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2章 回京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4335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苏河在唐山火车站登上火车,他第一次出巡考察地方结束,踏上返回京城的旅途。


    唐山知府张元硕看到皇帝苏河带着文武官员登上火车,他紧张的心情立刻变得舒缓。


    皇帝苏河在唐山府停留每一天,他身心都处在煎熬之中。


    生怕唐山府治下哪一个地方出现问题,他直接被皇帝苏河罢官。


    张元硕作为一个官迷,他又想实现自身的抱负,罢官会让他痛苦一生。


    他十几年寒窗苦读取得进士。


    踏入官场之后,从一名知县辛苦奋进数年,才取得知府这个人人羡慕的官位。


    唐山府是全国有数的大府,能抢到这个位置,他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张元硕做好唐山知府,他都有希望像王言虎一样,从知府位置上直接升任巡抚。


    他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响起,看到专列缓缓启程。


    张元硕带领唐山府官员,冲着专列鞠躬行礼,为皇帝苏河送行。


    他等到完全看不到火车,这才直起身,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张元硕长呼一口气,自己今后一定要当清官。


    他没做出什么坏事,都这样担惊受怕,不是当贪官的料子。


    ………………………………


    苏河所在的这节火车车厢比较冷清。


    他下达旨意,让所有随行的官员,都要根据这次出巡的所见所闻,针对某一件事情,写出自己的建议。


    官员们都在其他车厢互相讨论。


    负责工业的官员最容易,这次出巡主要考察工业,他们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写。


    都察院等三法司官员,在天津办理大桉,他们也有太多的东西能写。


    李青木等海军,见识到铁甲蒸汽船,可以畅想未来的铁甲舰。


    最纠结的官员,就是与这些都不沾边的官员。


    他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才能写得精彩。


    这次写的奏疏,皇帝苏河肯定会亲自阅读,这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谁都不愿意放弃。


    如果写的太差,让皇帝苏河认为自己能力太弱,因为这种事情被贬官,真的不值得。


    苏河看着站在车厢中,一脸忐忑的吴庸。


    “吴庸,你已经解决水洗煤技术。”


    吴庸昨天傍晚汇报,他已经完成水洗煤技术。


    苏河的行程早已经规划好,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再有五天就是除夕节。


    身为大华王朝的皇帝,苏河必须要在除夕之前返回京城,有许多重大礼仪离不开他这个皇帝。


    他已经没有时间,亲自观看水洗煤技术,能达成的效果。


    苏河让吴庸一同返京,这是个人才,送到科学院深造,今后也许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吴庸听到苏河的问话,他神情有些紧张,但听到技术问题,他非常流利的讲述水洗煤技术。


    “陛下真知灼见,臣听从陛下的吩咐,把刚开采出来的煤炭,用水清洗一遍。


    我经过数天实验,找到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清洗方式。


    经过清洗的煤炭,里面的硫含量明显降低,其他杂质也降低很多。


    这些煤炭不练成焦炭,它们直接燃烧,只比焦炭产生的毒气多一点。”


    水洗煤技术一点都不复杂,吴庸耗费这么长时间,主要是等待水洗的煤炭被烘干。


    现在是寒冬腊月,水洗完的煤炭放在外面不管,就会在外面结一层厚厚的冰。


    吴庸多次试验,才模拟出夏天正常水分蒸发的环境。


    他可不想因为环境出现差错,导致水洗煤技术在夏天使用时出现差错。


    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他会承担更大责任,那还不如没有研发成功这项技术。


    苏河看着吴庸递过来的详细技术资料。


    煤炭经过水洗处理,能去除很多杂质。


    没经过处理的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可以熏死小鼠。


    经过水洗处理的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小鼠神态有些萎靡,但能正常存活。


    苏河夸奖道:“好,这个技术非常好。


    它成本极低,还能有效减少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污染。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污染就禁用煤炭,但能花费一点成本,减低煤炭的污染,这还是非常值得的技术。”


    苏河奖励吴庸五千两银币,这是一名农民需要劳作近百年,才能挣到的银币。


    他一直用重赏,向外界传递信息,皇帝苏河非常重视技术。


    吴庸获得赏赐,他高兴的离开皇帝苏河所在的火车厢。


    苏河阅读京城送过来的奏疏。


    一些小事,内阁就能处理。


    能送到他这里,这些都是内阁无法处理的事情。


    诸多繁杂事情,其中最令苏河关注的事情,就是第一届龙腾奖。


    龙腾奖是苏河安排礼部左侍郎、科学院院长田家鹏负责筹备的奖项。


    这个奖项以大华皇室的名义颁发,颁奖人就是皇帝。


    奖励最有价值的科学和技术。


    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这几个类别。


    技术一般选取一项技术获奖,最多两项技术获奖。


    龙腾奖由着名学者推荐人选,大华皇家科学院负责审核。


    龙腾奖奖金丰盛,还能给当事人带来极高的名誉,获奖者都会被授予爵位。


    这个奖项是苏河为了提高科学家待遇,搞出来的奖项。


    它对标的奖项,就是后世闻名的诺贝尔奖。


    龙腾奖的筹备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皇帝苏河确认获奖的人选。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举行颁奖典礼。


    苏河看完龙腾奖的资料,他又看向其他的事情。


    这其中有巡抚的调任、皇室成员的婚约、大理寺的死刑复核等各项工作。


    ………………………………


    火车在铁轨上行驶,发出哐哐的声音。


    已经是入夜时分,车厢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睡觉。


    一声刺耳的气笛声,惊醒了所有人。


    周方志公公一直在苏河的车厢外面候着。


    他看到苏河被火车的汽笛声惊醒。


    周方志立刻走向上前提醒道:“陛下,火车已经到达京城火车站,现在是凌晨两点。”


    苏河起床穿好棉大衣,他向着火车站外面走去。


    火车按照预计的行程,将会在下午两三点钟到达京城火车站。


    但这个时代的蒸汽机,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故障多。


    火车在半路中出现故障停车,随车的工程师立刻进行抢修。


    抢修消耗了很长时间,抢修结束的蒸汽火车,速度变得更缓慢。


    这才导致火车晚点,他们在凌晨到达火车站。


    皇后王文君带着后宫嫔妃在火车站中等待。


    皇子和公主白天也在这里等待,夜晚王文君怕他们感染风寒,就让人送他们回皇宫。


    火车晚点时,王文君心中有些慌张,要派人骑马前去看看情况。


    她的想法被二哥王仲策阻拦。


    前方的火车真出现重大事故,必然会有麒麟卫来京城通知。


    派遣快马前去查看情况,火车的速度又比马匹速度快。


    马匹返回来,火车早已经到站,这是多此一举。


    他们在火车站中小憩一会儿,听到火车进站的气笛声,知道皇帝苏河将要到站,他们立刻前往站台迎接。


    苏河带领文武官员走出火车站。


    这些人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神色。


    离开京城近半个月时间,他们参与许多波澜壮阔的事情,心神已经很疲惫,想回到家里获得片刻的安宁。


    苏河看到妻子们,她们在寒风中等待他归来。


    他先走向首相王仲策身边,吩咐道:“仲策,你通知相关人员,明天召开御前会议,讨论这段时间朕遇到的问题。


    朕同时布置,过年假期期间,朝廷相关的安排。”


    王仲策点点头,他就离开苏河身旁,走向魏时鸣所在的方位。


    他身为内阁首相,要向内阁大臣魏时鸣,了解皇帝出巡相关情况。


    苏河看着王文君冻得通红的小脸,李慧欣有些僵硬的手指,他催促道:“这里太冷了,咱们乘坐马车返回皇宫。”


    ………………………………


    4335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三十日,今年最后一次御前会议。


    苏河看着面前的文武官员,他站起身,脸色通红,语气愤怒的说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天津发生贪腐窝桉,官官相护,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网。


    整个天津官场,贪污银币高达四百五十六万两银币。


    朝廷给河北省的拨款,都没有达到这个数额。


    这都是什么?这都是民脂民膏。


    管中窥豹,除了天津之外,其他省份的官员就很廉洁吗?朕根本不敢相信。


    大华才成立几年,官场就一副王朝末年的景象,贪官横行,百姓过得民不聊生。


    朕绝对不允许,这种现象继续存在。


    官场必须肃清,吏治必须改善。


    你们完成不了这个任务,朕就换人。


    朱元章当年能杀的官场人头滚滚,朕难道杀不得。”


    参加御前会议的军官们,看着文官被皇帝苏河训斥,他们在一旁偷笑。


    大华皇家军队没有额外的收入,只靠朝廷的拨款。


    朝廷的拨款,有皇帝、内阁、都察院、议会和军方相关机构层层审核。


    中低层军官根本没有上下其手的机会。


    高级军官,又有着海外封王的胡萝卜吊在前方。


    他们根本不会贪污军饷,失去成为开国君主的机会。


    军官们可以置身事外,看着文官们被皇帝苏河训斥。


    文官们心里就百味杂陈,皇帝苏河已经下达最后通牒。


    内阁无法出手整顿吏治,皇帝苏河必然会学习前明洪武皇帝。


    他将要对所有文官举起屠刀,到时候杀的血流成河。


    作为开国皇帝,苏河有绝对的权威,能把官场清洗几遍,依然保持国家的稳定。


    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他们都把目光看向首相王仲策。


    王仲策作为大华的首相,他是文官之首,在这个时候必须要站出来。


    王仲策看到大部分文官,都看向自己。


    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也必须要提出办法,解决吏治崩坏问题。


    王仲策与皇帝苏河共事这么多年。


    他了解皇帝苏河的脾性,这件事情内阁不解决。


    一旦轮到皇帝苏河出手,必然会导致血流成河。


    王仲策从座位上站起身,他先向皇帝苏河所在的方向躬身行礼。


    “陛下,臣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天津离京城这么近,官员贪污腐败这么猖獗,在离京城较远的地方,那就是天高皇帝远,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是内阁的工作没做到位,臣先请罪。”


    王仲策先承认官场吏治确实有问题。


    天津窝桉震惊全国,事实无法狡辩。


    谁知道哪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又会爆出大桉要桉。


    承认错误,内阁也把相关责任,甩了一部分出去。


    王仲策知道,只是承认错误,根本不可能让皇帝苏河满意。


    他看到皇帝苏河没有发怒,提出他这些天想到的解决办法。


    “陛下,历朝历代很多名臣宰相,都想要解决吏治。


    他们很多人提出的办法很好,但因为利益集团的阻挡,很多政策都人亡政息。


    距离我们最近的名臣,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契合时代的特征。


    臣的智慧有限,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臣请陛下严格实施大明名臣张居正设立的考成法。


    每个季度,对全国所有官员,进行一次考核。


    三次不合格者,降职处理。”


    王仲策这话一出,乾清宫内的很多文臣,他们都忍不住小声讨论起来。


    张居正的考成法,考察每一名官员做事的能力。


    这相当于给每一名官员上一道枷锁。


    王仲策继续说道:“臣当年管理吏部,考察提拔官员时,就借鉴考成法。


    考成法在吏部,只是官员晋升的时候应用。


    没有形成相关制度,对官员平时工作进行详细考察。


    官场吏治清明,这件事情很容易做到。


    只要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朝廷加强对官员的考核管理,及时处理官员中的硕鼠。”


    苏河听到王仲策的建议,他比较满意这个建议。


    他看到其他文官,这些文官面红耳赤,有人想要反驳这个政策。


    但又顾及皇帝苏河的权威和首相王仲策的权势,他们没有开口。


    苏河微笑的开口道:“王爱卿,你趁着过年假期,完善考成法相关制度。


    朕觉得考成法不错,那就先从京城开始实施。


    这样发现一些问题,也能及时得到反馈。”


    吏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御前会议进入到正式流程。


    苏河解决完一些积累下来的事情,他开始安排朝廷过年假期的工作。


    御前会议结束,苏河特意留下田家鹏,向他询问龙腾奖相关的情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