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0章 战争动员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暗卫首领苏长胜拿着几个竹筒,来凌云殿面见苏河。


    “秦王殿下,这是我们在大明各个地区,潜伏暗卫汇报的情况。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大明朝这次几乎是倾巢而动,调动能抽调的极限兵力。


    特别是辽东的关宁军,抽调了一大半以上。


    大明朝是想一鼓作气剿灭我们。”


    苏河看向苏长胜汇总的情报。


    他看到辽东关宁军抽掉一大半,  驻守辽东的孙承宗都被崇祯皇帝派到陕西。


    大明和后金,现在明里暗里有些默契。


    大明现在不会和后金联合,大明朝廷的反对力量太大。


    但大明和后金,一定达成某些心照不宣的协议。


    大明和后金在今年,也就是崇祯四年没有发生大凌河之战。


    这明显是后金收缩了防线,减轻了给大明的压力。


    黄台吉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


    在后世这段历史上,  每当大明朝有希望剿灭李自成等起义军。


    后金大军就会入侵中原,让大明朝廷只能放弃李自成等人,回军应对后金的铁骑。


    黄台吉这是看到他们这股势力的危险性,  通过对大明朝减轻压力,让大明朝集中精力剿灭他们。


    黄台吉是想让鹬蚌相争,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苏河能看出黄台吉阴险的想法。


    他却没有办法,黄台吉那里鞭长莫及,他先要度过眼前的难关。


    苏河继续看向苏长胜的汇报。


    大明朝少见的对士绅下手,并进行了几场反腐。


    主持这个工作的就是大明新任阁臣徐光启。


    他在江南收了近千万两的矿税,直接让大明朝户部富裕一些。


    大明朝派出五十万兵力,分为四路围剿他们。


    让苏河感到最危险的一路,那就是陕西这一路的关宁铁骑。


    在孙传庭的秦军和卢象升的天雄军没成立之前,关宁铁骑是大明最强的一支兵马。


    这还是处在全盛状态,没有被后金多次打击的关宁铁骑。


    前天,军情局杨千鹤汇报陕西那里的情况。


    更为详细的介绍陕西关宁军情况。


    关宁军步兵,  苏河有信心打败他们。


    一万八千关宁铁骑,  真的太难应付。


    骑兵成规模,  所造成的杀伤力将会成倍增加。


    李大壮的近卫师在四川时,  就差点被一千骑兵击破军阵。


    秦王府治下基本不产马,现在骑兵只有两千多人,坐骑还基本是西南马。


    他们这些人,完全不是关宁铁骑的对手。


    苏河攻打骑兵,还是要靠步兵,打起来很吃亏。


    骑兵打不过可以跑,苏河手下完全追不上。


    关宁铁骑哪怕无法应对,装备线膛枪的正规部队。


    他们盯着后勤运输部队,断了军队的粮道,也会造成前线军队崩溃。


    龟缩在堡垒,利用地形阻挡骑兵。


    骑兵无法攻城,山地战和攻城。


    这个选项就不再苏河的考虑范围内。


    明军更希望他这么做。


    明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围困他们。


    就像他们对付后金那样,通过重重关隘堡垒,把后金封锁在辽东地区。


    后金可以通过草原,向蒙古进行扩张。


    把书和他们困在四川和汉中,扩张方向只能像吐蕃。


    那里的资源还比不上云南,这是大一统之后必须收回来的地区,不是优先占领的地区。


    真让明军完成合围,苏河整体陷入劣势,成为偏安一隅之地的诸侯。


    没有原材料产地和市场,  正在进行中的工业化也无法完成。


    苏河想要保持这個团队的持续发展。


    只能选择在大明各路明军,没有完成合围之前。


    主动出击,在某一个方向撕开口子,这才能有破局的希望。


    苏河决定了今后的战略方向。


    他放下情报,同苏长胜说道:


    “徐光启这是为大明,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这种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官员,他却受到大明官场几乎所有人的排斥。


    大明的官员,已经烂透了。”


    苏长胜点点头,道:“秦王殿下,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大明朝在明年春耕之前,对我们发起进攻。”


    “二狗,激活我们潜藏在明军中的暗子。


    这次大明对我们的围剿,将是大明的最后一次围剿。


    我们胜利,大明短时间没有足够的能力,再次围剿我们。


    再给我们几年发展时间,大明朝绝对没有实力围剿我们。”


    苏荷吩咐苏长胜,激活潜藏在明军的暗子。


    暗子一共有两种人组成。


    他们救助并培训的孤儿。


    这些人大部分处在底层,只能掌握一些浅显的情报。


    还有一部分暗子,仇视大明朝或朝廷的某些人,这些人之前没有办法。


    苏河给了他们另一种选择,这些人才能搞到更高级别的情报。


    军情局局长杨千鹤就是这种人的代表。


    苏河在凌云殿召集李凤鸣、文景明、王仲策、钱明义等人。


    他与众人商量,大明朝这次围剿,他们怎么应对。


    这些人都在文华殿或武英殿办公。


    他们听到苏河的命令,很快来到凌云殿。


    苏河把苏长胜获得的情报递给众人看。


    他同时说出自己的战略,询问这些人的看法。


    苏河最后总结道:


    “这场战争,我们肯定要打,逃避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关键要怎么打,各位说一下你们的意见。”


    文景明简单看完资料,他提出自己的看法。


    “秦王殿下,我们的军队军人素质比大明朝的军户强很多。


    士兵的士气很足,再加上完善的奖惩制度,士兵不怕打仗。


    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家族分到的土地。


    他们也会士气高昂,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面对明军的围剿,我们绝对不能妥协。


    我们这次能否胜利,与百姓们的支持密切相关。


    我们刚打下四川,现在给农民分了土地,只要没流露出败相,这些农民都是我们的铁杆支持者。


    但他们的心思也飘忽不定,我们选择死守,大明朝就能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某一些重城。


    兵力差距到一定程度,我们火器先进,也守不住一些城池。


    在这些农民眼中,那就是我们失败的迹象。


    他们哪怕把土地撂荒,也绝对不会在耕种下去。


    必须要主动出击,把明军挡在我们的地界之外。


    不能让刚分完田地,心理极度脆弱的农民受到影响。”


    文景明从士兵的思想和农民们的思想,这两个方向支持苏河的想法。


    李凤鸣看着地图,他开口说道:


    “秦王殿下,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


    这次和以往不一样,选择死守那就中了大明朝的奸计。


    我的意见是南北开花守中线。


    现在的情报还不完善,等到前线的情报汇总完,我会带领参谋部拿出全面的作战部署。”


    苏河听到李凤鸣的思路,与他的有些差异。


    他准备主攻北线,李凤鸣是南北双线作战。


    “景明,你立刻让军中的祝师动员士兵,给他们灌输保卫自己土地的想法。”


    “是。”


    文景明收到苏河的命令,他敬了个军礼。


    王仲策看到苏河目光看向他,自信的说道:“这两年粮食富足,工商业发展也带动了税收的增长。


    我们在册近三十万军队,凭借现在的储备,完全养得起。


    哪怕因为战争,秦王府治下税收粮食产量减半。


    只要不大量征兵,我们也能挺过五年时间。”


    王仲策算的是极限时间,除了士兵和重体力工人,每一个百姓只能每天喝一碗稀粥。


    如果粮食产量减半,现在的存粮,足够用到五年之后。


    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发生,现在已经试种冬小麦。


    冬小麦的产量哪怕只有正常时节小麦产量的一半,它也能补上因为战争影响,可能导致的粮食减产。


    据他所了解,冬小麦产量基本和夏小麦产量持平,只要不发生天灾,不会出现饿肚子的情况。


    钱明义最后介绍各个工厂的情况。


    “秦王殿下,只要四川秦岭不丢失,能保证工厂的主要原材料产地,把产品运到汉中和重庆。


    我们现在煤铁资源充足,工人的积极性非常高,武器和弹药的产量,不会受到影响。”


    苏河听完王仲策和钱明义的介绍。


    钱粮和武器都充足,这才是他应对明军最大的底气。


    咚咚咚。


    凌云殿外的门被敲响。


    苏河示意身边的警卫,把凌云殿的大门打开。


    苏河的秘书姜之鱼,拿着一摞纸走了进来。


    姜之鱼上个月处理完盐业公司的所有事务,返回汉中。


    “秦王殿下,这是通信塔传递过来的消息。


    前段时间经常下大雪,导致通信塔的消息比平时延缓一些。”


    姜之鱼说完,把他整理好的消息递给苏河。


    “贵州的许成名和陕西的洪承畴,现在一点也不安分。”


    苏河转身看向李凤鸣。


    “李先生,你们参谋部安排新兵营士兵入伍。


    近卫师、第二师、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全部晋升军级单位。


    我会让军校学生提前毕业,充当这些新部队的军官。”


    苏河把扩军的动作提前,他在四川招募很多新兵。


    让新兵营负责训练这些新兵。


    但只晋升了第一军和第三军。


    他之前准备要第三军拿下陕西,没想到大明朝主动动手。


    为了应对大明朝的围剿,只能选择提前扩大军队规模。


    还好他们是纯火器军队,哪怕士兵只训练一个月,都能直接上战场。


    现在新兵营的士兵,已经训练五六个月,上战场完全没问题。


    李凤鸣拿着记事本,记录着苏河的安排。


    参谋部会根据苏河的想法,对军队进行调整。


    苏河用手敲着桌子,说道:“大明朝已经出手,我们现在也开始进行战争动员。


    所有士兵结束休假,各部队提前调动到指定位置。


    工厂进行三班倒生产,人休息机器不休息。


    警卫团派出教导队,教会所有基层军官,新式的步兵操典。”


    苏河下达完战争动员的命令,他留下姜之鱼和李凤鸣。


    他看着一脸期待的姜之鱼,吩咐道:


    “姜之鱼,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我对你的办事能力放心。


    我现在任命你为都督府后勤部部长,全面管理军队的后勤和武器装备。


    你一定要保证,军队后勤绝不能出现大问题。


    如果有军队因为后勤问题导致战败,你要承担主要责任。”


    姜之鱼激动的说道:“请秦王殿下放心,我一定会做好后勤工作。”


    “你尽快组建完后勤部,与军工相关的兵工厂,后勤部都要派出军代表,保证工厂的军品质量。”


    姜之鱼接到命令之后,他鞠了一个躬,退出了凌云殿。


    苏河和李凤鸣一起讨论他的南北两线作战战略。


    研究更为详细的军队调动。


    ………………………………


    苏河亲自给提前毕业的军校学生送行。


    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人,没有他们前辈那么好的机会。


    除了少数几个天资卓越的学生,没办法直接担任师一级的军官。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团营级军官。


    有这些经过军校教导的军官,再抽掉一些精锐老兵。


    由他们带领新兵营训练的新兵,就能形成基本的战斗力。


    打过几场仗之后,适应战场的人就会成为精兵。


    苏河看着拿着毕业证,走出军校的学生。


    这些学生,不知道有几人会活下去,有几人能成长独当一面的将领。


    他只能教导这些学生基本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能力的平台。


    战场才是最好的老师,真金不怕火炼,希望他们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


    秦山水看着已经怀孕休假的妻子和活泼好动的女儿。


    “云儿,照顾好你娘,你老爹我又要去战场了。”


    秦云不希望他老爹离开,但她知道一名军人的使命。


    她从兜里拿出一个装着金黄色液体的玻璃瓶。


    “爹,这一瓶大蒜素你带着,关键时刻它能救命。”


    秦山水把玻璃瓶郑重的揣在兜里。


    他摸了摸秦云的脑袋,转身离开这个家。


    这次它作为教官,需要去好几个部队。


    教会这些刚接触线膛枪的军官,新编写的步兵操典。


    这本儿步兵操典,完全是根据线膛枪的性能,对一些东西进行改变。


    他估计战事结束之前,都没有办法再次回到家中。


    再有十几天就是除夕夜,今年的除夕又不能和妻女一起过。


    秦山水乘坐马车赶往宝鸡府。


    他要去第三军在大散关的营地。


    马车飞快在水泥道上疾驰。


    车把式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


    他看到秦山水一身戎装,与他聊着天。


    “老朽我眼拙,但看您这一身衣服,也能看出来您是一名军官。


    我家三娃也是一名士兵,前几天他从四川带回来的媳妇怀孕了。


    专门请假回家看媳妇,还没待上两天,就被上面叫走了。


    你们这是又要打大仗了。”


    秦山水笑着回应道:“老人家,我们都有保密条例,我是不会向外吐露任何情况。”


    车把式呵呵一笑。


    “伱这情况,真是和我家三娃一模一样。


    老朽我也不做恶人,你就听我唠叨唠叨。


    市井之中的气氛都非常凝重,我还看到很多人,开始囤粮。


    我们老百姓眼睛也不瞎,当然能看出来,又要准备打大仗了。


    才过了两年安生日子,大明朝那些狗官又不让我们安生了。


    你们一定要打胜仗,狠狠的教训他们。


    还是在秦王治下活得舒坦,那些人真的回来,还是我们小老百姓最倒霉。”


    秦山水听着车把式的唠叨,马车飞快行驶在水泥路上。


    傍晚时分,他们就赶到宝鸡府大散关。


    秦山水在大散关下车,这里就是他的目的地。


    他这身衣服走进营地,立刻遇到宪兵的审查。


    秦山水肩章上警卫团的标志,这和正规军军服标志完全不同。


    宪兵确认他的身份之后,把他带到目标营地。


    他刚来到营地,就看到大嗓门的祝师,正在对士兵进行思想动员。


    “兄弟们,无论你们是陕西人还是四川人,都属于秦王殿下的子民。


    我们都属于炎黄子孙,祖上都是同一个祖宗。


    大家现在家里都已经分完地,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现在大明那帮士绅及其走狗,不甘心失去土地。


    重兵来围剿我们,要把属于我们的土地重新夺走。


    他们夺走土地,杀死你们正在耕种土地的父母妻儿。


    士绅及其走狗,会抢走你们的妻儿抢走,把她们贬为奴隶。


    这些事情,你们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我相信没有人,会想经历第二次。


    拿起我们手中的枪,向着他们发出属于我们的怒吼。


    我——不——答——应。”


    士兵听到他讲述完,神情极为激动。


    他们大声吼着:“我不答应。”


    祝师接着喊道:“誓死捍卫属于我们的土地。”


    士兵也跟着大声喊,有的人嗓音都喊嘶哑了。


    “誓死捍卫属于我们的土地。”


    秦山水在一旁听着,他都感觉有些热血盈眶。


    一个满面威严的将领,在很多将领的陪同下,来到这里。


    秦山水看到这名将领,他立刻敬了一个军礼。


    “拜见宝鸡侯大人,卑职警卫团连长秦山水,奉秦王殿下的命令,负责教导第三军基层军官,学习新的步兵操典。”


    苏虎拍了拍秦山水的肩膀,惊喜的说道:“我可等到你了,我们第三军已经全员列装线膛枪。


    都督府只是发下几本步兵操典,军官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明白。”


    秦山水听到苏虎的话,他抱了抱拳。


    “宝鸡侯抬爱了,我没有那么大本事,但我会尽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导给这些军官。”


    “谦虚了,我知道你的大名。”


    苏虎吩咐全军连以上的军官组成一个排,听秦山水指导。


    他们第三军,随时可能与大明开战。


    苏虎只能出此下策,先让连级军官,优先掌握新的步兵操典。


    再由这些军官,去带领麾下的士兵。


    这样学习新式步兵操典,会快很多倍。


    秦山水同意苏虎的提议,只教导连级以上军官,会更加简单,这些军官基本都识字。


    寒风呼啸中,秦山水手握着线膛枪。


    他快速的装着铅弹,没有使用推弹杆。


    铅弹放进枪膛,他用手微微一晃,铅弹就滑到枪膛底部。


    他立刻放平枪扣动扳机。


    秦山水一分钟打出去十一发铅弹,枪枪命中靶心。


    这一手枪术,直接震惊了前来学习的军官,他们每个人对秦山水都服气。


    秦山水看到他们服气,这才对他们讲述线膛枪使用的技巧。


    “线膛枪使用的新品种火药残留更少,只要掌握好装药量,枪膛基本不会残留药渣。


    这就减少使用毛刷清理枪膛,省了一个步骤。


    只要你们训练熟练,瞄准靠手感就能完成,不用准星长时间瞄准。


    线膛枪像我这样极为熟练的人,一分钟可以十发以上。


    刚从新兵营出来的普通士兵,一分钟五六发完全没有问题。


    线膛枪射击间隔短,就不需要排成很多排,波浪式的进攻。


    线膛枪排成一到两排,就能保证足够的火力密度。


    线膛枪依旧是前装装弹,必须要站着才能完成装弹。


    他和之前的火枪战术都差不多,就是威力和射程射速提高。


    你们只要掌握线膛枪的性能,学会新版步兵操典不难。”


    秦山水介绍完线膛枪,他就按照新式步兵操典,训练这些军官。


    只用了七天时间,这些军官就掌握新式步兵操典,返回各自的军队,开始训练自己麾下的士兵。


    ………………………………


    “秦王殿下,这是现在的明军动向。”


    秦王府武英殿,参谋长李凤鸣介绍现在的形势。


    苏河看向面前的地图,这得益于现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和遍布统治区的邮局和驿站。


    前方详细的信息,已经通过邮局传递到都督府。


    李凤鸣带领参谋部的参谋,连夜制作出现在的形势地图和具体的战略行动。


    “秦王殿下,包围我们的明君,一共有五十万人。


    算上徭役民夫,大明对外宣称百万大军。


    陕西方面是洪承畴抽调全部卫所兵八万人。


    孙承宗带领的关宁军和山东、北直隶的明军一共十二万人。


    其中祖大寿、吴襄、宋伟率领的关宁铁骑,最需要我们注意。


    湖广勋阳府和荆州方向,是侯恂率领的湖广明军。


    勋阳府是尤世威、左良玉率领的十万明军。


    荆州是河南总兵陈洪范和秦良玉的白杆兵,一共十三万人。


    云贵方向是两广和云贵的明军,一共七万明军。


    明军分四路进攻我们,总兵力五十万人。


    我们算上拿下四川,招募的新兵。


    水陆两军一共二十五万人,其中有十五万是新兵。”


    苏河看着面前的形势图,他们兵力不足,但却是全火器的军队。


    汉中基本实现水力工业化,工业打农业,兵力只差距一倍,不算太困难。


    他把目光盯向陕西,一万八千名骑兵,这才是主要的威胁。


    “秦王殿下,我们参谋部提出的战略,拿下陕西和云贵。


    陕西缺粮,主客军又不和,非常适合用反间计。


    我们只打关宁军,不打其他明军,也会导致己方明君的猜忌。


    云贵明军最为薄弱,拿下云贵之后,我们就能包围湖广,并向广西扩展势力范围。


    云贵多山,利于防守。


    云贵土人较多,这些土人比士绅方便统治。


    土人畏威而不怀德,只要我们以强大实力打服土人,就能统治云贵地区。


    湖广处在四战之地,打下来也很难防守。


    湖广的明军也最没有战意,我们又占据地理优势,防守更加容易。”


    苏河详细了解李凤鸣的战略规划。


    他同意南北两线出击这个战略,立刻根据这个战略调兵遣将。


    7017k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