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5章 商人崛起,士人反击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蜀体验着宽阔的火车车箱,这是价格高昂的一等座。


    车厢里面还提供多份报纸,在茶桌的旁边,摆放着一台留声机。


    留声机旁边摞着几摞价值高昂的黑胶片。


    苏蜀看向黑胶片的盒子,这上面有歌曲、戏曲、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


    他对于这些东西很熟悉,在海上无聊时,会用广播系统,给全舰所有将士播放这些内容。


    苏蜀看向很久没有人翻动的黑胶片,这是报社出品的黑胶片,通过口述的方式,记载过去发生的重大新闻。


    报社会找到经历过此事的人,谈论相关事情的经过。


    这种通过声音还原事情的经过,要比单纯的文字更加生动。


    苏蜀打开留声机,他把黑胶片放上去,听着他感兴趣的新闻。


    火车行驶在轨道上,况且况且的声音传进车厢。


    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苏蜀专注的神情。


    王铁蛋连长把玩着手枪,他目光警惕盯着车厢。


    敌人有可能进入的地方,全部被他的目光锁定。


    车厢内出现风吹草动,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反应过来。


    只是保护车厢安全,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太轻松。


    当年在战场上,冒着敌人的枪炮和箭雨,那才是真的危险。


    王铁蛋连长看到大皇子苏蜀,神色认真的听着新闻,而不是在玩乐。


    大皇子的自制力真强,这绝不是一些纨绔子弟能比。


    苏蜀每天都过着高度重复的生活,吃饭或是出恭,全部都在这个车厢解决。


    茶杯的旁边,点燃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熏香,驱散了车厢的异味儿。


    他这些时日,观看重要的报纸,并听着黑胶片内的新闻。


    苏蜀已经对大华帝国,近两年发生的大事,有了属于自己的认知。


    他听到车厢内响起喇叭的播报声。


    “各位旅客您好,本次列车已经抵达终点站金城西火车站。


    请您携带好随身物品,在乘务员的指导下,有序下车。”


    苏蜀神情一震,惊喜的说道:“我终于回到京城了。”


    他作为一个还没有加冠的青少年,离家两年时间。


    哪怕是苏蜀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知道自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但对于家的思念之情,依旧不会减少半分。


    苏蜀把黑胶片从留声机中拿出来,装进盒子中放好,他简单整理了车厢。


    他在王铁蛋连长的护送下,开心的走出火车站。


    苏蜀看到一辆类似马车的汽车停靠在路旁。


    王铁蛋连长带领苏蜀登上这辆汽车的车厢。


    钢制的马车车厢,一点都不显得狭小,座位前方两个身位处,左右各有一个大型的玻璃窗,能让外界的阳光,照射进车厢内。


    苏蜀坐稳之后,汽车离开火车站,前往皇宫之中。


    他观察着京城的景象,这与他离开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大街的两旁,也出现了一些他不熟悉的新奇事物。


    百姓们身上的穿着,也变得更加丰富。


    衣服的颜色不再是黄蓝黑绿等几个单调的色彩,形式也不再单调,有种百花齐放的感觉。


    皇宫依旧守卫森严,苏蜀等人经过详细的检查,进入到皇宫之中。


    苏蜀让汽车直奔母后居住的坤宁宫。


    他最想念母后,想要第一时间见识到母后。


    父皇每日都很忙碌,想要见他时,必然会派人召见。


    苏蜀在坤宁宫门前,走下汽车。


    王铁蛋连长结束了护送的任务,他们驾驶着汽车,前往麒麟卫汇报工作情况。


    苏蜀看到坤宁宫大门前,站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泪眼朦胧的望着自己。


    他眼神也湿润,用哽咽的声音喊道:“姐,我好想你。”


    长公主苏蓉在同胞弟弟离开皇宫,她就十分想念。


    她每到佳节时,都询问母后,弟弟何时能回来?


    她前段时间终于从母后口中,了解到弟弟即将回来。


    长公主苏蓉每日都在坤宁宫大门口,等待弟弟回家。


    苏蓉上前拉住弟弟的手,她仔细打量弟弟。


    “弟弟,你长高了,现在比姐姐还高。


    人也更加的精神,就是皮肤变得黝黑,我都有些认不出来。”


    苏蜀看着姐姐苏蓉,除了个子稍微长高一些,与他离开时的变化不大。


    “姐,我们进入宫中,我先去拜见母后,回来再与姐姐叙旧。”


    苏蓉听到弟弟要进入坤宁宫,她脸色一变,立刻说道:“弟弟,你姐我还有课业未完成,现在要去学校。”


    她说完这句话,仿佛宫中有洪水猛兽一般,立刻就从大门跑出去。


    苏蓉骑着门外的自行车,直接前往学校的方向。


    苏蜀看到姐姐这个动作,他开始还有些迷茫,水后就反应过来,事情很不寻常。


    皇宫之中有小学和中学,教导皇室和大贵族的子女。


    姐姐苏蓉的年纪,她应该上大学,为什么要往小学的方向跑?


    苏蜀带着疑惑的心情走进坤宁宫,关于姐姐的情况,今后必定会了解清楚。


    他径直走进坤宁宫,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这个是他在宫门外与姐姐说话,早已经惊动了宫中的母后。


    皇宫之中自有规矩,哪怕是他想求建母后,也需要通报才能进去。


    这次直接在宫女的引领下,走进坤宁宫,应该是母后急迫的想要见到他。


    苏蜀进入坤宁宫,他看到坤宁宫窗户被幕布遮挡,屋内只有一些较弱的灯光传来。


    他推门走进去,看到母后王文君,正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的看向前方的白布。


    白布上面仿佛像皮影戏一般,有着光影组成的画面,正在不断的跳动,就像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一般。


    他顺着光源看去,有一个非常像照相机的机器。


    它正发着光照射在一长串的底片上,随着轮盘的转动,底片也跟着运动起来。


    这就能把底片上面的图像,投射在白色幕布上。


    王文君看到大儿子苏蜀进来,她激动的说道:“蜀儿回来了,坐在后的身旁,跟我一起看电影。”


    苏蜀没有急着与母后互诉思念之情,他看着这个名为报纸的东西。


    这上面的内容他非常熟悉,是《三国演义》的内容,曹操斩孔融。


    电影的片段很短,五分钟左右就播放完。


    皇后王文君看一下儿子问道:“蜀儿,你对电影有什么看法。”


    苏蜀思考片刻后说道:“电影的技术明显不成熟,现在看着就像是大型连环画。


    电影的图像连贯起来,最好是能播放声音,它将取代现在所有娱乐设施。”


    皇后王文君听完,摆了摆手说道:“蜀儿,我不是问你关于这个设备的看法。


    我是问你对《三国演义》这个片段有什么想法?”


    苏蜀知道他刚回家,母后就询问这个问题,这必然与帝国的局势有关。


    母后这是在考验他,看他经过两年的锻炼,是否对朝局的变化有长进。


    苏蜀知道他是一位聪慧的嫡长子,还是一位莽撞的嫡长子。


    这将决定他今后争夺储君的方式方法。


    苏蜀说出他自己的看法。


    “曹操可以不杀孔融,但他必须要杀孔融。


    曹操作为魏国的开创者,他起家的班底是寒门小户。


    孔融代表的却是世家大族。


    这件事情看上去是曹操与孔融之间的争端。


    其实是寒门与世家在争夺权力。


    没有曹操的偏帮,当时势力微弱的寒门,根本无法与世家抗衡。


    这也是曹操去世之后,曹魏立刻实行九品中正制,彻底断绝寒门崛起的希望。


    经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世家势力被压制。


    隋朝开创科举,唐朝继续完善科举。


    等到黄巢起义,摧毁了世家大族的根基。


    唐末藩镇之祸与五代十国军阀混战,上百年的战乱,彻底摧毁了士族的根基。


    宋明之后,寒门才成了主导一个国家走向的重要力量。”


    皇后王文君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苏蜀,她非常满意儿子的回答。


    她正准备夸奖儿子,就听到儿子继续说。


    “母后让我看这个故事,就是因为这个故事的背景,应该与现在帝国发生的事情对应上。


    帝国现在武德充沛,外面的小国根本不敢与帝国对抗。


    外面没有了敌人,帝国内部的矛盾必然会加剧。


    这两年时间,发生了很多大事。


    儿臣只是简要看了一下这些事情的报道。


    我认为这些事情出现的问题,那就是两方势力的斗争已经到了极为激烈的情况。


    儿臣预料的没错,背后的一切都可归纳为商人崛起,士人反击。”


    皇后王文君听完苏蜀的说法,她对儿子非常满意,思考问题都已经学会举一反三。


    她高兴的说道:“母后没想到,蜀儿用了短短时间,就能弄明白帝国现在的情况。


    他们两方势力的斗争,已经到了党同伐异的地步,你父皇遇到这样的事,那都是极为头疼。


    母后这次让人秘密带你回来,也是怕你回来的消息,让他们了解到。


    通过话术引导等手段,让你说出支持一方的言论。


    有时候话绝对不能乱说,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容易带来祸患。”


    苏蜀表情严肃的说道:“商人崛起,士人反对。


    商人崛起很早就能预料到,从帝国确立税收制度与地方议会制度,这都是为缴纳大量税收的商人,大开方便之门。


    他们之前对于官员十分恐惧。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商人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官员找他们麻烦。


    当商人意识到,他们被大华帝国优待,有着帝国赋予的权力,一些地方官员已经不能威胁道他们。


    这些商人为了家族的传承,他们也必然利用手中的权利,培植自己的势力。


    商人们这么做,直接侵犯了士人的权利。


    儒家提出士农工商,就是为了约束除士以外的人。


    他们已经掌握数千年的权力,现在看到有其他人敢染指,立刻就发起反击。


    母后,我推测的底层逻辑是这样。


    但事情的发生,必然是一环扣着一环。


    矛盾不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也不会爆发的更厉害。


    这只是主要矛盾,还有一些我不了解的次要矛盾,共同推动了事情的发展。”


    皇后王文君看到苏蜀的推测,她激动的站起身,走到苏蜀身前,拍了拍他的脑袋。


    “蜀儿真的很聪明,士人这个群体最大的梦想就是掌握权力。


    他们为了自己的权利,都能联合起来,对付一些较为弱势的皇帝。


    他们对于威胁不到自己身份的群体,一般都是满不在乎。


    农民和工人最需要一日三餐,解决温饱已经拼尽全力。


    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抢夺私人手中的权力。


    大商人手中握着无数资源,能成为议员,有弹劾官员的权利。


    当商人意识到,他们手中的权力非常重要,能有效抗衡官员。


    这些商人也就不会受到官员的摆布。


    他们不断上疏增加议会的权利。


    商人们这么做,直接惹恼了士人。


    大华帝国内部,两个掌握大量资源的群体对立。


    现在只是导致几名内阁大臣致仕,还没有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但如果放任不管,矛盾继续加剧,很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朝廷有人想要通过立储的方式,转移所有人的注意力。


    蜀儿,你回国,这些官员了解到情况之后,必然会更加卖力的推动立储。


    你父皇很可能会提前考验你们,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谁能获得你父皇的青睐,谁就能掌握这次立储的主动权。”


    苏蜀看着母后王文君,他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提醒这件事的重要性。


    他必须要仔细了解其中的情况,想出数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皇真的询问,他至少要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还必须是他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案。


    君主想出的办法与大臣自然不一样。


    苏蜀如果选择听从心腹大臣的方案,他必然会被淘汰。


    听从大臣的意见,在世人设置的圈子中与士人规则。


    哪怕是看上去很有道理,也会掉入陷阱之中。


    苏蜀自信的说道:“母后放心,我回去一定仔细思考。


    父皇只是要我的态度,这件事情我已经有了一些思路。”


    皇后王文君看到儿子苏蜀有了思路,她也就放心下来。


    她对儿子性格十分了解,苏蜀既然这样说,那就是对朝中的局势,有了一定的把握。(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