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九章 黛玉开怼,荣府失声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贾政无奈之下,只能将当日情形讲述一遍。


    从山东两府的奏疏,一直说到百官逼宫。


    听到太后元春本来准备拖延,却被冯一博假意求情阻拦的时候。


    一众女卷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直到贾政又说到贾赦当堂质问,冯一博回了一句“此非私怨,而是国仇”。


    屋里众人又都各个表情复杂。


    要脸的都不由面露愧色,不要脸的却一脸的不屑。


    最后,又说到元春无奈之下命人收押,直到第二天才下达了抄家去职的旨意。


    一屋子人都有些沉默。


    这事说起来,还真不好说冯一博是对是错。


    虽然从道理上讲,贾赦肯定是错的。


    但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亲亲相隐,亲人在一定程度上帮忙隐瞒都不算犯罪。


    《大魏律中就明确写着,除了谋反等十恶不赦的大罪,亲属之间都可以相隐不告。


    甚至,就连元春在朝堂上直接为贾赦等人说话,也没人会觉得她在徇私舞弊。


    这也算是“亲亲相隐”的一个延伸。


    而冯一博虽然不是贾府的人,但也是贾府的实在亲戚。


    即使迎春只是妾室的身份,他和贾赦不算正经的翁婿关系。


    但从黛玉这边来论,贾赦可是他的舅舅。


    所以,冯一博的做法虽然大义无愧。


    但在这个时代来看,人情有亏也是事实。


    所以,听了贾政的讲述,就连刚刚帮冯一博说话探春,此时都有些讪讪。


    在这个时候,也只李纨干巴巴的说了一句:


    “如此说来,一博显然并非针对咱们荣府,而是遵循公义,为山东百姓做主。”


    道理肯定是这个么个道理。


    毕竟,抄家的人多了去了。


    可就算冯一博没有针对,但带领百官逼迫太后,最后处置了荣府也是真的。


    因此,贾蓉听了就对此就嗤之以鼻,道:


    “婶娘这话说的,山东百姓倒是申冤了,可偏偏苦了咱们贾家!”


    一听这话,邢夫人也忍不住附和道:


    “就是说啊!咱们贾府的爷们,都已经不任实职了!他们非要把祖宗留下的爵位也收回去,还把家给破了,才肯善罢甘休吗?”


    现在邢夫人其实已经是白身,该称呼为邢氏才对。


    她这话一出,最受刺激的当属贾母。


    贾赦的一等将军,那是贾家两代人拼死拼活挣回来,传下来的。


    现在可好,说去就给去了!


    你让她死后有何颜面再见丈夫和公爹?


    当下,她一拍桌子,怒道:


    “这帮文官欺人太甚!”


    她倒是没提冯一博,但谁都知道让她愤怒的就是冯一博。


    通过贾政的讲述不难听出,冯一博就是其中穿针引线的那个关键人物。


    若是没有他,元春就会轻拿轻放。


    李纨一听,在旁劝慰道:


    “老祖宗息怒,这事确实是咱们有错在先,况且又不是贾家一家被抄……”


    这话没毛病,就是不好听。


    王夫人忍不住看了一眼儿媳,开口道:


    “其他人家可没有太后的行宫,怕是下场更惨呢。”


    这话一出,让贾府众人都微微松了口气。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


    只要在艰难的时候,还能想出别人比你更惨的地方。


    那么,恭喜你!


    你至少会从心理上受到一点安慰,让你对生活又有了几分希望。


    不得不说,王夫人不愧是信佛的。


    这样自我安慰的手段实,使用的非常纯熟。


    其实,平日里这对婆媳很少有什么交流。


    但荣府中人,从来也没人敢克扣为难李纨半分。


    王夫人虽然对李纨为冯一博说话也有些不满,


    但关键时刻,她还是出言帮了一句。


    算是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果然,一众女卷见王夫人说话,都不再多言。


    就连想要再鼓动几句的邢氏,此时也一撇嘴,却不敢再说什么了。


    现在贾赦失势,荣府就要靠二房撑着了。


    她再看王夫人不顺眼,也不敢和她打擂台。


    不然以后的日子怕是难熬。


    也只有贾蓉没那个眼色,或者说他不必在王夫人眼皮底下过活!


    此时闻言,竟然还在那边扇风点火的道:


    “可怜大老爷费尽周折,不也是为了贾家的体面,才费心操持的吗?”


    这话一出,邢氏和贾母都有些脸红。


    贾赦弄来的钱可一分都没交到公账上,全都进了自己的腰包。


    荣府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没人接茬。


    虽然荣府的人可以躲进大观园,但贾赦倒买倒卖的钱全都得吐出来。


    贾赦花了大半,剩下的还是公中的钱来补贴。


    不然来抄家的可不会善罢甘休,估计要回去请旨来个彻底抄家了。


    贾蓉有些莫名其妙,疑惑道:


    “怎么?你们不为大老爷叫屈,却都偏着一个外人不成?”


    “好了!”


    贾母有些索然的摆了摆手,叹道:


    “等那些人走了,让人把黛玉接过来,就说我想她了。”


    第二天,黛玉就被接来荣府。


    抄家的龙禁尉走了,各屋的仆人还在收拾。


    除了固定在地上的房子,其余能搬走的一应陈设摆件一点不留。


    一路上的破败景象,让黛玉恍如隔世。


    直到进了大观园,她才回过神来。


    这边倒是没有一点变化,依旧如人间仙境一般。


    和刚刚的景象一比,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一样的存在。


    她被丫鬟带着,来到蘅芜苑。


    一进门,贾母就喊道:


    “我的玉儿啊!你再不来就快看不到老婆子了!”


    黛玉忙扑了过去,劝慰道:


    “老太太这是什么话?您老身子骨一向硬朗,定然能长命百岁!”


    见贾府女卷都在,黛玉又忙过去一一见礼。


    随后坐到贾母身边,贾母就搂着她就开始抹泪,还道:


    “本来倒是还行,现在荣府败落至此,我怕是撑不了几日喽!”


    一时,黛玉也跟着抹了几滴,又劝道:


    “荣府一时失意也是有的,但府邸还在,荣府的人还在,宫里也还有太后在,很快就会过去的!”


    在她看来,人没事比什么都强。


    即使现在抄家了,还有太后作为后盾。


    何愁不能东山再起?


    只是不等贾母说话,邢氏这时在旁阴阳怪气的道:


    “唉!林姑娘不知道,这事怕就怕有人不让它过去啊!”


    见满屋女卷都有些目光闪烁,黛玉就有些莫名其妙,皱眉问道:


    “大舅母这话是什么意思?太后不是已经下了旨意,只去职抄家,莫不是还有别的惩治……”


    太后下旨就是定论,应该不会追加罪责了吧?


    “什么呀?我说的是你那个好亲事!”


    邢氏眉头一挑,直接挑明了意图,还冷笑道:


    “之前蓉儿说,就是冯渊带人弹劾了你大舅舅的!”


    明明贾政从头讲到尾,她却只敢说贾蓉说的。


    这显然是为了避免王夫人觉得她在挑拨。


    黛玉听她提起冯一博,当下心中一动。


    她微微转过身子,似笑非笑的看着邢氏,回道:


    “咱们荣府向来行得正坐得端,凭他是谁在弹劾又能怎么样?”


    别看她不是宝钗的对手,但在别处可没在嘴上输过。


    以她的冰雪聪明,已经明白今日被叫来是做什么的了。


    外祖母叫她来,显然是让她给冯一博传话。


    可是传话就传话,却又不直说。


    现在这个大舅母阴阳怪气的样子,顿时惹得黛玉有些来了性子。


    本来她就因为一再延迟过门的事而烦闷,现在又遇到人挑衅。


    哪怕是大舅母这样的长辈,她也准备过两招了!


    身为未过门的冯府大妇,她今日就要在荣府代冯府大杀四方!


    此时,黛玉这话一出,贾府众人都有些尴尬。


    邢氏是直性子,闻言顿时有些讪讪的道:


    “大老爷那边是犯了些错,但……”


    黛玉笑着点点头,就打断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舅舅身为荣府嫡子,既然犯了错,还牵累府中,想必不是小错,那牵连了荣府也是没法子的事,我想都是一家人,也没人会怪他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既然犯错在先就别怪人弹劾。


    你犯了错,牵连了一家子。


    还想怪到我们冯府头上?


    “没人怪大老爷!”


    邢氏心虚的强调了一句,又忙转移回话题道:


    “可冯渊和你订婚,也是府上的实在亲戚,本该亲亲相隐,如何能在朝堂上添油加醋?”


    黛玉诧异的看着她,委屈的道:


    “大舅母这话,实不该和我一个未过门的闺阁女子说。”


    内宅妇人怎敢妄议朝政?


    何况我一个闺阁女子,你说得着吗?


    邢氏闻言,顿时又有些手足无措了。


    其实,在私宅说这些倒也无妨。


    但若较真起来,她的身份确实不该讨论这些。


    尤其不该跟一个未过门的姑娘,说婆家的不是。


    可她不和黛玉说,她还能和谁说?


    总不能把冯一博叫过来训斥一顿吧?


    长幼尊卑四个字,她占了长和卑。


    冯一博虽然是她的晚辈,可也是超品的实权国侯。


    她有什么资格和胆量训斥一个侯爵?


    好在,黛玉很快就给了她台阶,道:


    “不过,既然大舅母说到这了,我就说些不成熟的看法,诸位长辈也好论论理。”


    邢氏微微松了口气,就不屑道:


    “呵!有什么好理论的?”


    她一脸不满的看着黛玉,冷笑道:


    “这事就是冯渊做的不地道,还能说出天花来不成?”


    黛玉环视一周,发现邢氏说出这样的话,贾府众人却没一个出声阻拦,而是都有些异样的看着她。


    就连最疼爱她的外祖母,此时也只是面无表情的任凭事态发展。


    黛玉见此,便轻轻挣脱贾母的手,起身道:


    “我父亲从小让我像男子一样读书,我以前还有些不理解,后来他就告诉我,唯有读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这话大概得意思,就是:


    在座的都是垃圾。


    没办法,在座的就她读过四书五经。


    众所周知,经义这种东西,有没有人教就不算通。


    而黛玉的学问,恰好还是如今的内阁学士贾雨村亲传。


    “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然大舅舅并非冯家岳父,最多从我这里算是舅舅,何来相隐的义务?”


    这就是明晃晃的欺负她们没有文化。


    这话是孔子说的不假,也是亲亲相隐的出处。


    但《大魏律里,还有更多亲亲相隐的延伸。


    在场的能挺过孔子曰过的就不错了,还指望她们能熟读《大魏律?


    黛玉用这样的方式,轻易的就将在场众人都羞辱了一遍。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他身为朝廷命官,自然要为朝廷效力,弹劾舅舅想必也是公事公办,有何亏欠?”


    刚说到这,李纨在旁忽地插了一句,道:


    “昨个老爷说,二叔那边一博也已经提醒过了。”


    黛玉朝她微微点头,又看向邢氏道:


    “大舅母您看,情面冯家早就给了,只是荣府没接罢了。”


    邢氏这时恨恨的瞪了李纨一眼,冷笑道:


    “瞧瞧!这过门的和还没过门的,胳膊肘都往外拐呢!”


    李纨被挤兑得满脸通红,低头不语。


    黛玉这时上前一步,隔在两人中间,笑道:


    “大舅母,我说的是理,怎么就拐着你了?”


    这话听着有点绕,邢氏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好家伙!


    这是在说她不占理?


    当即,邢氏皮笑肉不笑的道:


    “哎哟哟,我就是玩笑一句,怎么还当真了?”


    李纨的参与,让邢氏有些退缩。


    可黛玉这时已经被阴阳得不爽了,自然没准备轻易放过。


    “大舅母这样想就对了,心胸开阔者总是好的,虽然大舅舅如此境况,也别影响大家的心情才是,日子终究要过的。”


    这话一出,邢氏顿时就被怼的说不出话来。


    贾母见她不是对手,便开口道:


    “玉儿,你怎么和长辈说话呢?”


    黛玉心中好笑,忙转身一礼,道:


    “老太太勿怪,实在是我不善言辞,不小心得罪了大舅母,这里给大舅母赔个不是。”


    王夫人见差不多了,这时也打起圆场,道:


    “林丫头一时不查,说错话也是有的,咱们做长辈的多担待些。”


    “哼!”


    邢氏闻言,冷哼一声。


    也不知是对黛玉,还是对王夫人的不屑。


    贾母这时朝黛玉伸手,黛玉忙过来让她拉住。


    “玉儿啊,你也别往心里去,你大舅母也是被冯渊气的,才会如此失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