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国丧音,为谁而鸣?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见群龙无首,吉。”


    带队回到都中的忠顺亲王,在城外见到迎接的留守官员后,很快就得知了都中现在的情况。


    他心里不由自主,就冒出了这句出自《易》的爻词。


    本来都中各方势力,正翘首期盼着陈勤之回来主持大局。


    可问题是,陈勤之还在大名府休养!


    皇帝已经驾崩,内阁首辅和次辅全都病倒。


    本就没了主心骨的百官,一时竟有些茫然。


    这时,他们就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忠顺亲王。


    如今朝中,属他这个亲王的身份最高。


    当前最重要的,又是新皇登基和大行皇帝的后事。


    这些都涉及宫闱之中,外臣多有不便。


    所以都不用忠顺亲王有什么表示,就有无数人请他主持大局。


    毕竟一路上都是忠顺亲王带队,现在他继续主持自然也顺理成章。


    很快,百官就达成共识,由忠顺亲王带着大家送大行皇帝进城,并迎新君登极。


    来到太极殿外,众多大臣分立两旁。


    最前面的就是忠顺亲王,左右两侧分列勋贵文官。


    左边是四王八公、永昌驸马等依级别排列的勋贵。


    右边则是空头内阁二人,领六部各尚书、侍郎等文官。


    其余百官也都肃穆而立。


    此外还有活着回来的一百多龙禁尉,守护在景顺帝的棺椁旁。


    回来的各家诰命,都已经各自回府。


    只百官衣不解带的跟着过来,生怕错过新皇登基的大事。


    朝中的文武百官,此时都各自在心中琢磨着新皇登基的影响。


    这一次,无疑是四王八公为首的开国一脉,最为乐观。


    原本太上皇一死,景顺帝很可能会对付他们。


    现在景顺帝也死了,新皇就只能是贾妃的儿子。


    皇子年幼,自然少不了这些老亲的帮衬。


    他们大多乐观的觉得,开国一脉又能延续几代富贵了。


    而朝中的一众文官,则最为悲观。


    崇信新党的皇帝死了,首辅和次辅也倒下了。


    等新皇登基,内阁肯定就要大洗牌了。


    没了支撑,新党还会继续原来的辉煌吗?


    若是张松越和陈勤之还在就好了,好歹能说得上话。


    可现在呢?


    不少人四下打量,最后目光都汇聚到李守中的身上……


    “大行皇帝遇刺,举国痛惜!但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本王就要叩宫请见,请诸位见证!”


    忠顺亲王一脸的哀痛之情,又道:


    “待本王进去之后,就和娘娘禀明,请新君登极,也好名正言顺的安排大行皇帝的丧事。”


    百官齐声道:“有劳王爷!”


    正这时,冯一博出列,郑重道:


    “王爷,不如我陪你走一遭如何?”


    “哦?”


    忠顺亲王眼中精光一闪,眯眼道:


    “宫闱之中,岂能随意进出?”


    这个时候冯一博站出来,让忠顺亲王有些措手不及,却又一时弄不清他什么意思。


    “王爷若是自己过去,难免惊扰了娘娘和殿下。”


    却听冯一博解释道:


    “而臣下有幸在铁网山救过娘娘一次,家里又和娘娘家中是老亲,若是见到臣下,娘娘应该也能安心一些。”


    “如此确实更为妥帖。”


    主少国疑,群龙无首。


    这对忠顺亲王来说可真是天赐良机。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自己的计划有些破釜沉舟。


    即使成功,也会引起不小的反弹。


    不过他为了对付景顺帝,又不敢在都中做出多余的安排,


    生怕有半点疏漏,就功亏一篑。


    现在,却连老天爷都在帮他。


    只要进了宫,皇位就摆在眼前了。


    忠顺亲王这个计划,最大的难点就是杀死景顺帝。


    所以,他的全部精力几乎都用在这次的刺杀上了。


    而等景顺帝死后,他只要携丧而归。


    再简单粗暴的叩宫杀了皇子,皇家就剩他一个子嗣。


    朝中诸公再怎么不愿意,也没得选。


    捏着鼻子也得认了。


    至于反弹,那也是他登极后的事了。


    但现在朝中群龙无首,正是他兴“玄武门旧事”的好时机。


    即使出了纰漏,朝中群龙无首,他也很容易镇压全场。


    “请代本王通传一声,就说本王和冯将军代表百官求见娘娘。”


    “王爷稍待。”


    太极宫外,忠顺亲王领着冯一博叩了宫门,等候里面的传唤。


    此前,皇太后和太上皇先后卧病。


    太上皇先走一步,皇太后距离大限也已经不远。


    如今每日只靠汤药吊着,终日大半时间都是昏昏沉沉。


    再加上,皇子年幼,还离不开母亲。


    元春才被留在宫中照顾这对老幼。


    也正是因此,才没去为太上皇送殡,躲过了这一劫。


    听闻忠顺亲王代表百官叩宫,元春知道这是要来劝进。


    儿子就要当皇帝了,


    对她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可一听说冯一博也跟着来了,一时难免有些忐忑难安。


    她沉吟了好一阵,才命人传他进来。


    两人接到传唤,便一前一后的由内侍领着,往凤藻宫去了。


    “冯将军这是还想再见证一次?”


    按理说,进宫的路上是不能随便说话的。


    但以忠顺亲王的身份,自然没人敢管。


    听到这样的问题,冯一博笑着道:


    “这不是跟着王爷,混个从龙之功吗?”


    这话说的有些含混其词。


    不知道的,觉得他说的是陪着忠顺亲王,一起劝进小皇子登极的从龙之功。


    忠顺亲王听了,却以为他说的是,跟随自己去杀小皇子的从龙之功。


    当下,他也才算彻底放心。


    两人随着内侍七拐八绕,终于到了凤藻宫外。


    内侍先进去通报,片刻后就让两人进去。


    忠顺亲王即将成功上位,难免有些激动。


    他深呼吸一下,调整好心态,才踏入宫门。


    冯一博则平静的跟在后面。


    进门到了内厅,两人就见正中摆着一张屏风。


    “见过娘娘!”


    “免。”


    两边见礼之后,忠顺亲王就吩咐道:


    “你们先下去,本王有些话要和娘娘说。”


    这可不合规矩。


    内侍们闻言,自然都有些迟疑。


    “去吧。”


    屏风后的元春这时也吩咐了一声。


    如今皇帝死了,只她一个人有子嗣,成为后宫之主已经是宫中的共识。


    她的话,内侍自然也不敢违抗。


    等内侍都下去,元春又道:


    “王爷是大行皇帝的亲兄弟,冯将军于我有救命之恩,说起来,还是我妹夫,也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就好。”


    她以为两人是有事相求,或者是有大行皇帝的隐秘相告,所以不便直说。


    没想到,忠顺亲王没有回应她,而朝冯一博笑道:


    “看来带你来还真是对了,省却本王不少口舌。”


    若是他自己过来,难免要想个什么法子才能支开内侍。


    而元春和他这个小叔子还要避嫌,给他面子的可能性不大。


    之所以这么配合,很大程度上就是冯一博的面子。


    说到这里,忠顺亲王将腰间的带孝的麻绳解下。


    不过,他却也没急着动手,而是又看着冯一博,似笑非笑的道:


    “既如此,不如你来动手如何?”


    这是给冯一博表现的机会,也是彻底绑死东海郡的办法。


    同时,若事后反弹太大,也不排除让他背锅的可能。


    “你们?”


    元春听出了不对劲儿,可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


    若是忠顺亲王也就罢了,冯郎怎么会对付自己母子?


    屏风后,她抱着孩子站起来了。


    这时,只听冯一博的声音响起:


    “王爷稍待,我还有话说。”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装好弹药的短铳拿了出来。


    忠顺亲王一愣,又想起这东西的典故,失笑道:


    “这个时候,莫不是你还有雅兴,想为她们演奏一曲不成?”


    冯一博愣了一下,也想到上次自己的信口胡诌,就顺势点头道:


    “正有此意,毕竟是要送行嘛!”


    给谁送行就不一定了!


    忠顺亲王倒是没有多想,还跟着点头道:


    “小国丧音,为即将登极的皇子送行,倒也合适。”


    冯一博这时走上前去,绕到屏风一侧,看了一眼元春和小皇子。


    尤其是元春怀里的小皇子。


    若是细看,这孩子倒是和他的眉眼有几分相像。


    很可能真是他的种?


    元春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冯一博,眼中涌现出哀求之意。


    “冯……”


    她迟疑着,没想到再见冯郎竟是这个情形。


    怀中的小皇子,有些好奇的看着这个陌生人。


    却不知为何有些亲切。


    他甚至还朝冯一博伸出了小手,似乎想要触碰一下。


    “不必害怕,一会儿把耳朵堵上。”


    冯一博朝她们娘俩笑了笑,安抚了一句。


    见元春虽然迟疑,却听话的将小皇子的脑袋扣在胸前,还用另一只手捂住他的小耳朵。


    冯一博点点头,转向忠顺亲王。


    他一手拿着短铳,一手朝忠顺亲王后面一指,道:


    “王爷,你后面是谁?”


    忠顺亲王正等着欣赏小国丧音,闻言条件反射的一回头。


    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这时只听身后“刺啦”一声,就又疑惑的回过头来。


    紧接着,又是“刺啦”一声。


    这一次,还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


    一时,火光爆闪,烟雾弥漫。


    短铳几经改造,激发的成功率已经提高了不少。


    一般情况下,一次就能激发,偶尔才需要两次摩擦激发。


    这让冯一博不由对自己的运气有些不满。


    “你!”


    烟雾散去,忠顺亲王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他呆呆的看着冯一博,却忽然感觉身体某些地方好像漏了。


    “啧啧!”


    冯一博这时已经走过来,伸出手指轻轻一点他的脑门。


    “轰!”的一声,尸体直挺挺的向后倒下,鲜血咕都咕都的从各处涌了出来。


    忠顺亲王脸上都有几个弹孔,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


    他真是死也没想明白,自己竟会死在“小国丧音”之下。


    冯一博上去轻抚他的眼皮,喃喃道:


    “可惜你这个‘宋太宗’碰到了我这个‘吕不韦’。”


    虽然元春不是他送进宫的,但孩子却有很大可能是他的。


    冯一博说自己是“吕不韦”倒也不算夸张。


    说着,他在自己的孝服上蹭了蹭沾染的血迹,又看到忠顺亲王脑袋上的弹孔,还叹道:


    “本来不想给你毁容的,这弄的多不体面。”


    他可不是偷袭,而是想要保留忠顺亲王面貌。


    为此,他还特地压低了枪口,没选择爆头。


    可惜运气真的不好,两次才激发成功。


    “啊!”


    元春听到声音,已经从屏风后绕了过来。


    一忠顺亲王的惨状就惊叫了一声,又忙捂住自己的嘴。


    随后又想到了孩子,忙捂住小家伙的眼睛,抱回了屏风后面。


    “冯……”


    她迟疑了一下,又想到已经没有外人,就改口道:


    “冯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她这时多少已经回过味儿来了。


    忠顺亲王显然和冯一博有所勾结,想要趁景顺帝驾崩,杀了自己母子篡位。


    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母子与冯一博的关系。


    难道……


    冯郎是故意参与其中,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救下自己母子?


    还是……


    元春正胡思乱想,就听冯一博道:


    “你应该看到了,忠顺亲王想要杀了你们母子篡位,圣上也是他派人刺杀的。”


    他这时绕过屏风,用左手上前捏了捏小皇子的脸蛋。


    毕竟右手上还有血迹。


    小皇子顿时有些不忿,奶声奶气的和元春告状道:


    “母亲,他打我,你治他的罪!”


    忠顺亲王带着冯一博来杀她们母子,这才刚刚脱险。


    现在又听闻景顺帝也是忠顺亲王杀的。


    忠顺亲王疯了吗?


    几件事掺在一起,搞得元春的大脑都快要宕机了。


    小皇子见母亲没有反应,还推了推她。


    元春这才回过神来,有些复杂的道:


    “我们母子现在该怎么办?你杀了忠顺亲王,又该怎么处置?要不……”


    说到这里,她忽然有些期待的道:


    “我们现在出宫,还来得及吗?”


    当初两人在铁网山逃亡,有了露水情缘。


    冯一博说愿意负责,也问过她是否愿意隐姓埋名跟着她。


    为了家族,她当时选择了放弃。


    但回宫之后的每一天,都是那样的煎熬。


    甚至她一直抗拒再侍寝景顺帝。


    如今她们母子有难,冯一博又从天而降。


    元春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没有忘了彼此。


    这次一定是来带自己母子走的。


    可惜,冯一博闻言愣了一下,苦笑道:


    “当初你不愿随我走,现在你就安心做太后吧。”


    元春的心往下一沉,期待也顿时凝固在脸上。


    “时间不多,我长话短说,你可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


    冯一博却没时间和废话,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安排好之后的事。


    他接下来的话,也直接将元春从儿女情长中拉回了现实。


    “不然,我和荣宁二府都要跟着遭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