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3章 子女教育 兴建大学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河看着婴儿车内的小婴儿。


    进入七月份,他又添了两名子嗣,娜仁生的儿子苏蒙,曲清漪生的女儿苏静。


    娜仁顺产体质极好,生完孩子就下床活动,说他们蒙古姑娘不做月子,生完孩子就能养牛喂养。


    苏河强制让娜仁做月子,这是为了她身体好。


    曲清漪生产过程有惊无险,难产只能剖腹产。


    随着青霉素和大蒜素不断提纯。


    特别是科学院不断筛选青霉素的菌株。


    现在已经提纯出,可以静脉注射的青霉素。


    它的出现,有效降低术后感染,让剖腹产产妇存活率提高到九成以上。


    现在生孩子,已经摆脱闯鬼门关的情况。


    只要不是高龄产妇和患有重大疾病的产妇。


    健康产妇,婴儿存活率不敢保证,产妇成活率已经变得极高。


    只是注射用青霉素,实在太昂贵,售价就高达一千两银币一针,这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


    主要是这种杂质少安全性高的青霉素菌株,产量实在太稀少。


    曲清漪剖腹产手术后,女儿苏静也有些虚弱,她们在汉中医院休养。


    苏河靠近他第三子苏蒙,这小家伙看着很壮实,躺在婴儿床里熟睡。


    察觉到有人来到他身边,睁开小眼睛立刻大哭。


    娜仁立刻抱起儿子,哄了起来。


    这个儿子就是她在秦王府生存的保证。


    她从小就生活在蒙古大汗家庭。


    知道一个女人有没有儿子,那地位简直是天壤之别。


    “娜仁,苏蒙满月宴会,邀请你父亲或是哥哥到来,你也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亲人。”


    “好的,夫君,我这就给父汗写信,让人尽快送到察哈尔部落。”


    娜仁刻答应下来,她知道夫君想见自己父亲或哥哥,肯定不只是为了给自己儿子过满月。


    苏河逗了逗苏蒙,他就离开娜仁的宫殿。


    这次叫林丹汗或是额哲到来,苏河是想让蒙古人配合秦军,向东进攻漠南蒙古地区。


    秦军的骑兵部队,现在一共有三个师,再带依附他们的蒙古人。


    占据漠南蒙古地区,难度不算太高。


    这只骑兵成为尖刀,逼近建奴的老巢。


    随时能出兵切断建奴和大明的联系。


    建奴和大明议和,那也只是暂时停战。


    这两个势力,还没有到互信的程度。


    他们两个势力真的议和,刚刚议和就切断他们的联系,这是最好的办法。


    苏河准备去书房,他听到隔壁传来小孩的嬉闹声,不久后传来一个小男孩儿的哭嚎声。


    “爱哭鬼,快起来。


    你看小雷都比你坚强。”


    苏河走进院子,他看到女儿苏蓉抢了弟弟苏蜀的玩具,旁边还有一个被撕碎的布娃娃。


    二儿子苏雷,正在练习走步,不时摔倒在地。


    他跌倒之后,苏蓉把他扶起来,给他鼓劲,让他继续向前走。


    他们在柔软的泥土地上玩耍。


    摔倒弄脏衣服之外,不会磕伤身体。


    王文君和李慧欣两人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玩耍。


    苏河一直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所有孩子都由生母负责抚养。


    小小年纪,就远离了亲生父母,这会让孩子心理造成创伤。


    他们长大之后,必然会有极大的权力,掌握重权又有心理问题,社会危害性极大。


    苏河的妻子,没有大字不识的人。


    文化水平最低的曲清漪,也是从小有人培养,识文断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蓉儿,不要欺负你弟弟。”


    苏蓉撅着小嘴,不满的说道:“父王,你别被爱哭鬼骗了,是他先撕碎了我的布娃娃。”


    苏河看向王文君,她冲着自己点点头。


    苏蓉没有说谎话,说谎必须要严惩,不能让小孩子谎话连篇。


    苏河走上前,摸了摸苏蓉的脑袋。


    “那是父王错怪你了。”


    “苏蜀,你弄坏了姐姐的布娃娃,要给姐姐道歉。”


    苏蜀擦了擦眼泪,对着苏蓉说道:“姐姐,对不起。”


    苏河又看着苏蓉,道:“弟弟已经给你道歉,你也抢夺弟弟的玩具,要给弟弟道歉。”


    苏蓉撅着小嘴,不想道歉。


    “不道歉,就没零花钱了。”


    苏蓉瞪着眼睛,很不满的说道:“弟弟,我错了。”


    王文君经常看到苏河教育两个孩子。


    教导他们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


    她看到苏河教导完,走上前说道:“夫君,外面的大儒,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意见,要求给苏蜀讲课。


    现在苏蜀已经五岁,应该让他学习知识了。”


    王文君一直不太清楚,苏河想要怎么教导孩子。


    现在苏蜀一天天长大,现在还只是她自己在教。


    “不需要找那些大儒教导,直接让蓉儿和蜀儿去上小学。


    经过小学六年级培养,他们的才能和爱好也显现出来,再接着培养他们。


    九月份小学新一学年开学,让他们正式入学。”


    汉中就有多所贵族小学,专门招收权贵的子女。


    孩子和年龄相同的人一起上学,这更容易培养他们。


    他们都含着金钥匙出生,让他们体验民间疾苦很困难。


    但也不能让他们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


    苏河知道人的智商有极大差别,智商也呈正态分布。


    极傻和极为聪明的都是少数人,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他的继承人,只需要普通智商就能担任。


    长于深宫的孩子。


    第二代第三代,苏河还能亲自盯着,之后肯定是平庸的人占多数。


    大部分帝王都极为平庸,出色的才是少数。


    苏河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选起较为出色的子嗣成为继承人。


    同时通过制度的建设,分朝臣们的权,不会形成权臣。


    王文君之前就有两种猜测,在秦王府里办私塾或者是上小学。


    她看到苏河正式下定决心,立刻开始运作。


    她的两个孩子去哪个班级,同学都有谁,谁当他们的老师。


    这些都要提前安排好,让他们享受最好的小学教育。


    王文君心里明白,他孩子的小学同学,就是今后最好的班底。


    他们在小学时,共同生活了五年时间,能培养最纯真的感情。


    ………………………………


    苏河在凌云殿,召见秘书处处长田家鹏。


    “家鹏,我准备让你筹备,大学城的建立。


    现在大学书籍,科学院的人已经编写好,数学教材还是你主编。”


    田家鹏激动的说道:“感谢王上的信任,我一定会办好大学城。


    大学城一共建设几所大学。


    王上,秘书处的秘书,大部分都外派出去,我的工作和谁交接。”


    苏河想了想,暂时没有发现能接手田家鹏的人。


    秘书处的秘书,经过培养之后,有才能的人都被外放,没才能的人也被外放。


    这段时间占领两广,人事变动剧烈,很多秘书都下放到地方为官。


    苏河准备科举之后,挑选一些科举人才,再度充实秘书处。


    “秘书处的工作你先兼职,等我找到合适的人才,你们再交接工作。”


    苏河想了想,还是让田家鹏能者多劳。


    他给田家鹏介绍,自己计划中的大学。


    最重要的大学名叫华夏大学,课程是理工类前沿理论为主。


    大学采用严禁严出模式,只有小学最优秀的一批人才,才能考进大学。


    现在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办理更多的中学。


    只能选取小学优秀学生,送到大学培养。


    大学数量也极少,苏河准备只建设几所大学,不会超过十所。


    现在小学教育已经足够,等到大规模战争结束,秦王府也更有钱,再开办中学教育。


    华夏大学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


    毕业要求就是要有创新性,补充前人的理论或是发现新的知识。


    大学学制五年,上学十年没有毕业的人,会直接被转学或是清退。


    还有几所专业的大学,例如农业大学。


    他们学制也是五年,入学要求比华夏大学低,主要培养专业人才。


    学习华夏大学,研究出来的理论和知识,不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只要求他们学会技术。


    田家鹏听完苏河介绍大学,他询问道:“王上,华夏大学毕业要求是不是太高。


    您的学生,那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很多人都做不出来开创性的成果。


    小学教育前几年遇到的好苗子,都被收进科学院少年班。


    他们之中也就涌现陆凌霄、牛犇、秦云等人才。


    这些人才哪有那么容易培养。


    无法毕业的人,那也是百里挑一的好苗子。”


    苏河笑着说道:“天才毕竟是少数,华夏大学定位就是研究型学院。


    它是科学院的有力补充,科学院研究最重要最基础的理论。


    华夏大学根据科学院的理论,对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创新。


    毕竟让科学院院士研究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那就太浪费人才了。


    华夏大学是最顶尖的大学,宁缺毋滥,只留下顶尖的人才。


    其他的人,他们不适应华夏大学。


    可以转学到农业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医科大学、人文大学、工匠大学等更加专业的大学。”


    苏河没有多少资金,大规模建设大学。


    现在所有学科都在开荒阶段,没必要设置综合性大学。


    他让大学专业化,集中所有相关人才发展这所大学。


    真有人进错大学,也有相应的转学制度。


    除了华夏大学,是为了攻关前沿科学。


    其他大学的主要目的,那就是批量培养相关人才。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社会对这些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想让工业化停滞,就要开办大学,大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田家鹏继续询问道:


    “王上,大学的老师怎么解决,大学的学费向小学看齐,还是高收费。”


    苏河听到田家鹏的问话,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过。


    他想要开办公益性的大学,象征性收一些学费。


    但经过成本核算,一所大学的投入,可以开办一千所小学。


    一千所小学能带来的收益,肯定要比一所大学高。


    秦王府教育方面的资金,主要向小学倾斜。


    现在的文盲率太高,培养出一大批,认识文字又有纪律性的小学生,这才是当前的重点。


    大学大部分经费,只能靠自筹。


    “关于学校的老师,华夏大学会有科学院支持,科学院的院士和研究员,会给学生们上课。


    其他大学,比如农业大学和医科大学这些专业大学,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农民、医生、工匠成为老师。


    大学的费用很高,一年的费用在二百两银币左右。


    考上大学,银行会给学生放贷款。


    大学每一个院系,前一百名学生,也有相应的奖学金,足够他们交学费和生活费用。”


    田家鹏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王上,大学是种新事物,难免有权贵打招呼,遇到这种事情我该怎么办?”


    他必须要问清楚,只靠猜测,猜错那就麻烦大了。


    “权贵和普通百姓一视同仁,能考上大学,就按照大学的规定上学。


    考不上大学,想要花钱买个名额,让他们去人文大学。


    人文大学有孔孟学院、佛学院、社会学院。


    人文大学捐款就能进。


    人文大学一年学费五千两银币,多招一些权贵子弟,我们办大学的经费就轻松很多。”


    田家鹏听到秦王这么说,他就明白秦王的态度。


    这些大学已经建设好,几所大学都在一起形成大学城,位于汉中城西北面的郊区。


    田家鹏办事效率极高,大学职工很快全部到位,正式对外开始招生。


    ………………………………


    隆昌马车行,两名学徒正在讨论关乎他们命运的事情。


    “李大狗,你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了吗?


    秦王府又建立了小学的上一级学府大学。


    你不是一直说教科书上有错漏,凭你的水平应该能考进大学。”


    “乔小丫,我叫李达够,不要叫我李大狗。


    我也想去大学,只是大学的学费太贵了。


    我上学就接受隆昌号的助学金。


    违约需要赔偿数百两银币,我现在可拿不出这么多银币。”


    “听你的意思,就是想去考大学。


    你去考大学,只要你能考中,我帮你把违约金取消,推迟偿还助学金。


    秦王推出大学,肯定要重点宣传。


    和你一样的学生有很多,你真的能考中,很容易上报纸。


    上报纸也是对隆昌号的宣传,东家一定会妥协。”


    李达够听到乔小丫这么说,他有些心动。


    他觉得自己学识,应该能考上大学。


    当时十多岁的事情,父母还算有远见,没有直接让他下地干活。


    他比很多小学生大好几岁,思想更加成熟,学习速度也很快。


    现在去考大学,他比较有优势。


    他可不像乔小丫,上小学主要就是玩,也就了解一些数学常识,认真学一些会计知识。


    “现在马车行太忙,请假不容易。”


    “我去帮你请假,东家应该也想要宣传。


    我一个女人都帮你出面,你还磨叽什么?”


    乔小丫看到机会,一直催促李大狗上进。


    一个普通的工匠,基本没有机会娶她,大学生就不同了。


    秦王苏河办大学,搞的这么轰动,大学生的待遇肯定很高。


    他们就像之前士子一样,有非常高的潜力。


    他们这些商贾之家,还是比较喜欢投资有潜力的年轻人。


    7017k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