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二章 刘昭回京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虽然,冯一博为刘昭争取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


    但以刘昭的身份,想坐稳这个位置可没那么容易。


    他最大的后台就是冯一博,最多再加上一个间接产生联系的太后元春。


    可这两个人身份贵重,在京营之中却都没什么根基。


    京营之中鱼龙混杂,显然不是一个指挥使的职位就能彻底将掌握的。


    这其中,要属开国一脉经营最久,根基最深。


    只是这几年被景顺帝不断的掺沙子,新贵和其他势力才逐渐有压过开国一脉之势。


    然而,受到忠顺亲王的影响。


    景顺帝所掺沙子中的唯一一颗石头,也就是新贵一脉,现在已经失去了最大的依靠。


    说起来,就连自保都有些勉强了。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开国一脉重新掌握京营的最佳时机。


    即使没有京营节度使的职位,只要能将新贵挤出去,开国一脉依旧一家独大。


    而冯一博想要控制京营,就需要像景顺帝那样。


    必须让刘昭先立起一个山头。


    不管是正缺依靠的新贵,还是其他沙子。


    总之先拉拢一批,再慢慢排除异己。


    所以,冯一博也确实需要一个熟悉京营的人从旁协助。


    等刘昭上任之后,就可以先聚沙成石。


    再加上,背后有他和元春的支持。


    想必,再立一个山头也不难。


    也就是说,即使孙绍祖今日不来,冯一博早晚也会想到他。


    毕竟,京营之中,只有孙绍祖算他经手的。


    至少和别人比起来,要近那么一点点。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


    孙绍祖想要个靠山,摆脱自己在京营束手束脚的困境。


    冯一博想为刘昭找个向导,协助他着手控制京营。


    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毫无阻碍的达成了共识。


    这边,孙绍祖正式入伙?


    另一边,刘昭也在几天后抵达都中。


    薛蝌代表冯一博到津门接人,一路直接到了侯府之中。


    楚国侯门口车水马龙的景象,刘昭都看在眼里。


    一时心中又是忐忑又是


    他的马车在无数人羡慕的目光中,进了楚国侯府的大门。


    刚一进门,就停了下来,只听有人笑道:


    “明亮兄,别来无恙啊!”


    冯一博没有迎出大门,但也迎到了门后。


    以他如今的身份,这已经不是给与尊重的问题。


    而是有些礼贤下士的感觉了。


    刘昭听到声音,忙掀开车帘,一下就跳了下来?


    “明亮兄慢点,到家了还急什么?”


    冯一博热情地迎了上去,伸手要扶刘昭一把。


    又来?


    这次我可不上当了!


    刘昭刚刚站稳,就毫不迟疑的大礼参拜,高声道:


    “刘昭拜见侯爷!”


    冯一博见此,笑着伸手搀扶,口中道:


    “你我兄弟不必如此。”


    上次的敲打还历历在目,刘昭自然不会忘记。


    早知道,上次冯一博还只是奉诏持节的上轻车都尉,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国侯了。


    “刘昭不敢!”


    冯一博见他这个态度,自然十分满意,笑着道:


    “此次回来,一路上舟车劳顿,就由我为兄长接风洗尘!”


    刘昭连忙又是一礼:


    “有劳侯爷!说起来,刘昭还未谢过侯爷提携!”


    冯一博微笑着摇头,和他把臂而行,还道:


    “不要侯爷侯爷的,咱们兄弟起于微末,私下依旧兄弟相称就好。”


    这话一出,刘昭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但还是不敢轻易放心,只能小心翼翼的道:


    “一博贤弟?”


    冯一博这时微笑点头,欣慰的道:


    “这就对了!明亮兄长!”


    其实接到圣旨的时候,刘昭整个人都是懵的。


    等从传旨的内侍那得知了都中大概的情况,他就更懵了。


    虽然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他就知道自己认下的贤弟不是一般人。


    但这也不妨碍冯一博每一次都在刷新他的认知。


    这一次尤为离谱!


    听到皇帝被刺身亡,这位贤弟又力挽狂澜击杀逆首不说。


    还顺手把自己保举到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上。


    刘昭只感觉……


    最后这一顺手,比皇帝被刺杀还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他以前就在南京京营当差。


    也算是开国一脉的底层。


    只是后来被冯一博拱上去,才和开国一脉逐渐疏远了一点。


    但这不代表他不明白京营节度使的分量。


    京营节度使负责拱卫都城,肩负着都中最后的安危。


    单拿出来,比任何一个边镇总兵的地位都高上太多!


    这是唯有皇帝亲信,才能坐上的位置。


    想想之前的京营节度使都是谁?


    曾任京营节度使的有贾代化,那是宁国公后人一等神威将军。


    四王八公的领军人物之一!


    然后有王子腾,也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


    王家不仅在军中经营多年,门生故吏无数。


    更是曾独霸东海,垄断海贸。


    东海王就是王家的别称!


    若非迁都后,王家在海上的势力逐渐没落。


    哪有东海郡什么事?


    上一任也是景顺帝的心腹,新晋勋贵之中的翘楚。


    而自己和他们相比,算哪根葱?


    京营节度使,是武将最为顶级的官职了。


    自己现在能做上这个位置,还不全是这些年对这位贤弟言听计从的缘故?


    因此刘昭打定主意,这次不用冯一博敲打,自己就先摆正位置。


    他让自己当小弟,自己就是小弟。


    他让自己当兄长,自己也是小弟。


    这和称呼无关,权势才决定地位。


    一行人到了府中,自有下人带刘昭去沐浴更衣,洗去一身尘土。


    等他到了正厅,冯一博带着薛蟠和薛蝌一起招待。


    “这是我两位舅兄,想来明亮兄也都算认识了。”


    刘昭微微一愣,迟疑道:


    “路上和薛二爷已经认识,倒是这位……”


    薛蝌他来的路上见过,薛蟠还是他今日第一次见。


    薛蟠倒是毫不见外,大咧咧的举杯道:


    “老刘你可能忘了,咱们早在冯家庄就见过,当时我带着妹妹一起回的金陵。”


    “你是……”


    刘昭微微恍然,却一时叫不出名字。


    薛蟠哈哈一笑,接口道:


    “薛蟠,这是我堂弟薛蝌。”


    刘昭忙起身,拱手道:


    “见过薛大爷!”


    薛蟠起身,将酒一举,道:


    “说起来,咱们也是老相识,当初见面就是在冯府,如今又在冯府,这叫什么来着?”


    薛蝌再旁提醒道:


    “当浮一大白!”


    “对!但咱们喝的是黄酒,老刘,咱们浮了这杯大黄!”


    这个时代,还没有白酒这个称呼。


    白酒此时已经有了,但还被称为烧酒。


    因为味道刺激,工序简陋,再加上劲大。


    除了一些寻求刺激的酒鬼,其实并不太受欢迎。


    相反,米酒、黄酒才是主流。


    吃酒吃酒,就吃的是浊酒,大多就是米酒和黄酒。


    就像他们现在吃的,就是下人在旁热了又筛好的黄酒。


    “我服我服。”


    刘昭虽然也出身粗鄙,但听到薛蟠的话还是有些哭笑不得。


    他举杯和薛蟠一碰,随后二人各自一饮而尽。


    有了薛蟠这个活宝在,刘昭这个粗人倒是放松了不少。


    随后四人推杯换盏,喝得倒也算畅快。


    当晚,刘昭就留宿府中客房。


    第二天用过早饭之后,就被冯一博叫到书房之中。


    “明亮兄,接下来你就要入京营任职,可知道该怎么做?”


    一会儿就要各自坐班,冯一博自然要交代几句。


    刘昭闻言,忙起身恭谨的道:


    “我资质愚钝,正要请教一博贤弟,这个京营节度使我该怎么做?”


    这样的姿态让冯一博越发满意,也更加和颜悦色。


    他摆了摆手,让刘昭先坐下,才道:


    “说来,我虽也算得势,但在京营并无根基,就算有了太后支持,咱们兄弟也要多费这心思了。”


    一听这话,刘昭忙做洗耳恭听状,生怕错漏一个字。


    他知道现在冯一博交代的,估计就是自己未来能否顺利的关键了。


    “到了京营你先不要轻举妄动,找京营镇抚孙绍祖了解一下情况,之后,将没什么根基的人聚在你的旗下。”


    听到这些,刘昭毫不意外的点点头。


    他也不是第一天带兵了,对于这一套自然门清。


    唯一不同的是,他去别处带兵可以带自己人过去作为中层。


    而这次赴任,他虽也带了些人来,却明显不够看。


    最多也就是弄两个千户。


    甚至可能是百户,到时候给他做亲兵。


    想要借这些人统管整个京营,那就纯属是做梦了。


    听到冯一博还安排了一个镇抚和他配合,刘昭已经喜出望外。


    这下至少不用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孙绍祖虽然投靠我了,但后面能不能用你还要多看看。”


    若是有别的人选,冯一博也不会接受孙绍祖的投靠。


    所以,他特地叮嘱刘昭再观察一下。


    后面的意思,自然是了解了京营的情况之后。


    如果孙绍祖堪用,他不介意让孙绍祖的官再升一升。


    如果稍有不堪,那就老实在镇抚上呆着吧。


    “你要记住,整个京营之中,我就只信你一个,你则没有可信之人。”


    刘昭闻言,郑重点头。


    形势比他预料的差不多,甚至比他想的还要好上一点。


    至少冯一博还给他找了个向导。


    不过,京营节度使的位置虽然烫屁股,却也不是谁都有机会坐上的。


    刘昭这一路上,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这位贤弟都把他推上去了,他也得拿出点本事来不是?


    见刘昭干劲十足的模样,冯一博心中暗暗点头,继续道:


    “不管怎么说,先要稳住了脚,之后就开始拉拢新贵,他们如今没有靠山,又与开国一脉有旧怨,想必你稍有示好,他们就会有所表示。”


    没了靠山的新贵,现在就是热锅上的蚂蚁。


    若非是还没彻底查清,他们是否与忠顺亲王有所勾结。


    冯一博早就出手拉拢了。


    现在他需要避嫌,刘昭却不用。


    即使收了一个两个有问题的,到时候也有他在中间斡旋。


    只要他本身没出错,这中间的操作余地就太大了。


    听到这里,刘昭已经差不多听明白了。


    他先是点点头,随后道:


    “也就是说,我们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开国一脉。”


    冯一博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才道:


    “至于开国一脉,你不用急,就算惹到你,暂时也别动,只把跳得欢的告诉我,稍后自有办法给你出气。”


    他已经让人去山东查证,等那边传回消息,开国一脉就有的受。


    当然,一锅端肯定不可能。


    即使是几家,都会朝野震动。


    真要涉及到的全都抄家杀头,恐怕要造成巨大恐慌,动摇大魏的根基。


    所以必然要分出个主次,重点惩戒。


    除了几家最贪的,依法抄家杀头。


    那其余的如何量刑,就要看内阁商议了。


    这个时候,小阁老就有很大发言权了。


    刘昭虽有些不明所以,但他知道冯一博的高深莫测。


    他闻言除了点头,就没有多余的问题了。


    冯一博对此更加满意,最后着重叮嘱道:


    “最重要的,你需要记住一点。”


    顿了顿,他收敛笑容,郑重道:


    “京营节度使必为皇帝亲信,既然你做了这个位置,平日就要和太后还有陛下是一条心。”


    历任京营节度使必然是皇帝亲信,像刘昭这样从外调过来的是极少数。


    但即使是做个样子,也必须做出和皇帝一条心的样子。


    “贤弟放心,这个我明白!”


    刘昭闻言,先郑重点点头,随后却又笑道:


    “平时和太后、陛下一条心,关键时刻,听你的!”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一路走来就是依靠这个贤弟。


    太后和皇帝他还没见过,但这个贤弟得话他必须要听。


    这也算是军中的惯例,知遇之恩大于一切。


    在一定程度上,上官的话还大于圣旨。


    只听命于提拔他的人,这就是军队的桀骜之一。


    “别胡说八道,我又不是要造反。”


    冯一博失笑摇头,又道:


    “我和太后、陛下也都是一条心,需要的时候,你能鼎力相助就好了。”


    这番话就涉及到刘昭擅长的领域了。


    在他听来,这明显是上位者滴水不漏的遮掩。


    他和下属也这样说过,可太明白其中含蓄的表达了。


    刘昭笑容诡异的点点头,确认道:


    “晓得了!请侯爷放心就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