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8章 考成法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元旦假期结束,大华朝廷又变得忙碌起来。


    苏河穿好龙袍,他从乾清宫前往金銮殿。


    这是元宵节结束后的第三个大朝会。


    第一个大朝会议,主要是审议通过各个衙门的预算。


    皇帝和议会通过内阁的预算,中枢各个衙门要在大朝会争夺预算。


    这次的大朝会,苏河只当一名观众。


    他看着文官为了些许钱财,都快上演全武行,要在金銮殿上打起来。


    当时只是填写预算,这些人就差点打起来。


    现在正是争夺真金白银,内阁也无法压住下面的官员。


    这些官员必须为了自己衙门的利益出头,要不然将会在自己部门寸步难行。


    苏河也乐于看到这种景象,文官们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这才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文官们都拧成一股绳,或是内阁的控制力太高。


    苏河就要担心,他对于朝廷的整体掌控。


    第一次大朝会,罕见的延长时间,一直吵到傍晚时分,才安排好所有款项。


    第二次大朝会,苏河对朝廷重要官职作出调整。


    他同时下达圣旨,大华王朝正式对东察合台和厄鲁特这两个蒙古部落宣战。


    西北都督府将会派遣重兵,兵出玉门关。


    苏河对于西进战略一点都不担心,蔡侯吴杰不是冒进的将领。


    大华占据绝对优势,只要稳扎稳打,军事上一定能取得胜利。


    苏河更关心,西北二省今后的治理。


    大唐以后,西北地区正式脱离中原地区。


    这个地区已经彻底胡化,不知华夏文化。


    苏河希望宋献策和杨正峰能配合好,再次汉化这些地方。


    杜康杰就成为工部右侍郎,为已经火热的龙腾奖话题,再添加一个热门话题。


    科举出身的很多官员,排斥非科举出身的官员。


    苏河不准备让官场上的官员,全部都是科举出身,形成庞大的文官势力。


    招贤馆一统全国之后,基本处在废置状态。


    苏河也不准招收一些三教九流,进入到官场之中。


    打天下时,可以用任何有才能的人。


    坐天下时,用人要考虑各方势力的反应。


    苏河把目光放在贵族身上,提拔一些贵族,不会造成官场的剧烈动荡。


    龙腾奖获奖者都是贵族,提拔他们名正言顺。


    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也没办法担任技术型官员。


    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岗位,离不开技术型官员。


    杜康杰从一个只有贵族身份的白身,一跃而成三品大员。


    这也让很多年岁大的学者羡慕不已。


    苏河也乐于看到这种情况。


    苏河这样做,也有利于提升学者的地位。


    世人都逃脱不了名望和权力,苏河既给名又给钱。


    肯定会有大批有天赋的文化人,投入到科研之中。


    苏河走到金銮殿,拿过周方志递来的手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他在皇宫之中,前往距离不算远的地方,时间不太急切,都是步行前往。


    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身体,争取多活一段时间。


    玄武卫指挥使苏长胜小跑着追过来。


    “陛下,臣有重要情况汇报。”


    苏河没有听到议会上方的大钟响起,上朝的时间还很充裕。


    他看着苏长胜询问道:“二狗,你这么急切的跑过来,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汇报。”


    苏长胜言简意赅道:“陛下,我们盯着西班牙大使赛德斯的人,有紧急情况汇报。


    他手下的人动作很大,不只是探听蒸汽机的消息。


    他们还盯上牛痘疫苗和青霉素。


    派出大量人员,收集这两项技术。


    这两项技术都有专门的人员保护。


    这些人没有办法获得技术,只是暗中收集一些成品。


    特别是牛痘疫苗,赛德斯买了很多活牛。


    我们的人了解到消息,赛德斯即将回国。


    臣感觉这人,非常敌视大华,他又对我国有所了解。


    他是华国通,我们用不用清理掉这个人。”


    苏河再次听到苏长胜汇报,赛德斯这个人的消息。


    他对大华非常了解,比很多大华人都了解大华。


    这种人一旦登上高位,大华和西班牙发生冲突,会对大华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种人绝不能留,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容不得妇人之仁。


    赛德斯之前在大华的眼皮子底下,苏河能容忍他搞一些小动作。


    赛德斯了解到这么多机密,想要安全撤离大华,绝不能给这个机会。


    苏河吩咐道:“找机会清理掉这个人。


    咱们现在没必要和西班牙王国彻底决裂。


    西班牙大使不能在大华出事,赛德斯不能死在华国境内。


    客船在大海上行船,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苏长胜立刻站直身体,恭敬地回应道:“陛下,臣明白怎么做了。


    臣一定会送赛德斯去见他所信仰的上帝。”


    苏河随意安排了这件事,他继续前往金銮殿。


    他来的时间已经比较晚。


    官员们都已经来到金銮殿。


    大华的早朝,举行的时间比较晚,官员可以安稳的吃完早饭,再来参加早朝。


    有些人依然选择早早就来到附近等待。


    朝堂上的政局稳定,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


    这些人在大朝会之前,他们会提前商量好各项事情,做到共同进退。


    苏河来到金銮殿,坐在龙椅上面,接受文武百官行礼。


    周方志公公宣布大朝会正式开始。


    首相王仲策最先站了出来。


    “陛下,国家进入到平稳时期,境内已经没有大规模战事,导致许多官员懈怠。


    很多官员结党营私,相互勾结。


    陛下之前询问微臣整顿吏治的方法,微臣建议实行考成法。


    微臣在家里整理前朝名臣张居正的考成法,并结合当下的情况,对考成法进行一些修改。


    大华每一个职位,都有相应的考核标准。


    每个季度一小考,由衙门内部进行考核,每年一大考,由上级部门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分为优良差三等,三次连优者晋升,三次连差者贬官。


    官员任职五年的期限内,取得三次优,他才有晋升的机会。


    当官不能成为铁饭碗,不能让官员没有危机感。


    很多底层官员没有上升空间,也没有紧迫性。


    各自职位做的好坏与否,都不影响他们继续当官。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势胡作非为。


    微臣用考成法,把这些官员剔除官场。”


    苏河听着王仲策讲述考成法。


    适合大华制度的考成法,这已经是第五版。


    前面四个版本,苏河指出问题所在,让王仲策重新修改。


    现在这个考成法,它是苏河比较满意的版本。


    考成法的考核标准不宜定得太高。


    考核标准定的太高,大部分人都完不成。


    到时候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


    考成法就没有了公信力,中枢官员带头违法,考成法就变成一纸空文。


    现在的考成法,七成的人认真工作,都能完成相关考核任务。


    还有一成半官员,拼尽全力完成,偶尔也会取得一个良。


    最后剩下的一成半官员,那就是需要被淘汰的官员。


    大华周边还有一些战事,核心地区已经渐渐稳定,官场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每年都会有一百五十名进士进入官场。


    大华的官员普遍年轻,朝廷等不及这些人老去,再由新人接替他们的位置。


    大华必须要执行末位淘汰制,让不合格的老人为新人让开位置。


    大华进入高速扩张期,边疆地区也需要大量官员治理。


    哪怕是边疆地区升官更快,那种苦寒地带,很多官员也不愿意去。


    考成法淘汰下来的官员,可以治理边疆地区。


    苏河命令道:“通政使郑子良,你把考成法的详细条款,在朝堂上读出来。


    今天大朝会,朕与众为爱卿讨论考成法。”


    通政使郑子良,从首相王仲策手中接过考成法。


    他声音洪亮,详细宣读每一个条款。


    考成法分为地方和中枢两个部分。


    中枢的考成法比较完善,地方的考成法,只有大致框架。


    今后由地方巡抚衙门,根据地方的情况,针对地方各个衙门,编写相关的考成法。


    大部分官员听着考成法的条款。


    他们自认为能完成考成法,但心里很不舒服。


    他们本来可以随而为,有油水的事情大家抢着干,没有水的事情推脱不干。


    考成法正式颁布,这种混日子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考成法就是限制官员的枷锁,完不成考核任务,那就会被贬官。


    很多官员心中都不满意,他们不喜欢被人强制安排做一些事。


    但他们看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苏河,还有站在文官首位的首相王仲策。


    皇帝和内阁达成一致意见,考成法已经成为定局。


    内阁官员和六部尚书,他们参与御前会议,已经明白皇帝苏河的态度。


    皇帝苏河整顿吏治的态度极为坚决。


    他们这些人如果坚决反对考成法,也不可能阻止考成法实施。


    自己还要被外派到地方为官,这等于他们被贬出中枢。


    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员,经过数年的磨合,他们已经知道皇帝苏河的脾气。


    他们找到考成法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提出相关建议。


    无法提出有效建议,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会触怒皇帝苏河。


    官员们之前无法改变一些政策,他们有自己的抗争手段。


    他们经常用的手段,就是通过不配合的方式,想要给皇帝苏河造成阻力。


    考成法的出现,连这种不配合的手段,都被禁止。


    李凤鸣等军方人员,他们面带微笑,看着文官们的表现。


    考成法专门针对文官,对于他们军人影响不大。


    军队有更加详细的军规,根本就用不上考成法。


    苏河看到郑子良已经读完考成法。


    他询问道:“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待考成法。”


    内阁大臣李志升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支持考成法,考成法能有效解决吏治。”


    吏部尚书杜源,紧跟着站出来夸奖道:“陛下,吏部支持考成法,经过考核的官员,才是为国有用的官员。”


    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他们都相继表态,出声支持考成法。


    中下层官员,根本没有发声的机会,考成法主要限制的官员,就是他们。


    苏河看到朝廷全体官员,都支持考成法,没有官员提出反对。


    他满意的说道:“朕现在就下旨,考成法从今天开始正式实施。


    中枢由内阁选派官员,对各个衙门进行考核。


    地方由巡抚衙门选派官员,对巡抚各衙门和治下各府县进行考核。


    其中知府和知县,他们的地位更加重要,由内阁和地方共同考核。”


    考成法正式在大华实施,苏河希望这部法律,能有效筛选官员。


    让大华的官场上,留下更多能做事的官员。


    而不像前明那样,能做事的官员被排挤,官场上大部分都是庸官。


    考成法主要剔除官场上的庸官。


    对于违法犯罪的贪官,考成法的作用就小很多。


    苏河却对这次考成法整顿吏治的信心更足。


    都察院也在考成法的范围之内,相关的考核任务,由苏河亲自指点王仲策完成。


    都察院不同的御史,有不同的考核任务。


    御史每年必须完成考核任务,他们完不成考核任务,也会被贬官。


    都察院御史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也要内卷起来。


    这能有效打破一些官场潜规则。


    周方志公公宣布下朝,这次大朝会议正式结束。


    官员们陆续离开皇宫,首相王仲策没有离开。


    他看到周围已经没有其他人,说出来其他人不敢说出的话。


    “陛下,前明采用考成法,张居正当首辅时,还能勉强实行。


    张居正去世之后,他所做的一切政策都被废除,其中就包括考成法。


    其中有明神宗的私人恩怨,大明官场反对声也很大。”


    苏河听到王仲策这么说,他摆摆手说道:“张居正变法必然失败。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走下坡路时,变法成功的桉例。


    王安石变法失败、张居正变法失败,这都是必然的结果。


    一个王朝走下坡路,那就是利益集团拿的太多,已经掏空朝廷。


    想要变法,必须要从利益集团手中,拿走一部分利益,分配给其他人。


    这样做必然会导致保守力量太强,变法很快就失败。


    咱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大华刚刚开国。


    考成法一定能实行下去,哪怕它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只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王仲策听到皇帝苏河语气坚决,他这才完全放心。


    考成法由他提出来,他本人已经与考成法深深绑定。


    执行的第一年,将会考成法遇到最大的考验。


    只有皇帝苏河态度坚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不会撤销考成法。


    考成法这个有利于国家,却不利于文官的良策,才有可能长久执行下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