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章 春耕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月下旬。


    苏河看到天花没有扩散出俘虏营。


    事态已经控制住,他准备返回汉中府城。


    近卫旅依然留在俘虏营看管俘虏,隔离治疗天花病人,训练健康的俘虏。


    俘虏营地天花爆发,让俘虏看到苏河真心对待,而不是把他们当牛做马。


    大部分俘虏,都愿意参军。


    苏河让李大壮继续封闭俘虏营。


    等士兵训练结束。营地中的天花,也彻底消失。


    那时候留下分配给苏虎部队的士兵,李大壮再带着剩余的士兵返回汉中。


    大军开始收拾行囊,启程返回汉中。


    苏熊带领军队先回去,苏河和李凤鸣,跟着后勤部队,走在最后面。


    这次与大明的战争已经结束,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有新的大战发生。


    返回汉中府积累实力,下一次就是他主动挑起战争。


    苏河骑着没有一丝杂毛的白马,走在水泥路上。


    他看到清姜河已经有一些细微的水流。


    但这些水流非常少,只能灌溉河流附近的土地。


    离河流较远的土地,还是无法耕种。


    空气中依然很干燥,从他造反开始到现在,宝鸡县竟然没下过一场雨雪。


    清姜河两岸,种植着不多的春小麦。


    今年要是再不下雨,陕北大地肯定发生大饥荒。


    苏河还要多囤一些粮食,应对可能逃难到宝鸡县的灾民。


    现在冬小麦种植技术,还没有推广开。


    陕西这里只种植一季春小麦。


    去年忙着造反,大地又非常干旱。


    苏河没有机会推广冬小麦种植技术。


    他准备今年大力推广冬小麦种植技术。


    冬小麦产量没有春小麦高,但也能养活不少人。


    如果今年还不下雨,就只能在汉中推广冬小麦。


    宝鸡县这里,苏河把全部希望都放在红薯身上。


    这个在极度干旱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的粮食作物。


    苏河穿越秦岭时,他就感觉到空气中的湿度越来越大。


    刚走到凤县,天空中已经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春雨贵如油。


    下雨好啊!多下雨才有利于春耕。”


    苏河一行人,走在水泥路上,很引人注目。


    但大多数人都行色匆匆,他们都是准备下田的农民。


    汉中府大多数区域都种植水稻,在清明时节前后,水稻就开始育苗。


    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水稻插秧的时候。


    苏河也想看看,汉中府各县春耕准备的怎么样。


    他在前方领军打仗,春耕工作全是由王仲策安排。


    苏河带着一队卫兵,跟着下田的农民,来到水田附近。


    农民赶着老黄牛,在水中缓慢的行走,翻耕着水田。


    牛耕完地后,农民在水田之中,撒上一层薄薄的粪水,增加水田的肥力。


    全家老小一起出动,拿着一把水稻秧苗,在田里插着秧。


    李凤鸣看到农民在插秧,他提议道:“苏统领,我们帮农民一起插秧。”


    苏河立刻制止道:“你那不是帮忙,你那是在作秀,帮倒忙。


    我只知道怎么种麦子,插秧我根本不会。


    但我知道,插秧深浅没掌握好,这个秧苗会死亡。”


    李凤鸣听到苏河这么说,他立刻闭口不言。


    苏河带着人,在田里附近看看。


    大部分水田中,都已经插好了水稻秧苗。


    绿油油的一片水田,看着真让人赏心悦目。


    这些水田,到了秋收时候,就会结成金黄色的稻米。


    苏河再次回到河边的水田,他看到这家农民已经插完秧,正坐在田边休息。


    他走过去,客气的询问道:“大叔,我能简单问您一些问题吗?”


    老农看了一眼苏河,立刻就认出这人的身份不一般,绝对不是农民。


    但他这些天,经常遇到这些下来查看春耕的人。


    老农以为苏河是乡里的官员,经过长时间的接触。


    他们已经知道,现在乡里的官员,他们跟之前的不一样,不用怕这些人。


    他直接回应道:“你们已经来了好多遍,有什么事情快点问,我休息一会儿,还要去种我大儿子地。


    他去城里做工,挣到的钱更多。


    我现在用的铁犁,就是我大儿子出钱给我买的。


    他住在另一个村,贷到的土地离这里很远,可不能耽搁农时。


    以前是给地主种地,粮食一大半属于地主,少一点也不心痛。


    现在可不行,这地都是我家自己种,少打一点粮食,那可不行哦。”


    苏河听老农说完,他也能看出来,分到土地的农民,种田积极性很高。


    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盘算。


    农民们都想尽快还上贷田的费用,让这块土地,真正属于自己。


    “大叔,我看你刚才用牛耕地,这牛是你自己买的吗?现在牛好买?”


    苏河向老农询问,关于牛的事情。


    牛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它耕地的速度是人力无法比。


    农时就那么短短的十几天,错过了就要耽搁一整年。


    老农看着拴在一旁吃草的牛,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这牛是我的,但不是独属于我。


    我们村长组织,前段时间给军队运粮。


    我们得到很多花花绿绿的纸币,这种东西可不敢留在手中。


    十家人一起凑钱,买了这头牛,共同使用。


    除了村长和村中的富户,我们平民百姓,怎么可能一家买得起一头牛。


    牛非常贵,需要好几家凑份子买。”


    苏河仔细倾听老农说的话。


    他对于纸币很抵触。


    苏河在出征之前,已经让苏五牛着手制造新的钱币。


    金币、银币和铜币。


    等到新钱投入使用。


    纸币这种现在不被人接受的钱,会逐渐淘汰。


    纸币会逐渐转化为,类似大额存单的票据。


    用于商贾们远距离大额交易。


    几家共同养一头牛,这也是因为现在牛太贵。


    等打下草原,不缺牛羊之后,牛价就会跌很多。


    “大叔,乡里有没有收取什么费用,摊派之类的费用。”苏河继续询问。


    老农摇摇头,道:“我们家没有留种,我去乡公所买种子,还是赊的账。


    其他费用都没有。


    乡公所的官员,只是告诉我秋收之后,要交的农业税和贷田款。”


    苏河又向老农了解一些,生活之中遇到的问题。


    他就继续上路,向着汉中府赶去。


    走在水泥路上,苏河看到各个县的农民,都在忙碌春耕。


    农民手中分到土地,实现了这个群体一直的夙愿。


    这就是苏河最稳固的基本盘。


    他们把自己的儿子丈夫,送去参军,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土地,不被其他人夺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