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终了)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来。


    元春的心中其实也很不是滋味。


    而她脑海中浮现的,正是冯一博的第五条建议。


    「第五,除了琏二哥,不要让贾家任何人再出仕为官了。


    只要你做了太后,保证贾府的富贵不难。


    而贾府的几位叔伯和兄弟,本来也不适合在仕途上发展。


    政叔父虽有些才学,但不通俗务。


    为人,也有几分迂腐。


    做做清流尚可,可惜又是中旨官。


    至于赦伯父和珍大哥,还有宝玉……这三个都一样。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不惹祸就算不错了。


    根本不是什么当官的料。


    也就只剩下琏二哥一个,让他掌管龙鳞卫都有些勉强。


    当然,我和你说这些,绝非让你放弃贾家。


    反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贾家,


    新皇年幼,百官对外戚有所防范就在所难免。


    到时候,或是利用,或是苛责,或是动不动就弹劾……


    他们真能应对得了吗?


    总之,为了贾府安宁,就别让他们卷入是非之中了。」


    冯一博的这条建议,几乎将贾家一众爷们儿都给否定了一遍。


    尤其,还涉及元春亲手带大的宝玉。


    听到他将宝玉和贾赦、贾珍相提并论。


    说实在话,元春觉得很是刺耳。


    本来,她对这条建议一直持保留态度。


    想要斟酌一下,再做决定。


    直到她大伯贾赦出面,为京营的事说项。


    元春才明白冯一博的苦心。


    这才新皇登极的第一天啊!


    贾赦就推脱不过人情,站出来为开国一脉说话。


    换句话说,她还没在朝堂站稳,贾家就开始和她唱反调了。


    此时听到侯孝康的话,元春微微抿了一下唇。


    随后她凤眼微微一眯,才沉声道:


    “既然本宫敢在朝堂上承诺,自然是思虑再三的结果。”


    她知道,侯孝康的话,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贾家的心声。


    只看贾家几个不成器的爷们,都一脸渴望的看着自己。


    元春心中那一丝的犹豫,就彻底消失。


    “大伯,父亲,珍大哥,此举既是为了陛下,也是为了你们着想。”


    她这话点到为止,没再继续说下去。


    可百官却都听明白了。


    这哪是和贾家说,明显是在告诉他们。


    外戚的隐患没有了,你们也不要找贾家的麻烦!


    顿了顿,元春一脸复杂的看向发愣的贾赦,又叹道:


    “陛下成人之前,就先委屈一下咱们贾家吧!”


    她说的是“咱们”,但任谁都知道是“你们”。


    如今宣治帝年幼,她这个太后又即将垂帘听政。


    这样的事,本身就容易引起物议。


    她们母子现在,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贾府的几个叔伯兄弟帮不上忙不说,还很可能还会成为别人的突破口。


    不说别的,贾府那些老亲就够受的。


    人情牵扯之下,难免就会卷入权力争夺的漩涡。


    就像现在的贾赦出来提起京营的事,你让元春给不给面子?


    若现在不果决一些,难道非要等到贾府成为别人的工具?


    到时候再搞什么亡羊补牢的事不成?


    那时候,左右为难不说。


    还可能会影响到,她和冯一博精心策划的大好局面。


    家族,只要能守住就好了。


    儿子的江山,还得完整的交给他才行!


    想到这里,元春见贾赦这副模样,还是有些不放心。


    索性,她又直接挑明道:


    “但是,本宫的话也说在前面,如今贾家没了实职,可只要本宫还在,陛下还在,谁也别想欺了贾家去!”


    当初她被选入宫中,本没抱什么期望。


    只等年龄到了,就出去许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可因为甄老太妃的抬举,元春却不得不背负起贾府的兴衰之责。


    贾家确实也因她上位,成为皇妃。


    如烈火烹油一般,重新回到了朝堂和皇帝的视野。


    可那段时间,她也是有苦自知。


    就连一个宫中的小太监,若不打点好了,都敢给她脸色。


    真是让她饱尝人情冷暖的同时,也受尽了宫中的黑暗。


    那个时候,能守护家族的荣光,就成了她唯一的安慰。


    甚至,就是生怕失去那一点希望。


    就连冯一博相救之后,想要对她负责。


    她都踌躇着,选择了拒绝。


    但也正是从那之后,元春才渐渐看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同时,她也看清了贾家一众爷们无能的事实。


    贾家爷们儿里,没有一个能挑起家族的大梁。


    才只能由她这个女人来背负家族的命运。


    为此,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只勉强维持了贾家的体面。


    好在她有了身孕,终于熬出头了。


    现在儿子登基为帝,她也成了独揽大权的太后。


    按理说,贾府正该跟着沾光。


    所以对这一条,元春才最为犹豫,迟迟下不了决心。


    但关键时刻,儿子和娘家谁重?


    为了让儿子将来顺利掌权,先让娘家受点委屈吧!


    大不了,再从别处弥补一下就好了。


    况且,正如冯郎所言,这样做也是在保护贾家。


    可即使她心中再如何自我安慰,却依旧有护着家族的惯性。


    于是,本该是点到为止的事,又被元春挑明了。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噤声。


    有些事一旦被挑明,就变得不一样了。


    他们都在斟酌着,这件事的利弊。


    虽然说不让贾家出仕,看似没了外戚的隐患。


    但现在一挑明,就成了皇帝对贾家有了亏欠。


    这几乎就是给贾家颁了一道免死金牌啊!


    可以说,只要他们不造反,基本就可以在大魏横着走了。


    贾族的爷们儿,大多还没反应过来。


    贾赦还在丹陛之前,没转过来这个弯。


    有心做点事的贾政,难免有些失魂落魄。


    唯有身为族长的贾珍,此时心中狂喜。


    他忙拉着几个贾家爷们,一起上前朝丹陛一拜,还高声道:


    “贾家作为太后的娘家,自当成为外戚表率!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为了大魏,贾家愿付出任何代价!”


    这话就是在顺杆爬,开口就直接承认受了委屈。


    不得不说,贾珍不仅好色,也还有点眼色。


    他说完,还捅了捅旁边发愣的贾赦。


    贾赦虽然没反应过来,却也忙跟着一起拜向元春。


    见贾府众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


    元春顿时心中微微一松。


    毕竟,她也不想和娘家决裂。


    若是自己说得这么直白,对方还不明白。


    那就只能等母亲进宫,再将此事的利弊和盘托出。


    好歹让娘家理解她的苦心。


    现在贾珍的做法有些不妥,却好歹也懂了她的意思。


    倒是让她省下不少麻烦。


    见此,她就又转向之前劝谏那个臣子,问道:


    “诸位可还有话说?”


    新党几人对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的道:


    “太后英明!”


    百官见此,也都跟着一起称颂起来。


    太后出乎意料的,亲自斩断外戚干政的可能。


    即使还是有些隐患,他们也得先支持一下这个态度。


    毕竟都做到这个份上,你让百官还能有什么话说?


    一旁的侯孝康见元春心意已决,贾家几人还感恩戴德。


    当下,他也知事不可为,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唉!”


    随后重重一叹,拂袖回了队列之中。


    之后,无非各部轮流汇报一下工作,让元春熟悉一下朝会的流程。


    以及,元春交代内阁诸公,劳他们先代为处理朝政,只将大事让内侍上报。


    类似种种琐碎之事,便不赘述。


    等朝会结束,元春已经身心俱疲。


    好在,今天的收获不小。


    至少短时间内,她和宣治帝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整个朝会,元春看起来倒是游刃有余。


    实际上,她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性别优势,


    她一会儿胡搅蛮缠,一会儿羊装可怜,一会儿又霸道蛮横。


    用各种只有女人能用的巧妙方式,三番五次的化解了朝臣发难。


    整个过程,几乎都没怎么用冯一博帮腔,就把他的大半建议都给落到了实处。


    至于剩下的几条建议,就基本没什么难度了。


    她一回宫,也顾不得疲累。


    先叫来凤藻宫的掌宫内监小李子,吩咐道:


    “从今以后,你就是六宫都太监,小顺子作太极宫掌宫内监,你再列个名单,把宫里管事的都换成咱们的人。”


    小顺子是小李子的干儿子,已经改名李顺。


    他们俩其实也都是夏守忠的人,不然也做不到这个位置。


    而元春所谓的自己人,也不过是凤藻宫的内监罢了。


    没办法,此前她根本没有自己人。


    好歹认识的总比其他人要强些。


    “谢谢太后信任!谢谢太后信任!”


    见小李子难掩喜色的一个劲儿磕头,元春又道:


    “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小李子反应过来,又忙磕头道:


    “小的明白!太后娘娘就是宫里的天,以后宫里只有您一个声音。”


    这话不用他说,任谁都知道。


    太皇太后随时都可能归西,其余妃子也无所出。


    皇帝又年幼,倒是这个太后正值大好年华。


    只要身体好带你,再统治后宫几十年一点都没问题。


    小李子能做到这个位置,如何能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他能在夏秉忠手下混出头,甚至还不用改姓夏。


    显然也是有些手段的。


    不然,也不会让他来凤藻宫。


    这样有皇嗣的地方,任谁都知道前程远大。


    元春闻言满意的点点头,却又道:


    “戴权和夏秉忠两个宫中老人,忠心可嘉,想来也是想陪他们各自主子去的。”


    】


    这话若是正常听着,像是让他们去守陵。


    可在宫中日久,小李子如何听不出其中的杀意。


    他心中微微一动,就明白这是太后再向他要投名状了。


    夏秉忠对他有知遇之恩,却也不妨成为晋升的阶梯。


    他明白,这个时候稍有犹豫就会被人替代。


    因此,小李子只微微抿了一下嘴,就恶狠狠的道:


    “太后放心,小的一定把这事办好!”


    「第六,后宫你也要握在自己手里,六宫太监都要换成自己人。


    尤其夏秉忠,他对我们的事知道一点,万万留不得。」


    元春想到冯一博的话,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又补充道:


    “这事别让太多人参与,最好你亲自去办。”


    小李子一愣,心中有些疑惑。


    不过,六宫都太监的位置就在眼前了!


    他连忙举手朝天一指,作起誓状,郑重道:


    “太后放心,小的办事定然干干净净!”


    等小李子下去,元春又让人将抱琴叫来。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早就情同姐妹。


    就连进宫当女官,都是带着一起来的。


    “抱琴,这宫中我唯一能完全信任的,也就只有你一个了。”


    听到元春的感慨,抱琴忙劝道:


    “太后……”


    元春摆了摆手,打断她道:


    “无人的时候,可以像从前一样叫我姑娘。”


    抱琴闻言,顿时有些动情的道:


    “如今姑娘已经贵为太后,以后咱们主仆就什么都不怕了。”


    元春简单的一番推心置腹,就让抱琴想起主仆俩这几年受的诸多委屈。


    随后,两人又一起抹了会儿泪,来了一场忆苦思甜。


    等擦干了眼泪,元春才说起正事。


    “稍后我会下一道懿旨,以和荣府走动的名义,让你可以随时进出宫门。”


    若非她的身份敏感,出宫一趟的礼仪太过繁琐。


    元春都想自己出去走走。


    都已经是太后了,和娘家走动一下谁还敢说什么?


    抱琴刚点点头,却听元春又道:


    “等我让你出去的时候,就去一处地址,代我往来传信。”


    见抱琴有些惊讶,元春又忙叮嘱道:


    “此事除了你我,绝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哪怕我母亲和祖母她们也不行。”


    宝琴忙用力点头,连道:


    “姑娘放心!我晓得轻重!”


    「第七,你要安排信得过的人和我保持联络,等我回去就安排一处隐秘的地方传递信息。


    到时候,你让人到宁荣街后二里远近的小花枝巷。


    在南面的拐角处,下数第三块墙砖下传递消息。」


    这可是冯一博从谍战剧里学到的信息传递方法。


    从宫里去荣府,正好经过小花枝巷。


    街角的宅子,就是贾琏以前买外宅。


    如今没有了王熙凤的管制,那里也早就空置了下来。


    只要冯一博开口,将那里要来都不是问题。


    但没有特殊情况,他也不用开这个口。


    真有什么事,还可以顺势让贾琏顶锅。


    街角处视野开阔,能看见两边是否有人。


    而选择的位置高了矮了,都容易被人看到或踢到。


    下数第三块墙砖最好不过。


    这边安排好了联络员,元春才得空去看看孩子。


    宣治帝刚刚醒过来,就长开小手让她抱抱。


    “母亲,母亲,呜呜呜!”


    刚睡醒还有点闹觉,宣治帝喊着喊着就哭了。


    元春上前一把抱在怀里,哄道:


    “不哭不哭,你如今已经皇帝了呢!不能总是苦闹,让人笑话。”


    宣治帝哪里有心情听这个?


    他一个劲儿往元春怀里钻,想要找奶吃。


    奶嬷嬷这时忙伸手,接过来给宣治帝哺乳。


    抱琴听到元春的话,就在旁劝道:


    “陛下虽然已经是皇帝了,但毕竟还年幼,太后这样说,陛下也不一定听得懂呢!”


    “唉!”


    元春自然也明白,可见此情形,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声。


    随后,也不知是和宣治帝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


    她的眼神逐渐飘远,口中喃喃道:


    “下次朝会,本宫就定下太师和太傅……还有少师。”


    太师和太傅,大概率是陈勤之和李守中两个。


    这算是景顺帝留下的惯例,基本没有什么争议。


    至于少师,此前并没设过。


    元春之所以提起,无疑是给某些人准备的。


    说到这里,她的嘴角不由微微上翘。


    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一脸宠溺的看着宣治帝,还呢喃道:


    “到时候,可一定要跟着他好好学,为娘也就不用担心了。”


    这话看似有感而发,实则也是冯一博最后一条建议。


    「第八,你们娘俩注意身体的同时,也不要把他娇惯成宝兄弟那样。」


    哼!


    宝玉被娇惯,又不是本宫的错!


    竟然觉得是本宫教不好?


    那你这个当爹的,就担起责任。


    自己教去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