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17章 陆军的野心

作者:风啸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们听到他的发言,都流露出一闪而逝的惊诧。


    他们什么都明白,只是装做不明白。


    齐刚毅刚刚的发言,那就是在为陆军对外扩张找理由。


    帝国的文官对于军方很警惕,这是由于宋明以来,文官一直高高在上,把武将压制的不当人。


    数百年的思维惯性,不是帝国一纸文武分立的政令就能完全扭转。


    帝国前期,陆军的待遇非常好,军人走在哪里都昂首挺胸。


    因为他们有军功证明自己,很多人都从平民,一跃成为贵族。


    平民百姓想要提升自己的出身,自古以来就两条路,科举和参军。


    军人想要快速晋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获得大量的军功。


    但随着帝国战略方向的转向,西部内陆地区呈现守势。


    帝国的北部、东部和南部,全部都是大海,帝国扩张的方向只能向西。


    随着华俄战争的结束,皇家陆军的脚步一直停在乌拉尔河与乌拉尔山一线。


    对于西亚草原,那也只是民兵在占地盘,大军依托坚固的城堡防守。


    这是因为帝国的能力,只能保证向某一个方向持续扩张。


    海军因为取得铁甲舰等技术突破,海贸也占据着帝国近半的收入。


    帝国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选择向海洋扩张。


    帝国皇家陆军去年的军费,只相当于三支战列舰舰队的支出。


    帝国没有了充足的军费供给,帝国皇家陆军维持现有的规模,那都需要节省开支。


    帝国皇家陆军想要对外扩张,只能是痴心妄想。


    海贸带来的收入实在太大,齐刚毅哪怕是心向陆军,他在分配军费时,那也必须要把绝大多数费用分给海军。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大洋上保护贸易的商船。


    这些商船就是海盗和沿岸国家的金饽饽。


    正是由于帝国皇家海军在主要航线护航,打击航线附近的海盗,威慑沿途的国家。


    帝国的海贸,这才能年年发展壮大。


    帝国皇家陆军这段时间有些任命,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时候。


    帝国皇家陆军也有着自己的野心。


    帝国皇家陆军一直想要找机会,让帝国继续在陆上扩张,哪怕是剪开一道捆绑在帝国皇家陆军身上的锁链。


    他们这些陆军宿将的心愿也就达成了。


    他们可不想看到帝国皇家陆军继续堕落下去。


    现在军中还有很多历经数次战争的军官与士兵。


    再过五到十年,军中经历过战争的大量士兵退伍。


    完全由新兵组成的帝国皇家陆军,战斗能力必然会急剧退化。


    齐刚毅可不想这种必然会败坏帝国皇家陆军的情况出现。


    他与陆军将领一直在等待机会,之前把目光放在俄国。


    俄国连续战败伤亡众多,小皇帝又无法服从,局势非常混乱。


    俄国连维持现在的局势都非常困难,他们没有能力主动挑衅,两国边境很少出现摩擦。


    帝国西南边界全部都是小国,他们见识到大华帝国的实力,连忙想办法朝贡,根本不敢主动挑衅帝国。


    皇家帝国陆军掌握着世界上最强的力量,他却没有办法发挥。


    齐刚毅之前都已经认命了,他无意中了解到帝国的油荒。


    特别是石油产量已经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


    齐刚毅知道,属于帝国皇家陆军的时代再次来临。


    帝国皇家陆军必须要抓住这个难得的翻身机会。


    大都督齐刚毅听到太子苏蜀的质问,他却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能成为大都督,管理帝国军方一切事务。


    其中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陛下想要制衡海军。


    海军发展太过迅速,这只是原因之一。


    齐刚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海军与太子走得太近了。


    他这个大都督想要安稳的当下去,一定不能与太子走的近,最好要与太子有些冲突。


    齐刚毅心理也看不上喜爱海军的太子苏蜀。


    他愿意成为皇帝陛下手中的棋子。


    大都督齐刚毅站起身,他向皇帝苏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随后请求道:“陛下,臣需要一张世界地图,来讲明臣的想法。”


    皇帝苏河一挥手,手脚麻利的大太监周方志,立刻指挥小太监,搬来一座贴着世界地图的玻璃屏风。


    大都督齐刚毅走上前,他立刻拿出屏风旁边袋子里,带有橡胶吸座的小旗子。


    他把颜色与长度都不同的小旗子,分别贴在地图的不同位置。


    太子苏蜀看向大都督齐刚毅贴旗的位置。


    陕西贴了一个非常长的旗帜。


    南洋与吕宋分别贴了一个中型旗子。


    蔡国与波斯分别贴了一个短小旗子。


    太子苏蜀看到这个情况,他眼睛瞪得很大,已经意识到大都督齐刚毅想要说什么?


    他所料不差,旗帜的长短代表着油井的深度。


    一旦让朝野上下认识的帝国弱小的邻国波斯,他们有着大量容易开采的石油。


    太子苏蜀闭上眼睛,他都能想到会出现什么情况?


    帝国开国以来,疆土扩张了数倍之多。


    这可不是他父皇好大喜功就能解释。


    我这是帝国各方势力,全部都在领土扩张之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


    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他们大量支持帝国的扩张。


    帝国向外扩张,不再是儒家口中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事情。


    蒙古等北方纳入帝国的领土,帝国从此之后,就不再缺少羊肉和牛肉。


    帝国的很多百姓,甚至能吃得起奶酪,孩子喝得起奶粉。


    交趾南洋等地纳入帝国领土,粮食与糖迎来了大丰收。


    帝国各地都已经没有发生大饥荒的记录。


    要知道在十几年前,这片土地上还是喂了一袋口粮,可以把亲生孩子卖掉。


    饿死的人在城中和路边随处可见。


    大都督齐刚毅挺起脊梁,用自信的眸光看着众人。


    “军方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帝国内陆的石油埋藏极深。


    陕西有一个小型油田,帝国早期的燃烧弹,就使用这个油田产的油。


    油田的储量很小,油井的深度更深。


    都已经深达上千米,才能用机器抽出来少量的油。


    南洋与吕宋的油井不需要打那么深,几百米就能产出油。


    我们的油田钻井技术,保障安全与产量的前提,最适合的深度就是几百米。


    蔡国盛产石油,太子殿下刚才也说过。


    但很多人不知道,蔡国那里的油田非常浅,当地人打井取水,都能打出一口喷油的井。


    与蔡国隔海相望的波斯,他们那里也盛产石油,油井也不用打得太深。


    我们之前购买的石油,就有一部分出自波斯。


    听说那里的油井直接向外大量涌出,根本不需要打井。


    至少对于这座油田,根据军方预测出来的结果,那绝对是有上亿斤以上的大油田。


    这座油田距离边境很近,骑马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从蔡国采购石油,我认为这其中的变数太多。


    无论是哪个番薯国有石油,那都不如帝国亲自掌控储量丰富的大油矿。”


    齐刚毅说完,乾清宫中立刻响起嘈杂声。


    海军的将领看着大都督齐刚毅,他们明白大都督的想法。


    对于这个场合,他们却不想出声反对。


    大都督对于海军不太待见,但从来没有利用自己手中权力,做出对海军不利的事情。


    大都督的人品很出色,他们也不能在这个场合争端起来。


    在文官和皇帝陛下的眼前,展示出陆军和海军之间深刻的矛盾。


    无论是谁这样做,都会受到大都督府所有人的排斥。


    文官的反应更大,特别是内阁的众位大臣,他们齐齐看向大都督齐刚毅。


    他们作为文官,一直想要做的事,那就是压武将一头。


    无论是之前的首相,还是钱明义,一直在皇帝苏河面前请求恢复兵部。


    什么是兵部,内阁掌控负责管理武将的衙门。


    只要成立兵部,内阁就能通过各种方式,把应该属于大都督府的权力夺过来。


    就像前朝大明那样,文官借着土木堡之变,兵部直接废掉五军都督府,成为所有武将的上级。


    文官最终的目的无法达成,他们只能想办法尽力压制军方的发展。


    文官无法从其他方面影响到大都督府,唯一能影响到的就是军费预算。


    他们严格审查军方的预算,在海军预算无法阻挡的情况下,尽力削弱陆军的预算。


    控制军费预算这个手段,在正常的年仅没有问题,就怕帝国陷入战争。


    战争时候,帝国对于军方投入,有专门的资金。


    一场战争的投入,几乎是三五年的整体军费,全面提升军方的实力,就是为了让军队打赢战争。


    首相钱明义冥思苦想,他想要阻止战争的爆发,却不知道用什么理由。


    帝国现在的油田太少,石油资源又极为重要。


    皇帝陛下为了庞大的石油资源,肯定不会在意波斯这个小国的生死存亡。


    帝国皇家陆军进攻波斯,几乎不存在失败的风险。


    唯一可能的风险,那就是陷入到无休止的治安战之中。


    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当地人口全部卖到美洲。


    当地的土著没了,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首相钱明义正在思考时,他看到负责农业与水利的内阁大臣金银花。


    他暗道一声不好,文官的统一立场要完蛋了。


    文官内部分裂,本来就难以制衡军方,现在变成无法制衡。


    唯一的希望,那就是看皇帝陛下到底怎么想?


    内阁大臣金银花为了自己的政绩,同时也为了自己近期的人设。


    那就是凡是太子苏蜀支持的东西,他都会想办法反对,反而是太子苏蜀反对的东西,他都尽力去支持。


    当然一些一眼看去就正确的事情,他不会头铁反对,只会闭口不言。


    金银花清咳两声,语气极为激动的说道:“波斯的大油田,帝国必须想尽办法搞到手。


    帝国南洋与吕宋的油田,产量实在是太低了。


    这些石油产量,哪怕是不生产柴油,只用来合成尿素,他都不够帝国土地使用的最低标准。


    帝国必须向蔡国等国家购买石油。


    帝国手中的油田有限,又向蔡国大量购买石油,这一定会受到蔡国所辖制。


    为了安抚蔡国,帝国肯定要为蔡国提供额外的帮助。


    更大的可能,随着帝国对于石油需求的数量增大。


    但蔡国为了把石油卖出高价格,他们只是进行小规模生产,因为操纵石油的价格。


    帝国只为了石油,总不能与藩属国打一场战争。


    为了防止这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出现,帝国手中最好握着筹码。


    只要帝国所属的油田,能为帝国提供至少一半的石油。


    剩下的一半石油外购,都不会出现我所说的事情。”


    金银花讲述石油全部依赖藩属国,可能会对帝国造成的影响。


    内阁大臣曲向阳赞同道:“金大人所说的不错,石油的供应一旦被某个势力所掌控。


    帝国将会付出远比现在高的多的价格购买石油。


    帝国何必出这笔冤枉钱,不如把这笔钱用作军费,这样就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储量丰富的油田,掌握在帝国自己手中,这才是帝国最有利的方法。”


    内阁大臣韩翠柏看到金银花不出意外的站出来。


    曲向阳站出来有些意外,但他想到曲向阳的特点,那就是不对人只对事。


    曲向阳一般不看人是谁?他只针对具体的事情发表意见,一向以帝国的利益为重。


    朝廷中与曲向阳类似的官员不在少数。


    他们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以帝国的利益为重。


    韩翠柏知道他再不质疑,那就没有机会了。


    他站起身冲着大都督齐刚毅拱了拱手,询问道:“齐都督怎么知道波斯那里盛产石油。


    这个情报如果是假的或是错误的。


    帝国因为假情报付出惨重的代价,这非常不可取。


    要先证实波斯盛产石油这件事,接下来的事情柴油讨论的机会。”


    韩翠柏用出了官场打太极推脱事情的手段,这个做法他平时一向看不上。


    但为了争取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商量之后的事情怎么办?


    他只能采用拖字诀,想要牵扯住齐刚毅的经历。


    大都督齐刚毅没有理会内阁大臣韩翠柏。


    他转身看向皇帝苏河,敬礼道:“陛下,臣手中有着充足的证据。


    请求在乾清宫中安装放映机。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臣愿意担保,这件事情准确无误。


    如果有假,陛下直接撤了臣的职。”


    “准许!”


    皇帝苏河答应齐刚毅的请求。


    他是乾清宫中,对波斯盛产石油这件事情,信任度最高的人。(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