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任的程度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说句实在话,若是没有一博你,我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薛家的生意一点点,败在我的手上。”


    薛蟠说这话的时候,丝毫没有无力感。


    有的只是坦然。


    这种对自身景况的透彻,倒是让冯一博有些刮目相看。


    “这个你拿着!”


    薛蟠从腰上解下一块玉佩,上有镂空龙形纹饰。


    冯一博一愣,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也没伸手去接。


    见他如此反应,薛蟠就解释道:


    “这是太祖皇帝赐给我祖上的,是我家祖宗的随身之物。”


    “薛家子孙,还有老家人,大多都认得此物。”


    薛蟠难得郑重,一板一眼的竟给冯一博系上,才道:


    “因此,这东西当可作信物使用。”


    “别了吧!”


    冯一博有些受宠若惊,看着明显有皇家气象的玩意,迟疑道:


    “这样的祖传之物,又是御赐,如何能送人?”


    “你就安心拿着就好,不是这样的好物,还不足以送你!”


    薛蟠不会打结,直接系了个死扣,道:


    “以后你在别处,若需要薛家的配合,持此物就能调动当地一应店铺、人手、资金。”


    真正的家主信物,还是家主本人。


    和他的印信。


    而这样的信物,自然不是传承之物。


    而是代表一种……


    信任!


    虽然看起来,两家是合则两利。


    但任谁也明白,薛家不是冯一博的唯一选择。


    甚至,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好事能轮到薛家,只有一个原因。


    就是因为联姻。


    所以薛蟠和母亲还有宝钗,商量了一番之后。


    明白虽然将来是一家人,但也要有更深层次的绑定。


    娘仨知道冯一博是做大事的。


    几年就把生意做到海外,还做得比薛家二房那边还大。


    他们能付出的不多了。


    除了遍布大魏的店铺,可以作为出货渠道。


    薛家还能给的,就是真的把他当做家人一样看待。


    虽然不是把生意交给冯一博,但这样的权限也足以表达。


    除了他们,谁家也给不了这样的信任!


    冯一博已经明白薛家的意思,当即便也不再矫情。


    只道:“不管怎么说,咱们也都是一家人,若将来薛家需我帮手,文龙兄尽管找我便是!”


    薛蟠等的就是这句话。


    两人随后就深入合作的事宜,稍稍展开了一点讨论。


    当然,主要是冯一博在说。


    薛蟠在点头。


    说到最后,薛蟠打着哈欠告辞。


    临走前道:“下次再说这种事,我带几个掌柜,实在不行,我带着宝钗来吧!”


    冯一博哭笑不得的道:“搞了半天,我白说了是吧?”


    “没有没有,我听不懂的也都记下了。”


    薛蟠连连摆手,讪讪一笑,又道:


    “我回去和人商量一下,再具体的让他们来和你家说。”


    “行吧!”


    冯一博也知道他的德性,叮嘱道:


    “若是派人过来,就让他们找陈伯就行。”


    “好!那我就先告辞了!”


    刚走到门口,薛蟠又忽地转身,似想起什么道:


    “对了,一博!”


    冯一博疑惑的看去,就见薛蟠挠了挠头。


    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他扭扭捏捏的道:


    “一博你说哈,我们都已经是这个程度的亲人了,那能不能……”


    说到这里顿了顿,薛蟠还挤出个谄媚的笑容,道:


    “把你那账房,送我几个使着啊!”


    好家伙!


    专业财务团队,甩手掌柜的最爱!


    冯一博最后还是答应了。


    不过不是送人,是借他几个。


    让人帮薛家陪养些信得过的账房。


    毕竟账目这样私密的东西,还是尽量少假他人之手最好。


    除了冯薛两家更为紧密,越发频繁的互动之外。


    最近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冯家庄周围的人撤走了。


    这说明海外的事,甄家并没查到冯一博身上。


    事实上,甄家查到了一点线索。


    虽然没有记号,但很多东西还是有迹可循的。


    他们丢失的货物,有一部分是从刘昭手里流出来的。


    不过量不大,远远达不到甄家失去的那些。


    最后甄家只能当做是,刘昭剿倭的战利品。


    这半年刘昭接连报捷,前后斩杀倭寇数千。


    若非他已经是正三品的指挥使,早就又升官了。


    不说升无可升。


    因为再往上走,就要封爵了。


    仅靠剿倭,还是有些难度。


    其实按照他现在的功劳,封个爵位也足够了。


    至少是个二等男爵。


    但爵位在大魏已经数代没有新封。


    老一代的勋贵,也都在降等袭爵。


    京中,以及边军,虽还是勋贵把持。


    但这些勋贵们的爵位,却都即将归零。


    多是一等子,二等男之类。


    下一辈儿的再降两等,就没几家有爵位可袭了。


    对于刘昭斩杀倭寇,甄家并无怀疑。


    他们与东南倭寇没有勾连,但也多少知道一些情况。


    这大半年,确实有不少倭寇消失。


    最后成了泉州卫的功劳。


    甄家撤回人手,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扬州盐院来了新的巡盐御史。


    而且,并没有查甄家的意思。


    这才是甄应嘉勉强放心的原因。


    起码证明,林如海即使是死前,也没有捅破甄家的事。


    甄应嘉着急,准备重新组织出海经营。


    没办法,除了这条路,他没得选。


    同时,他给都中去信,问候了一下宫中的老祖宗。


    只要这位还在,甄家就永远有机会重头再来!


    甄家这边忙着重新组建船队不提。


    冯一博这边,近几日也准备回京销假了。


    这一趟,出来有半年时间。


    若再不回去,怕都没人记得有他这一号人了。


    林如海的身子虽不至大好,但也再无性命之忧。


    他也要和冯一博一起回京。


    巡盐御史已经有人接任,他回去要交了差事,回兰台寺任职。


    一起要走的,还有贾雨村。


    经过王子腾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卸任应天府,要进京补缺了。


    得知还冯一博要进京,便提出顺路一起走了。


    最后,还有贾琏。


    和他在金陵买的小妾。


    这些人,凑了两船。


    男人日间,或谈论时政,或饮酒行令。


    女人则大多陪着黛玉练练瑜加。


    除了黛玉叫苦不迭,倒也各自快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