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九章 佛媛结缘,起社圆满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贾家三春这样的姑娘,住在如天仙宝境的大观园之中。宍


    用的是金银器皿,吃的是玉粒金莼,还有嫂子教导针黹诵读。


    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有。


    可就是没有她们最需要的一样。


    那就是,来自亲人的关爱。


    史老太君将她们接到膝下养着,说起来就像是给宝玉找些个玩伴儿。


    贾府这些姑娘之中,也就探春好些。


    好歹还有赵姨娘这个亲娘,又遗传了几分泼辣。宍


    至少不会任由别人拿捏。


    而迎春和惜春就是荣府中「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任由别人拿捏的边缘人。


    迎春选择麻木不仁,用木讷作为保护色。


    在贾府被人叫「二木头」。


    惜春则选择冷冷相对,冷眼旁观、冷言冷语。


    以此让人觉得疏离。


    人和人之间交际的频次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宍


    而安全感,最初就源于幼年时期受到的关爱。


    每一个温暖的怀抱,每一个肯定的微笑,每一个冷漠的眼神,每一个不耐的答复……


    都可能是塑造一个人,长大以后对外态度的一把刀。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一个人长大以后的社交能力。


    乃至婚姻的成败。


    其实就算贾母有心爱护,却也年老体衰。


    一个宝玉就已经让她疲惫不堪。宍


    哪里顾得上其他姑娘?


    这样有限的精力,自然顾及不到每个人。


    就如原著之中,黛玉入府之后,史老太君开始如何亲近,后面就如何冷落。


    说白了,也就是新鲜两天。


    正是因此,宝玉才能趁虚而入,让敏感的黛玉将他当作一个依靠。


    可惜,宝玉如此不堪。


    每每所作所为,都让人明白。宍


    他不是一个能靠得住的。


    黛玉明白的时候,却也已经别无选择。


    最后只能越陷越深。


    续作的泣血而亡,不一定准确,但却也很合逻辑。


    这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结局。


    即使不是泣血,也是上吊。


    好在,不论是黛玉,还是迎春、探春。宍


    有了冯一博的出现,这一切都已经被改变了。


    唯独,还剩下惜春。


    孤零零在大观园里继续做个边缘人。


    其实三春之中,也只有惜春是嫡出。


    要说她心中没几分傲气自然不可能。


    可她又是三春之中,唯一寄住在荣府的贾家人。


    即使荣宁二府亲如一家,终究已经分为两府几代。宍


    寄人篱下的生活,会让惜春这样小姑娘格外敏感。


    傲气加敏感,慢慢就演变成了孤僻。


    这和妙玉的过往几乎如出一辙。


    只是妙玉无从选择,从小被安排在庵堂之中带发修行。


    而探春很可能是受到生父贾敬的影响,对出家避世也竟有着几分天生的兴趣。


    早年玩得最好的是一个尼姑。


    如今每次到了冯府,也不由自主的来庵堂坐坐。宍


    这就是潜意识中,想要避世的选择。


    听到妙玉的话,惜春明白对方是在劝她。


    可她习惯了孤僻,自然听不得这些。


    「多谢林姨娘开解。」


    称呼一变,就透漏出她的疏离。


    说完惜春又面无表情的福了一礼,就要离开庵堂。


    此时,妙玉好似见到小时候的自己。宍


    她曾经也是这样的性子。


    孤僻、冷傲、古怪、疏离。


    如今,她的心已经被冯一博和黛玉捂热。


    看到这样的惜春,心中竟有些心疼。


    「四姑娘等一下,既然到了这里,不如我带你去里面拜拜如何?」


    在惜春转身欲走的时候,妙玉开口叫住了她。


    惜春一时有些诧异,不知为何妙玉忽然开口相邀。宍


    但听说是去拜佛,倒是有些心动。


    妙玉见她回头,就不再言语。


    一转身,自顾自的往里走了。


    惜春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跟上。


    两人到了庵堂之中,只见正中供奉着一座五层佛龛。


    这是冯一博询问了妙玉的建议,才找匠人打造的。


    不然按照他这个外行的构想,就让人塑些金身供奉了。宍


    佛龛的最高一层,供奉的是横三世佛。


    即中间的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药师佛,西方极乐阿弥陀佛。


    这三世佛就代表一切佛。


    这样供奉的,一般在家中倒是不多。


    林姑姑毕竟是正经出家人,这也算是按照寺庙的格局供奉。


    第二层,供奉的都是菩萨。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宍


    三大菩萨代表一切菩萨。


    第三到五层,摆满了佛家经典,就不一一赘述。


    两人进来之后,在妙玉的带领下,虔诚的拜了拜。


    又各自往香炉里添了一炷香。


    礼毕,妙玉看着佛龛最上面,正中央的释迦牟尼佛,轻声道:


    「释祖曾说:「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惜春在自己的居所,都有烧香之举。宍


    虽不曾拜访佛龛,却也有佛像悬挂供奉。


    因此,她对佛家经典也算通晓。


    此时闻听妙玉所言,却微微皱眉,疑惑道:


    「这是「四念处观」?为何我听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念处观,是佛门根本修行法之一。


    探春虽然没有修行,却也从经典中见过。


    可显然,两人所看的经典却不一样。宍


    「四念处就是四个安置心念的处所,也是佛祖用智慧堪破四颠倒的法门。」


    妙玉朝她微微一笑,问道:


    「你说的「净,乐,常、我」,不就是四颠倒吗?」


    其实两个人说的都是一回事。


    只是惜春说的,是现在佛门的理念。


    而妙玉说的,确实是一开始,佛法刚刚传过来不久的「原法」。


    以她的佛法造诣,如何不知「四念处」的发展?宍


    所以,显然就是故意从「四念处」的源流,引起惜春的好奇。


    惜春此时闻言,却有些不解其意。


    她不是不明白妙玉的话,而是不知道她对自己说这些到底有何深意。


    见惜春果然来了兴趣,妙玉就又看向佛龛,自顾自的道:


    「世人都知求佛祖保佑,但佛祖却只教我们如何做好自己。」


    说完,她才看向惜春,又笑道:


    「我观四姑娘现在似乎想要寻求「无我」,但这样做又是为了「我」。」宍


    她想到以前的境遇,如何


    不是在寻求「无我」之中渡过?


    可即使孤僻冷傲,对人带搭不理。


    又如何就不是真的「我」?


    惜春并未打开心扉,还对妙玉重重戒备。


    此时对方所言,倒觉得像是在帮自己开悟?


    惜春一时想不明白,干脆不想。


    她皱眉看向妙玉,问道:宍


    「那该如何做?」


    显然,她并不介意开悟,也不介意出家。


    只是这偌大的都中,却没有她能出家的地方。


    就像她刚刚所言:


    家都未出,如何算是方外?


    「我也不知道。」


    妙玉摇了摇头,却笑道:宍


    「都说观法无我,但人人是「我」。」


    她说的意思,除了佛教的理解。


    也是在说,我和你曾经一样,你就是曾经的我。


    不必为此心存烦恼,也不必想不开出家。


    也许峰回路转,像我一样摆脱了一切不堪。


    惜春终于听出她的真意,叹道:


    「可也许只有青灯古佛才能得其真意。」宍


    她此时终于放下戒备,告诉妙玉她确实有青灯古佛的念头。


    你的选择虽然不错,但不一定适合我。


    妙玉闻言,却摇了摇头,道:


    「那也是青灯古佛的「我」。」


    青灯古佛也是一种选择,不一定就比现在好。


    你遍寻解脱之法,却不一定能得解脱。


    我接受命运的安排,不一定就得不到解脱。宍


    这当然不是在劝惜春接受命运。


    只是告诉她,事情还没到那个份上。


    两人你来我往直接,都是机锋。


    换个其他姑娘,还真不一定能懂。


    也就是两个命运相似,又都与佛有缘的才能懂得彼此。


    惜春想了想,忽地期待的问道:


    「林大姐姐,我以后可以常来找你吗?」宍


    「当然可以。」


    自从智能儿离开,惜春已经很久没和人说过这么多的话了。


    不知不觉,就连诗社那边的事都忘了。


    这边两个佛媛结缘,那边诗社品鉴得正欢。


    妙玉和探春都不很合群,一时没在也没人当回事。


    只当她们躲清净去了。


    宝玉也成功写了首堆叠词藻,缺少感情的诗,送了过来。宍


    被李纨一眼识破,扔在末等之中。


    探春这个当事人也一起品评,却再没一个让她潸然泪下的诗句。


    好在,黛玉和宝钗的诗有些灵魂。


    若无冯一博珠玉在前,二者也算让人惊艳。


    不管怎么说,也要排在前列。


    李纹、李绮和探春都不熟悉,又不擅作诗。


    最后只能和宝玉一样,排在了末等。宍


    湘云和宝琴倒是都有诗才,写出的诗中规中矩。


    直到全都品评结束,黛玉才疑惑道:


    「槛外人的诗呢?」


    妙玉才华不逊于她。


    若是不在,黛玉自觉排在第一也名不副实。


    这时,李纨一清点人数又发现惜春不在。


    「藕榭也不见踪影,这两个跑哪里躲清净去了?」宍


    她这边疑惑,宝钗就笑道:


    「可能是园中萧瑟,让她们沉浸其中了,这两个都是出世的性子,说不定在参悟禅机。」


    她随口一


    说,却一语中的。


    说着,她还吩咐冯府的几个丫鬟,道:


    「你们去找一找,别让两人在园子里吹多了风,再染了风寒就不好了。」


    正说着,妙玉和惜春就联袂回来。


    一时,众人竟都有些恍惚。宍


    只见二人边走边说,脸上笑容洋溢。


    不知道,以为她们是亲姊妹呢!


    迎春一脸难以置信,第一个惊道:


    「四妹妹和林姨娘这是去作诗了?」


    探春这时迎了过去,夸张的道:


    「好哇!都说今日为我作诗,四妹妹还说要参与,结果这是少了我这个姐姐,又认了个姐姐回来?」


    「咯咯咯!」宍


    众女闻言,顿时在后面笑作一团。


    尤其是湘云,眼泪都笑出来了。


    妙玉也笑了笑,随后朝众人一礼,道:


    「我们在庵堂相遇,就聊起了佛理,一时竟忘了时间,让大家担心了。」


    入画这时上前,将一张诗稿递给探春。


    惜春在旁面露羞色,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三姐姐,这是我的诗。」宍


    探春接过一看,惊讶道:


    「你这是写给我的?我看你想的是佛祖吧?」


    原来惜春字里行间,都是佛偈的痕迹。


    送别写得好像要把人送上西天一样!


    惜春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羞赧不已。


    可她本就不擅作诗,刚刚又聊了很多佛理。


    这一出手,就把佛理带了出来。宍


    众女纷纷传阅,各个面露惊色,却不知该如何评价。


    这时,惜春上前拉了拉探春的衣袖,低声道:


    「我刚在佛前为你祈愿了的。」


    见她这副模样,探春的心一软,摆手道:


    「好吧好吧!算你过得去。」


    说完,她又转向妙玉,问道:


    「槛外人的诗呢?」宍


    妙玉看了一眼身边,她的丫鬟就上前一步,也交了稿。


    这一次,探春看完有些怅然。


    她没说话,而是回身递给李纨。


    李纨接过一看,微微露出惊讶之色。


    「槛外人这诗写得真好,意境也高,虽少了几分多愁善感,却多了些豁达在其中。」


    说到这里,她抬头看向妙玉,口中道:


    「此诗当为第一等!但是……」宍


    「但是」一出,李纨又面露遗憾,随后才宣布道:


    「槛外人超时了,只能降等录取,归在中等。」


    妙玉对此,自然无可无不可。


    她闻言笑着点头,还道:


    「稻香老农处置的很公道,而且我写的也没那么好。」


    刚刚她一直在劝解惜春,因此写出来的诗也都带上了劝慰之意。


    诗句之中自然就多了几分豁达。宍


    但妙玉的诗才,比起惜春高出太多。


    即使同样受到刚刚的影响,写出来的诗也不是惜春可比。


    不仅没有因此失了真意,反而还增色不少。


    这时,探春似乎才缓过来,叹道:


    「唉!说起来,槛外人此诗与北坡散人的词,真是各有千秋,都是一等一的好,只是一个要我豁达,一个要我想家……」


    说到这里,她又话锋一转,有几分调皮的继续道:


    「我现在虽还没出海,就已经想通了,可还没出海,又开始想家了。」宍


    众女闻言,先是一愣。


    随后就又笑作一团。


    「咯咯咯!」「嘻嘻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