髓,一群溜须拍马之辈,太子只怕会被尔等误了。”


    此话一出,满堂变色,董先生终被人轰了出去。


    董先生垂头丧气,但有小厮等在门外多时。


    “董先生,大皇子有请。”


    大齐,有个年幼的嫡太子,有个年长的大皇子。


    大皇子疏于出身,但有道圣支持。


    嫡太子疏于经验与年龄,但有孔圣教导。


    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秘密。


    虽然老皇帝立了太子,但道圣,可是堪比天高的伟人啊。


    而且,以老皇帝的性子,谁知道这太子稳不稳呢。


    董先生脸色变了变,忠臣不事二主,他本想拒绝。


    想到太子优柔寡断与那一圈只会营营的同僚,他叹了口气,拱手道“劳驾您带路。”


    在董先生进入大皇子府上不久之后,便有骑士快马加鞭,骑马出城,带着大皇子的善意,准备结交孔寒安。


    一名骑士,在临淄国都,只是沧海一粟,掀不起什么风雨。


    但南郡宛城,乔道陵已堪称万民生祠,还多出了许多追随者,以师礼相待。


    这让有些害羞的乔道陵不知如何是好。


    孟愈哈哈大笑“我教你一个法子,找你们家府君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