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丈母娘看女婿

作者:睡觉会变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北航。


    江超和陈盼碰头。


    他们接到了麦窝的一项任务,找些同学拍一张为防疫人员、为祖国加油打气的大合照,要求新奇有趣,展现青春风采。


    参与者可赠送麦窝白金会员三个月!


    寒醦么?一点都不寒醦。


    想象一下,小马如果发条公告,比如搞个什么投票,参与者赠送100Q币,你说有多少人?


    当然作为校园代表,他们俩是有酬劳的。


    “我们自己想创意,实在想不出来可以问麦窝,他们帮忙策划,事成之后每人300!”


    “300?干得过啊!”


    于是头脑风暴。


    继续风暴。


    依然风暴。


    “算了,还是问问吧!”


    问了问麦窝,网站给出一个在后世很常见,在如今还挺新鲜的点子:“你们躺在草坪上,用身体摆出加油两个字,从上往下拍,条件能做到么?”


    “草坪有!”


    “同学也有!”


    “认字儿!”


    “就是拍摄困难点。”


    “尽量自己解决一下,你们封校,我们也没办法。”


    江超使劲想啊,一拍手:“校报那个记者,他技术不错,自己还有机子,找他拍!”


    “他能干么?”


    “那可是小老鼠死忠粉,我们就说帮小老鼠拍MV,倒贴钱他都干!”


    不止北航,京城有麦窝代表驻扎的学校都收到了这个任务,一瞬间觉得自己有用了,封校憋得要死,正好找点事干。


    ……


    某派出所。


    “这个王旭可是一名好同志,连续十来天超负荷工作,血压升高,支气管炎严重,边吃药边带领大家坚守一线……”


    “还有个情况,他妻子是街道人员,天天在基层排查疫情,宣传防护知识,只能把孩子反锁在屋里。”


    “哦,可以是吧?好好好,欢迎你们来拍摄!”


    ……


    某村。


    “78岁的老党员了,卖了500公斤玉米给医护人员捐款。现在村里组织党员成立防非典工作小组,考虑到他年高体弱未作安排,但自己还是主动巡查……”


    ……


    机场。


    “刚入职的小同志,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每天得手工配制100升消毒水送到前线,身上全是药水味儿。”


    ……


    粤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


    “不不,我们知道钟院士很忙,不会打扰他。我们只是需要几张他年轻时的照片,这是央视的公益MV,也是为一线医护工作者加油打气的。”


    “哎好好!”


    …………


    张茵今天没去找姚远,自己正在家吃饭,炒了个土豆丝,外加一碗汤。


    正吃着,门忽然开了,刘淑萍进来了。


    “您怎么回来了?”


    “别提了,也不知谁出的主意,把我当典型报上去了,让我找几张旧照片,这都多少年了,哪还有旧照片?”


    “为什么让你找照片?”


    “说央视要拍个片儿,里面用。”


    “央央央视?”


    “是啊,好像是个MV……”


    “噗!咳咳咳咳!”


    刘淑萍赶紧跑过去,给女儿顺顺气:“怎么吃饭还不利索呢?没事吧?”


    “没没。”


    张茵挺着一张极为复杂的小脸,弱弱问:“您知道谁邀请的么?”


    “不知道啊,尽给我添乱,忙都忙不过来还拍片……”


    嘴上这么说,刘淑萍其实还是很开心的,这是一种褒奖和认可,她在卧室翻箱倒柜,总算翻出一个泛黄的老相册。


    挑出几张还算可以的,又风风火火的走人。


    待妈妈离开,张茵立即给那孙子打电话,道:“你怎么把我妈妈弄去了?”


    “不关我的事,我们只是发个通知,农大自己报的典型。”


    “真跟你没关系?”


    “哎呀,比丁真还真啊!”


    姚远安慰她,道:“你放心,我什么人还不晓得么,肯定能好好相处的。”


    ……………………


    既然姚远主动帮忙,《少年》的拍摄就分成了两组,他见到了分给自己的导演,一下乐了。


    乌尔善。


    31岁,内蒙人,从小在京城长大,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退学,又考入北电的广告导演系,拍广告和MV起家。


    后来拍过《刀见笑》《画皮2》《寻龙诀》。


    学美术出身,风格颇像徐克,对奇情诡秘、光怪陆离的画面掌控很有一套。


    此时此刻,小小的摄制组开绿灯进入了农大校园,姚远充当制作人的角色,道:“拍摄我不懂,你说的算,但有一个环节你一定给我拍出感觉来!”


    “……”


    乌尔善捏着火柴人分镜头脚本,嫌弃的不得了,道:“转换成照片那个环节?”


    “对,从中老年变成年轻时的照片,惊艳要拿捏住,要让观众看了有一种哇的感觉!”


    “想让观众哇的一下,本身也得哇的一下,不然很难做到哇的一下。”


    “放心,先看看照片。”


    姚远手上有一张刘淑萍的旧照片。


    张茵的妈妈身高172,爸爸187,家族基因好。在那个年代,女性172算大高个了,20多岁的样子,穿着军装,回眸浅笑,青春靓丽。


    乌尔善看了点点头,道:“不错,正主儿呢?”


    “那边呢,哎,来了!”


    从不远处走来一位女士,约莫40多岁,短头发,长衣长裤,腰杆笔直,虽然岁月增添了痕迹,但还能看出几分年轻时的风采。


    素未谋面的丈母娘!


    姚远整了整衣服,跑过去迎接:“刘书记,您好您好!我是这次拍摄的负责人,叫我小姚就行。”


    “哦,你好,小伙子又高又帅。”


    刘淑萍握了握手,第一印象不错。


    “本来不该打扰您,也不该打扰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但政宣工作在特殊时期也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一股力量来战胜疫情,所以感谢您的配合。


    您放心,很快就能结束。”


    哎呀!


    小伙子太会说话了。


    沟通过后,马上开始拍摄。


    那么多素材,放在一个人身上真不多,拍个几分钟就够剪的了。刘淑萍现在主要负责思想疏导,每天去宿舍探访,跟学生聊聊天,问问情况。


    晚上主动加班,领着几个老师夜巡校园。


    乌尔善就拍了一段她巡视校园的镜头,走着走着,然后一回头,过度成那张旧照片………姚司令无微不至,就差端茶倒水,黄土铺路了。


    刘淑萍印象大好,借着乌尔善看回放的空档,闲聊问:“你今年多大了?”


    “23!”


    “够年轻的,有女朋友了么?”


    “有一个,大学生。”


    “大几的?”


    “下半年大二。”


    “哟,那有点小……”


    刘淑萍以一种看着年轻人就喜欢给人家介绍对象的那种心态,道:“大一跟高中其实没什么区别,不成熟。大二好点了,但也容易冲动。


    我觉得大三最适合处朋友,不那么稚嫩了,有自己的观念,即将步入社会也更考虑现实,这样选择会理智一点。”


    “对对,您说得对!”


    姚远一个劲点头,要不咱们处到大三再告诉你吧?


    拍摄确实短暂,很快就完成了。


    姚远给刘淑萍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刘淑萍越看越喜欢,长得帅,大高个,有礼有节,瞧着事业也有作为,哎呀!


    同时又惋惜,小伙子真不错,要不是有女朋友了,还想给他介绍介绍对象呢。


    (今天有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