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0章 闽国生变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婚礼很快结束,新郎新娘入洞房。


    苏河这才上前与晋王李凤鸣和蔡王吴杰打招呼。


    他带来了父皇苏河的问候,两位君主也极为尊崇父皇苏河及其大华帝国。


    他们要联手应对闽国带来的压力,其中来自大华帝国的支持必不可少。


    苏蜀看到两位君主,私下有事情要商谈。


    舰队进入红海,两国权贵都已经看到,他们知道大华帝国皇家海军的强大,自己的藐小。


    晋国和蔡国因为北方强大邻国的压力,他们也必须要抱紧大华帝国的大腿。


    这两个国家很识时务,在苏蜀眼中,他们不需要敲打。


    婚礼的宴席很快上去,蔡国世子吴正熙带着苏蜀一行人游览晋国。


    吴正熙即将迎娶晋王的郡主,他对晋国非常了解。


    他们在游览晋国时,吴正熙也说一些蔡国的情况。


    蔡国过得很贫苦,只有临近海洋的地方,才能建立大城,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例如玉米、红薯、土豆。


    内陆广大的沙漠中,只有少量的绿洲能建一些小镇。


    因为生存环境太恶劣,还必须要与当地土著抢夺珍贵的生存空间。


    蔡国人都非常彪悍,好争狠斗勇。


    这次蔡国与晋国的合作,也有人口增长之后,食物不足的因素。


    他们可以从晋国以较低的价格,进口大量的粮食。


    苏蜀听着吴正熙世子的讲述,他也观察晋国的情况。


    晋国就是非常传统的农业国,因为缺少技术和原材料的缘故,工业实力不强。


    这里的工业,也只是以较为初级的粮食加工业、纺织业为主。


    晋国纺织工厂生产的粗布,没有经过印染,质量还差。


    这种粗布也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在晋国国内及其周边地区售卖。


    苏蜀知道这种问题产生的缘由,这就是技术完全跟不上。


    无论是棉花种植技术还是棉纺织业,都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


    大华帝国国内的棉花种子,经过上百年的演化及其近十年的优选优育。


    种植在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的棉花种类,完全不同。


    哪怕是在西北地区,因为区域气候的不同,都划分了十几种不同的棉花种子。


    晋国只能购买大华帝国与其气候差不多地区的棉花种子。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棉花不会这么极端,但棉花纤维因为地域差距,也会出现不同。


    至于纺织技术等方面,技术差距就更大了,只是苏蜀不太懂。


    晋王李凤鸣也是有野心的人,他没有把晋国定位成一个纯农业国。


    哪怕是异常艰巨,晋国也大笔投入工业技术,想要厚积薄发成为一个工业国家。


    苏蜀在晋国参观,时间缓缓流逝。


    蔡王世子吴正熙要迎娶晋王郡主。


    苏蜀等人为了凑热闹,他们也跟随迎亲团队,一起返回蔡国。


    红海再次堵塞,但迎亲团队走得很快。


    他们来到蔡国的港口,一个位于沙漠边缘的港口。


    苏蜀在大华帝国北方,见识到一望无际的沙漠。


    但蔡国这里的沙漠更加的炙热。


    他刚登上这片沙漠,就感觉到脚底板快被烫熟了。


    这种严酷的环境,养出彪悍的百姓,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蔡国的婚礼也没有晋国那么繁琐,非常简单的三拜礼节。


    苏蜀受到蔡王吴杰的盛情邀请,他给吴正熙做证婚人。


    他看着蔡王吴杰对吴正熙满意的神情。


    在父亲的眼中,孩子结婚那就是长大成人,可以给予更重要的任务。


    苏蜀第一次做证婚人,他非常开心,宴会又受到蔡国权贵频频敬酒,他一不注意喝醉了。


    这也是旅途接近结束,苏蜀很快就能回到大华帝国疆域,他心情高兴的原因。


    要不然以他的身份,不想喝酒,蔡国权贵根本不敢频频敬酒。


    苏蜀早晨听到急促的敲门响,他头昏脑胀的睁开眼。


    这时舰队军官们应该在城中自由活动,买一些蔡国常见的纪念品。


    蔡国权贵知道苏蜀的身份,也不会前来打扰他。


    门外到底是谁?


    敲门声这么急促。


    难道是出现了什么大事?


    泰山号战列舰就在港口停着,炮弹能直接打进城内,应该不会出现他想象中的大事。


    苏蜀现在只是大皇子,又不是太子,对他动手完全没有意义,还会得罪大华帝国,导致国家覆灭。


    蔡王吴杰是聪明人,他绝不会让自己在蔡国出事。


    苏蜀摇了摇有些发胀的脑袋,酒后就容易胡思乱想。


    他大声说道:“进来。”


    房门很快被推开,陆元琪参谋一脸严肃的走进房间。


    他看到还迷迷糊糊的苏蜀,上前就拖他向外走。


    陆元琪参谋边走边说道:“小苏,快点回到泰山号战列舰上。


    闽国那里出事了,闽王世子张琬亲自来求援。”


    苏蜀听到这话,他浑身一激灵,立刻走到铜盆旁,聊起盆中的凉水开始洗脸。


    在冰冷凉水的刺激下,他立刻精神起来。


    苏蜀迅速整理自己的衣服,同时问道:“闽国出了什么事情,导致闽王世子张琬来求援。”


    陆元奇参谋简略的说道:“张琬在泰山号战列舰上,详细的情况我还不了解,只知道了大概。


    闽国的主力正在应对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军队集中在东欧地区,这导致埃及地区军力空虚。


    埃及土著突然之间造反,准备攻陷开罗,还准备截断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一旦被截断,东欧那里的十几万闽国大军就会断粮。


    开罗被攻陷,军队失去弹药的供应,他们战力下降必然会极为迅速。”


    苏蜀听到闽国出现这种问题,他立刻就知道闽国世子张琬为什么来求援?


    闽国的军力都在东欧地区,他们正在与敌方交战,一旦撤退就会导致战线全面崩溃。


    开罗和苏伊士运河,落到叛军手里,闽国的大好局势也会立即崩盘。


    闽国现在的局势,只靠自己无法解决。


    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那就是调外兵平叛。


    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只外兵,那就是盘踞红海,距离他们非常近的大华帝国皇家海军舰队。


    苏蜀很快来到泰山号战列舰上。


    曹正圆参谋长看着众人,缓缓的说道:“我们讨论一下,遇到闽国球员的情况,我们到底救不救。”


    展铁提督一拍桌子,语气坚定的说道:“救,必须要救。


    大华帝国与藩属国那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只要藩属国还没有离开帝国的朝贡体系,藩属国遇到事情,那都必须要救。


    大明朝时,明朝那些君臣都知道要救助藩属国朝鲜。


    我们与闽国的关系更加密切,都是同文同种的同胞,必须要救。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对待异族的残酷,大家也有所耳闻。


    开罗城可是有九万汉人,我们怎能坐视这九万汉人陷入险境。”


    苏蜀站起身开口说道:“我赞同提督的观点,我们确实要救闽国。


    大华帝国绝不能给藩属国一个薄凉的印象。


    救必须要救,但不能无私的救助。


    我们不是任何人的保姆,藩属国不能遇到点问题,就把问题推给帝国。


    可以救,但闽国必须要付出代价。


    闽国的苏伊士运河不是受到危险,帝国皇家海军当仁不让,有能力保护受到危险的苏伊士运河。”


    苏蜀知道这种情况,他必须要支持帝国皇家海军救援。


    真的放任不管,无论是什么情况,舆论都可能给他泼污水。


    他那些弟弟早就盯着,只等待苏蜀出现重大的错误。


    皇家竞争没有亲情可言,他能体验到父皇和母后,还有姐姐的关心,就已经知足了。


    展铁提督与曹正圆参谋长,听完苏蜀的建议,他们都眼前一亮。


    帝国皇家海军上下都知道皇帝苏河与海军高层,对苏伊士运河的看重。


    他们通过这次的救援,把苏伊士运河纳入帝国皇家海军掌控之中。


    他们一定会受到皇帝苏河的看重。


    曹正圆参谋长攒道:“苏参谋这个建议很不错。


    苏伊士运河遇到危机,很可能影响到闽国数百万人的安危。


    我们作为宗主国,绝对不能坐视不理,要保障苏伊士运河的安全。”


    曹正圆参谋长立刻派陆元琪参谋与张琬世子商谈这件事情。


    他没有亲自去商谈,这是为了让两方之间,有回旋的余地。


    曹正圆参谋长再不了解闽国的底线,直接过去商谈,很容易把事情闹僵。


    陆元琪参谋领到任务,他很快前往会客厅,讲述大华帝国皇家海军的要求。


    张琬世子听到这个要求,他犹豫片刻,立刻答应下来。


    他本来准备求援晋国和蔡国,将要付出更多的利益。


    张琬世子了解到大华帝国皇家海军舰队在这里,他真的喜出望外。


    大华帝国皇家海军舰队出访欧洲时,闽国就了解到泰山号战列舰的强大。


    帝国皇家海军舰队没有出访闽国,还引起了国内一阵恐慌。


    现在在红海,再一次见识到大华帝国皇家海军舰队,闽国又出现危机,急需外援。


    张琬世子顿时感到天亮了,这完全是祖宗保佑。


    大华帝国皇家海军的实力,那要远超晋国和蔡国的实力。


    不谈士兵的素质,只要把数门舰炮架在开罗城头,开罗就立于不败之地。


    陆元琪参谋很快带着签完的协议,返回到会议室之中。


    展铁提督看到这份协议,他惊讶的说道:“看来闽国的情况十分危急,要不然张琬世子不会这么痛快,必然要拖一拖时间,为闽国争取到更多的好处。”


    他立刻下达命令道:“曹正圆参谋长,带领海军陆战队,立刻接管苏伊士运河。


    在苏伊士运河重要节点,布置炮兵阵地,绝不能让叛军影响到苏伊士运河。


    泰山号战列舰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留在红海作为支援。


    我亲自带着巡洋舰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前去支援开罗城。


    皇家海军都是出色的炮手,有军舰保护开罗城后路,再加上我们的火炮支援,守住开罗城完全没有难度。”


    展铁提督与曹正圆参谋长,很快商量好作战的预案。


    这种突发的战争,只需要每个将领安排好任务,在战场上自由发挥即可。


    泰山号战列舰带领舰队以极快的速度前往闽国。


    苏蜀找到正在发愁的闽王世子张琬。


    他安慰道:“张兄,帝国出手,苏伊士运河与开罗城绝不会出事。


    叛军应该缺少重型火器,他们想要攻下坚城,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苏蜀安慰完之后,他好奇的问道:“我了解到的闽国,发展的一直很好,这次怎么会出现叛军。”


    张琬世子咬牙切齿的说道:“还是我们太善良,就应该把这些异族人,彻底消灭干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老祖宗的至理名言,我们之前没有当回事。


    这次闽国差一点崩溃,我是吸取到足够的教训。


    今后我掌权,信奉异教的人,通通驱逐出国境,胆敢反抗,立刻枪毙。”


    张琬世子撂下狠话,他才说出闽国土著造反的缘由。


    这一切都是闽国在东欧进展的太顺利。


    东欧的丘陵地带,比照埃及的沙漠,那完全就是世外桃源。


    闽国的权贵与有能力的百姓,全部想尽办法,想要跑去东欧定居。


    闽国为了稳定东欧的局势,闽国也鼓励百姓前往欧洲定居。


    汉人在闽国属于上层,他们有钱又有技术,根本不想在沙漠中吃沙子,大批移居到东欧地区。


    闽国的土著也分成两种,一种是接受汉化,这些土著选择参军,深入参与闽国的各项事物。


    他们很多人因功受赏,前往东欧新占领的地盘定居。


    闽国另一部分土著,表面上认同闽国汉文化,暗中依旧信奉真主。


    闽国在东欧的战场,因为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连续进攻,再加上新兵较多的缘故。


    前线伤亡增加,偶尔有败绩传来,但战线没有崩溃。


    在这种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联系上闽国土著的实力派。


    他们以信仰和利益相勾连,促使当地土著造反。


    当地土著见识到大量的汉人都不在埃及,他们的势力占优。


    这些人觉得自己能成功,开始举起反旗。


    闽国在埃及,连巡捕都大量抽调到东欧地区,更别说地方维持秩序的守备军。


    第一时间没有扑灭土著造反,导致造反愈演愈烈,仅靠闽国在埃及的力量,无法扑灭土著造反。


    苏蜀听到张琬世子说的情况。


    他总结之后得出结论,闽国官吏为了急于求成,指进行了表面汉化。


    帝国海外行省也出现过这种问题,会说几个字的汉语,官吏就认定他们完成汉化,这就是当地土著伪汉化。


    闽国在当地真正的支持者,汉人和汉化的土著,他们大部分移居到东欧地区。


    闽国在埃及的军力又抽调一空,埃及线路空虚。


    本来就对闽国有仇恨的土著,趁机造反。


    苏蜀认同的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